与马可福音 2:13-17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9:9-13 和 路加福音 5:27-32。
耶稣令人惊讶地治愈了瘫痪者,并与不信的文士对峙,向所有人证明了他有赦罪的权威 (马可福音 2:1-12),马可告诉我们:
耶稣又出去到了海边。众百姓都到了他那里,他就教训他们(第 13 节)。
代词“他”指的是耶稣。马可写道,耶稣又去了海边。目前尚不清楚耶稣是在治愈瘫痪者后立即出去,还是在行了奇迹后不久(几天或几周)又去了海边。无论如何,马可使用“又”这个词似乎将治愈瘫痪者与本段描述的行为联系起来。也许利未,即耶稣在这段经文中提到的税吏,目睹了耶稣治愈瘫痪者的神奇举动。
马可还写道,耶稣出去时,祂在海边。海边很可能是指加利利海岸的一条路。耶稣医治瘫痪者的地方迦百农城(马可福音 2:1)位于加利利的北岸。
耶稣在海边的时候,众人都来到他那里。在这种情况下, “众人”这个表达很可能是指来自迦百农城和周围地区的“大批人”。他们来这里是为了看耶稣,听耶稣讲道。耶稣正在教导他们。
在建立了这个背景之后,马可直接陈述了这段经文的主要事件: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跟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第 14 节)。
耶稣经过时,看见税吏利未坐在税关上。马可进一步指出利未是亚勒腓的儿子。马可写道,耶稣经过时利未正坐在税关上,这表明利未是一名税吏。
这个利未就是马太福音中被称为“马太”的税吏(马太福音 9:9)。利未/马太是马太福音的作者。
马可和路加称这个税吏为利未,这可能是马太的出生名字。马太的希伯来语形式是“Mattatyahu”,意思是“耶和华(主)的礼物”。马太可能是利未皈依后的名字——类似于“彼得”是西蒙皈依后的名字。
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马可和路加就根据耶稣经过时遇见税吏时他的身份来确定他的身份,而马太则根据耶稣呼召他时他成为的人以及他获得永生的礼物和在基督里的新身份来确定他的身份。
犹大的税收工作非常复杂,复杂因素并不一定是财务数字,而是社会和政治因素。
作为罗马的一个省份,犹地亚享有某些特权,例如经济贸易,在整个帝国的安全通行以及获得罗马奢侈品和商品,这要归功于“罗马和平”。然而,这些好处伴随着巨大的代价。犹太人面临着被他们鄙视的外邦人统治的羞辱。犹太人不得不忍受威胁他们生活方式的令人反感的异教崇拜和习俗,并被要求遵守罗马的法律和习俗。这些习俗中最不受欢迎的是向罗马纳税的义务。
罗马会雇佣当地人为其帝国预算收税。罗马帝国有两种类型的收税员。一种是所得税收税员,他们按照固定的税率记录资金。另一种是通行税收税员。虽然这两种收税员都被人鄙视,但通行税收税员尤其令人厌恶。
利未可能是一名收费员,因为当耶稣在海岸线上经过他身边时,他正坐在自己的亭子里。
收费员,又称“publicani”,是罗马政府授予向经过其指定区域的旅行者,商人和货物收取通行费和税款的个人或团体。收费员竞标收取通行费的特权,通常会预先向政府支付一大笔费用。作为回报,他们被允许将收取的资金的一部分作为利润。这个职位的利润非常丰厚。
税吏有权决定人们欠帝国的税款数额,而且没有公正的法庭来对任何差异提出上诉。税吏应该多收税款,并保留佣金作为他们的报酬,但他们因收取远远超出预期的税款而臭名昭著。他们向邻居征收高昂的税款,把多余的税款留给自己。路加福音第 19 章中耶稣与税吏撒该交谈的故事说明了这些因素。
撒该因收税而被称为“富人”(路加福音 19:2)。他向耶稣表示,他会“四倍地偿还”他所欺骗的人。由于税吏的滥权行为,他们在整个帝国都遭到鄙视。
然而,在犹大,税吏不仅因为被视为“合法强盗”而被憎恨,还因为他们被视为叛徒而被鄙视。税吏为压迫以色列的罗马工作。犹太人认为税吏,如利未,是上帝,国家和同胞的叛徒。
作为一名税吏,犹太人会将利未视为犹太人中罪孽最深重的人之一。马太写道:“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马太福音 9:9a)。但耶稣认为利未不仅仅是一个罪孽深重的税吏。在利未身上,耶稣看到了一个会为他的王国做出伟大贡献的人。
耶稣对利未说:“跟我来!”
当耶稣发出这个机会时,他似乎看着利未,与他眼神接触。这个邀请似乎是在公开场合发出的,人群在一旁观看。这似乎也让所有人感到惊讶(除了耶稣)。耶稣,犹太弥赛亚,真的邀请犹太叛徒跟随他吗?对此最吃惊的人可能是利未。耶稣的邀请“跟我来!”类似于耶稣邀请安得烈和彼得也“跟我来”(马可福音 1:17)。
马克写下了李维的回应:
他(利未,前税吏)就起来,跟从了耶稣(第 14 节)。
利未/马修在自己的自传中将自己的反应描述为一次戏剧性的转变。
和马可一样,马太说,他“确实坐在税吏的亭子里”,耶稣看见他,就“呼唤”他“跟我来”(马太福音 9:9)。尽管马太的反应是立即的,但正如马可和路加所记录的,马太说“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马太福音 9:9),马太用有趣的词汇来描述这一行动。他用的是希腊语中的“复活”一词。
译为“他站起来”的希腊语动词(马太福音 9:9)与译为“复活”的动词相同。这个词是 ἀνίστημι(G450 — 发音为:“an-is'-táy-mee”)。意思是“复活”。马太用“Anistáymee”来描述他站起来,暗示他不仅身体上从税吏的岗位上“站起来”,而且当他响应耶稣的邀请时,他的精神也从死亡中复活。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皈依故事。
马克告诉我们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那时,耶稣在屋里坐席,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吃饭;因为他们人数众多,并且他们跟随耶稣(第 15 节)。
被呼召后,利未/马太似乎举办了一场宴会来庆祝他与耶稣一起获得的新生活和新目标。他家餐桌旁的斜倚表达表明这是一种宴会。在当时富裕的家庭中,餐桌周围放有坐垫,略高于地面,让客人在用餐和交谈时可以舒适地斜倚着。
利未/马太邀请了他的朋友,其中包括其他税吏和罪人。由于利未在普通犹太人中名声不佳,他的大多数友好伙伴都是社会弃儿——税吏和罪人——那些更受尊敬的犹太人认为不可救药的人。这些所谓的社会下层人士与耶稣和他的门徒共进晚餐。
马可说耶稣正和这些客人一起斜倚在餐桌旁。翻译为斜倚的这个词可能意味着这群人聚集在一个三面餐桌旁,三面餐桌离地面只有几英尺,在那个时代通常用于正式用餐。所描述的约会暗示这是一次亲密或喜庆的聚会。
这意味着祂选择与这些税吏和罪人在一起,与他们交往。圣经用一起吃饭来描绘亲密的团契(启示录 3:20)。耶稣在他们的陪伴下显得舒适自在。在重视外在公义表现的犹太文化中,与这样的人交往对耶稣来说是可耻的。看来耶稣其实很喜欢这些人。这样的人听从了他的话。
马可说,当时有很多人(税吏和罪人)跟随耶稣。他们觉得耶稣的信息很有说服力。耶稣当时的主要信息是“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马可福音 1:15)。这些税吏和罪人悔改他们的邪恶,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将他们的生命交给神,进入他的国度。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但当法利赛人的文士看到他和罪人并税吏一起吃饭时,他们(第 16 节上)感到震惊。
文士是宗教律师,他们解释摩西律法,并制定了许多有关律法的附加法律。文士与法利赛人关系密切。法利赛人是当地犹太会堂的教师,因此被视为知识渊博,道德模范和犹太文化的捍卫者。文士和法利赛人都高度重视外在的正义表现,并根据他们向人们施加的规则行事。
这两个群体都优先考虑自己的宗教传统和自以为是的道德标准。他们发现耶稣现在选择的伙伴包括许多税吏和罪人,这让他们特别不安。
耶稣受到众人的敬仰,被他们视为神的代表。如果耶稣这样公然无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规则,那么其他人就会效仿他。这将使法利赛人和文士更难以在人群中保持控制力和可信度。
当法利赛人和他们的文士在利未的宴会上看到耶稣时,他们向他的门徒表达了他们的不满。马可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要对耶稣的门徒说这些话,而不是直接对耶稣说。也许他们想避免不信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最近在耶稣医治瘫痪者时所遭受的尴尬(马可福音 2:8-11)。
或者他们认为,通过在门徒中散播怀疑和羞辱来削弱耶稣比直接面对他更有效。他的门徒可能一直在考虑让税吏加入他们的队伍会对他们自己的声誉产生什么影响。
他们对他的门徒说,“他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起吃喝呢?” (16b 节)。
他们的话充满评判。这似乎既是一种指责,又是一种质问。为什么一位有自尊心的拉比会心甘情愿地与他们在一起。没有一位有自尊心的拉比会做这样的事。
但耶稣并不是一个自尊心强的拉比。耶稣是弥赛亚,是上帝之子。耶稣来不是为了抬高自己。他来是为了服侍那些最卑微的人(马可福音 10:45)。他来不是为了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来是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马可福音 8:33, 14:36)。
他们的问题的明显含义是,如果耶稣真的圣洁,公义,他就不会与这些道德有问题的人混在一起。文士和法利赛人认为他们体现了人们所期望的圣洁和公义标准,可能进一步暗示耶稣应该与他们交往。当然,我们从其他经文中知道,这些宗教领袖并没有真正实践他们所宣扬的(马太福音 23:1-3)。
当听到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批评时,耶稣用一个简短的寓言来回应。
耶稣对他们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第 17 节)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描述了一种典型的模式:一般来说,病人会去找医生和医师求医,而身体健康的人则不需要医生或药物。
耶稣的寓言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每个层面都可以提供不同的见解来理解其含义。
从根本上讲,耶稣将自己比作一位精神医生,治愈邪恶的心灵,腐败的思想和被罪恶的疾病所折磨的生活。税吏和罪人显然深受罪恶的折磨,他们代表需要耶稣帮助的病人。耶稣与他们共进晚餐,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治疗和转变。
文士和法利赛人自认为精神健康,他们可能觉得耶稣的行为令人费解。然而,耶稣的辩解很直接:“我之所以与那些你们认为需要精神治疗的人交往,是因为我是一个精神不健康的人的医治者。”
虽然税吏可能意识到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帮助,或者只是应马太的邀请享用一顿饭,但耶稣却特意选择与他们共进晚餐,以完成他提供精神恢复的使命。
从更深层次上讲,每个人的灵性都是病态的,包括自以为是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使徒保罗承认这一点,包括他自己,他是一个有罪性的人。在严厉批评了一群与他竞争的犹太权威人士并宣称“他们的定罪是公正的”之后,他问道:“那又怎么样?我们比他们更好吗?”保罗回答说:“一点也不。”然后保罗引用了旧约中的一句话:“没有义人”(罗马书 3:8-10)。
虽然表面上他们似乎遵守法律,但宗教领袖们却在内心或暗地里犯有违法行为。他们和税吏一样都是罪人,尽管他们精神上的疾病对他们自己和其他人来说不那么明显。
圣经说每个人都需要灵性医治。罗马书中的一句经文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 3:23)
此外,《雅各书》还指出,律法的完美是无法实现的,甚至一次失误也表明需要全面的精神治疗:
“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各书 2:8-10)
文士和法利赛人认为自己是健康的人,因为他们是上帝律法的教师和维护者。他们相信,他们遵守律法(至少表面上如此)标志着他们精神健康。然而,他们的真实状况被这种伪装所掩盖,暴露了他们的虚伪。
耶稣作为精神医师,要求他们承认自己需要治疗,并接受他为税吏和其他罪人提供的同样精神上的恢复。
通过这个关于病人需要医生的简短寓言,耶稣温和地斥责了那些精通圣经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拥有深厚的圣经知识,也应该充当精神治疗师,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同情而不是谴责。他们应该提供帮助和理解,而不是判断。
耶稣用一句明确的话结束了他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回答: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耶稣的使命不是与那些自以为义的人交往,也不是寻求个人的赞誉。相反,耶稣来是为了向那些认识到自己需要的人提供同情和精神上的治疗——那些知道自己状况的罪人。这包括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治疗,但他们因自己的骄傲和自以为是而拒绝了耶稣和他的怜悯。他们把自己排除在真正的医生为他们提供的治疗之外,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疾病视而不见。
在启示录中,耶稣对老底嘉教会的信徒说了类似的话。他哀叹道:
“因为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启示录 3:17)
耶稣继续向那些远离耶稣的信徒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优惠。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启示录 3:20-21)
耶稣坚称,他之所以训诫老底嘉教会,是因为他管教他所爱的人(启示录 3:19)。同样,耶稣对这些宗教领袖的斥责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爱的行为。
耶稣愿意与悔改的信徒一同庆祝,就像祂在餐桌旁与悔改的利未和其他跟随祂的税吏和罪人共享庆祝餐一样。耶稣为所有信徒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奖赏,即通过战胜罪恶和自我并依靠祂而坐在祂的宝座上(启示录 3:21)。
利未的非凡转变与登山宝训中关于虚心的话语相符:“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马太福音 5:3;另见路加福音 6:20)。
虽然受人尊敬的宗教领袖——文士和法利赛人——仍然处于精神黑暗之中,未能认识到自己需要精神治疗,但这些心灵贫乏的谦卑罪人却通过忏悔接受了上帝王国的祝福。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马可福音 2:13-17 含义
与马可福音 2:13-17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9:9-13 和 路加福音 5:27-32。
耶稣令人惊讶地治愈了瘫痪者,并与不信的文士对峙,向所有人证明了他有赦罪的权威 (马可福音 2:1-12),马可告诉我们:
耶稣又出去到了海边。众百姓都到了他那里,他就教训他们(第 13 节)。
代词“他”指的是耶稣。马可写道,耶稣又去了海边。目前尚不清楚耶稣是在治愈瘫痪者后立即出去,还是在行了奇迹后不久(几天或几周)又去了海边。无论如何,马可使用“又”这个词似乎将治愈瘫痪者与本段描述的行为联系起来。也许利未,即耶稣在这段经文中提到的税吏,目睹了耶稣治愈瘫痪者的神奇举动。
马可还写道,耶稣出去时,祂在海边。海边很可能是指加利利海岸的一条路。耶稣医治瘫痪者的地方迦百农城(马可福音 2:1)位于加利利的北岸。
耶稣在海边的时候,众人都来到他那里。在这种情况下, “众人”这个表达很可能是指来自迦百农城和周围地区的“大批人”。他们来这里是为了看耶稣,听耶稣讲道。耶稣正在教导他们。
在建立了这个背景之后,马可直接陈述了这段经文的主要事件: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跟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第 14 节)。
耶稣经过时,看见税吏利未坐在税关上。马可进一步指出利未是亚勒腓的儿子。马可写道,耶稣经过时利未正坐在税关上,这表明利未是一名税吏。
这个利未就是马太福音中被称为“马太”的税吏(马太福音 9:9)。利未/马太是马太福音的作者。
马可和路加称这个税吏为利未,这可能是马太的出生名字。马太的希伯来语形式是“Mattatyahu”,意思是“耶和华(主)的礼物”。马太可能是利未皈依后的名字——类似于“彼得”是西蒙皈依后的名字。
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马可和路加就根据耶稣经过时遇见税吏时他的身份来确定他的身份,而马太则根据耶稣呼召他时他成为的人以及他获得永生的礼物和在基督里的新身份来确定他的身份。
犹大的税收工作非常复杂,复杂因素并不一定是财务数字,而是社会和政治因素。
作为罗马的一个省份,犹地亚享有某些特权,例如经济贸易,在整个帝国的安全通行以及获得罗马奢侈品和商品,这要归功于“罗马和平”。然而,这些好处伴随着巨大的代价。犹太人面临着被他们鄙视的外邦人统治的羞辱。犹太人不得不忍受威胁他们生活方式的令人反感的异教崇拜和习俗,并被要求遵守罗马的法律和习俗。这些习俗中最不受欢迎的是向罗马纳税的义务。
罗马会雇佣当地人为其帝国预算收税。罗马帝国有两种类型的收税员。一种是所得税收税员,他们按照固定的税率记录资金。另一种是通行税收税员。虽然这两种收税员都被人鄙视,但通行税收税员尤其令人厌恶。
利未可能是一名收费员,因为当耶稣在海岸线上经过他身边时,他正坐在自己的亭子里。
收费员,又称“publicani”,是罗马政府授予向经过其指定区域的旅行者,商人和货物收取通行费和税款的个人或团体。收费员竞标收取通行费的特权,通常会预先向政府支付一大笔费用。作为回报,他们被允许将收取的资金的一部分作为利润。这个职位的利润非常丰厚。
税吏有权决定人们欠帝国的税款数额,而且没有公正的法庭来对任何差异提出上诉。税吏应该多收税款,并保留佣金作为他们的报酬,但他们因收取远远超出预期的税款而臭名昭著。他们向邻居征收高昂的税款,把多余的税款留给自己。路加福音第 19 章中耶稣与税吏撒该交谈的故事说明了这些因素。
撒该因收税而被称为“富人”(路加福音 19:2)。他向耶稣表示,他会“四倍地偿还”他所欺骗的人。由于税吏的滥权行为,他们在整个帝国都遭到鄙视。
然而,在犹大,税吏不仅因为被视为“合法强盗”而被憎恨,还因为他们被视为叛徒而被鄙视。税吏为压迫以色列的罗马工作。犹太人认为税吏,如利未,是上帝,国家和同胞的叛徒。
作为一名税吏,犹太人会将利未视为犹太人中罪孽最深重的人之一。马太写道:“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马太福音 9:9a)。但耶稣认为利未不仅仅是一个罪孽深重的税吏。在利未身上,耶稣看到了一个会为他的王国做出伟大贡献的人。
耶稣对利未说:“跟我来!”
当耶稣发出这个机会时,他似乎看着利未,与他眼神接触。这个邀请似乎是在公开场合发出的,人群在一旁观看。这似乎也让所有人感到惊讶(除了耶稣)。耶稣,犹太弥赛亚,真的邀请犹太叛徒跟随他吗?对此最吃惊的人可能是利未。耶稣的邀请“跟我来!”类似于耶稣邀请安得烈和彼得也“跟我来”(马可福音 1:17)。
马克写下了李维的回应:
他(利未,前税吏)就起来,跟从了耶稣(第 14 节)。
利未/马修在自己的自传中将自己的反应描述为一次戏剧性的转变。
和马可一样,马太说,他“确实坐在税吏的亭子里”,耶稣看见他,就“呼唤”他“跟我来”(马太福音 9:9)。尽管马太的反应是立即的,但正如马可和路加所记录的,马太说“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马太福音 9:9),马太用有趣的词汇来描述这一行动。他用的是希腊语中的“复活”一词。
译为“他站起来”的希腊语动词(马太福音 9:9)与译为“复活”的动词相同。这个词是 ἀνίστημι(G450 — 发音为:“an-is'-táy-mee”)。意思是“复活”。马太用“Anistáymee”来描述他站起来,暗示他不仅身体上从税吏的岗位上“站起来”,而且当他响应耶稣的邀请时,他的精神也从死亡中复活。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皈依故事。
马克告诉我们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那时,耶稣在屋里坐席,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吃饭;因为他们人数众多,并且他们跟随耶稣(第 15 节)。
被呼召后,利未/马太似乎举办了一场宴会来庆祝他与耶稣一起获得的新生活和新目标。他家餐桌旁的斜倚表达表明这是一种宴会。在当时富裕的家庭中,餐桌周围放有坐垫,略高于地面,让客人在用餐和交谈时可以舒适地斜倚着。
利未/马太邀请了他的朋友,其中包括其他税吏和罪人。由于利未在普通犹太人中名声不佳,他的大多数友好伙伴都是社会弃儿——税吏和罪人——那些更受尊敬的犹太人认为不可救药的人。这些所谓的社会下层人士与耶稣和他的门徒共进晚餐。
马可说耶稣正和这些客人一起斜倚在餐桌旁。翻译为斜倚的这个词可能意味着这群人聚集在一个三面餐桌旁,三面餐桌离地面只有几英尺,在那个时代通常用于正式用餐。所描述的约会暗示这是一次亲密或喜庆的聚会。
这意味着祂选择与这些税吏和罪人在一起,与他们交往。圣经用一起吃饭来描绘亲密的团契(启示录 3:20)。耶稣在他们的陪伴下显得舒适自在。在重视外在公义表现的犹太文化中,与这样的人交往对耶稣来说是可耻的。看来耶稣其实很喜欢这些人。这样的人听从了他的话。
马可说,当时有很多人(税吏和罪人)跟随耶稣。他们觉得耶稣的信息很有说服力。耶稣当时的主要信息是“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马可福音 1:15)。这些税吏和罪人悔改他们的邪恶,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将他们的生命交给神,进入他的国度。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但当法利赛人的文士看到他和罪人并税吏一起吃饭时,他们(第 16 节上)感到震惊。
文士是宗教律师,他们解释摩西律法,并制定了许多有关律法的附加法律。文士与法利赛人关系密切。法利赛人是当地犹太会堂的教师,因此被视为知识渊博,道德模范和犹太文化的捍卫者。文士和法利赛人都高度重视外在的正义表现,并根据他们向人们施加的规则行事。
这两个群体都优先考虑自己的宗教传统和自以为是的道德标准。他们发现耶稣现在选择的伙伴包括许多税吏和罪人,这让他们特别不安。
耶稣受到众人的敬仰,被他们视为神的代表。如果耶稣这样公然无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规则,那么其他人就会效仿他。这将使法利赛人和文士更难以在人群中保持控制力和可信度。
当法利赛人和他们的文士在利未的宴会上看到耶稣时,他们向他的门徒表达了他们的不满。马可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要对耶稣的门徒说这些话,而不是直接对耶稣说。也许他们想避免不信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最近在耶稣医治瘫痪者时所遭受的尴尬(马可福音 2:8-11)。
或者他们认为,通过在门徒中散播怀疑和羞辱来削弱耶稣比直接面对他更有效。他的门徒可能一直在考虑让税吏加入他们的队伍会对他们自己的声誉产生什么影响。
他们对他的门徒说,“他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起吃喝呢?” (16b 节)。
他们的话充满评判。这似乎既是一种指责,又是一种质问。为什么一位有自尊心的拉比会心甘情愿地与他们在一起。没有一位有自尊心的拉比会做这样的事。
但耶稣并不是一个自尊心强的拉比。耶稣是弥赛亚,是上帝之子。耶稣来不是为了抬高自己。他来是为了服侍那些最卑微的人(马可福音 10:45)。他来不是为了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来是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马可福音 8:33, 14:36)。
他们的问题的明显含义是,如果耶稣真的圣洁,公义,他就不会与这些道德有问题的人混在一起。文士和法利赛人认为他们体现了人们所期望的圣洁和公义标准,可能进一步暗示耶稣应该与他们交往。当然,我们从其他经文中知道,这些宗教领袖并没有真正实践他们所宣扬的(马太福音 23:1-3)。
当听到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批评时,耶稣用一个简短的寓言来回应。
耶稣对他们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第 17 节)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描述了一种典型的模式:一般来说,病人会去找医生和医师求医,而身体健康的人则不需要医生或药物。
耶稣的寓言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每个层面都可以提供不同的见解来理解其含义。
从根本上讲,耶稣将自己比作一位精神医生,治愈邪恶的心灵,腐败的思想和被罪恶的疾病所折磨的生活。税吏和罪人显然深受罪恶的折磨,他们代表需要耶稣帮助的病人。耶稣与他们共进晚餐,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治疗和转变。
文士和法利赛人自认为精神健康,他们可能觉得耶稣的行为令人费解。然而,耶稣的辩解很直接:“我之所以与那些你们认为需要精神治疗的人交往,是因为我是一个精神不健康的人的医治者。”
虽然税吏可能意识到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帮助,或者只是应马太的邀请享用一顿饭,但耶稣却特意选择与他们共进晚餐,以完成他提供精神恢复的使命。
从更深层次上讲,每个人的灵性都是病态的,包括自以为是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使徒保罗承认这一点,包括他自己,他是一个有罪性的人。在严厉批评了一群与他竞争的犹太权威人士并宣称“他们的定罪是公正的”之后,他问道:“那又怎么样?我们比他们更好吗?”保罗回答说:“一点也不。”然后保罗引用了旧约中的一句话:“没有义人”(罗马书 3:8-10)。
虽然表面上他们似乎遵守法律,但宗教领袖们却在内心或暗地里犯有违法行为。他们和税吏一样都是罪人,尽管他们精神上的疾病对他们自己和其他人来说不那么明显。
圣经说每个人都需要灵性医治。罗马书中的一句经文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罗马书 3:23)
此外,《雅各书》还指出,律法的完美是无法实现的,甚至一次失误也表明需要全面的精神治疗:
“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
(雅各书 2:8-10)
文士和法利赛人认为自己是健康的人,因为他们是上帝律法的教师和维护者。他们相信,他们遵守律法(至少表面上如此)标志着他们精神健康。然而,他们的真实状况被这种伪装所掩盖,暴露了他们的虚伪。
耶稣作为精神医师,要求他们承认自己需要治疗,并接受他为税吏和其他罪人提供的同样精神上的恢复。
通过这个关于病人需要医生的简短寓言,耶稣温和地斥责了那些精通圣经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拥有深厚的圣经知识,也应该充当精神治疗师,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同情而不是谴责。他们应该提供帮助和理解,而不是判断。
耶稣用一句明确的话结束了他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回答: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耶稣的使命不是与那些自以为义的人交往,也不是寻求个人的赞誉。相反,耶稣来是为了向那些认识到自己需要的人提供同情和精神上的治疗——那些知道自己状况的罪人。这包括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治疗,但他们因自己的骄傲和自以为是而拒绝了耶稣和他的怜悯。他们把自己排除在真正的医生为他们提供的治疗之外,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疾病视而不见。
在启示录中,耶稣对老底嘉教会的信徒说了类似的话。他哀叹道:
“因为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启示录 3:17)
耶稣继续向那些远离耶稣的信徒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优惠。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
(启示录 3:20-21)
耶稣坚称,他之所以训诫老底嘉教会,是因为他管教他所爱的人(启示录 3:19)。同样,耶稣对这些宗教领袖的斥责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爱的行为。
耶稣愿意与悔改的信徒一同庆祝,就像祂在餐桌旁与悔改的利未和其他跟随祂的税吏和罪人共享庆祝餐一样。耶稣为所有信徒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奖赏,即通过战胜罪恶和自我并依靠祂而坐在祂的宝座上(启示录 3:21)。
利未的非凡转变与登山宝训中关于虚心的话语相符:“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马太福音 5:3;另见路加福音 6:20)。
虽然受人尊敬的宗教领袖——文士和法利赛人——仍然处于精神黑暗之中,未能认识到自己需要精神治疗,但这些心灵贫乏的谦卑罪人却通过忏悔接受了上帝王国的祝福。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