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可福音 1:35-39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4:23-25 和 路加福音 4:42-44。
次日清早,天还黑的时候,耶稣就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第 35 节)。
在经历了前一天发生的奇迹和可能令人精疲力竭的事件之后,耶稣寻求与天父上帝的交流,并通过祈祷来恢复力量。尽管耶稣是上帝,但他在世上的力量来源并非来自他自己的神性。而是来自对上帝,他的父亲的信任。耶稣依靠的是他父亲的力量,而不是他自己的力量。
耶稣曾多次向那些因为他没有遵循他们的宗教传统而感到不满的犹太人解释道,
“我不能凭着自己做什么,我怎样听见,就怎样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旨意,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旨意。” (约翰福音 5:30)
耶稣在祂的整个尘世传道生涯中说过许多类似的话(约翰福音 5:19, 7:16 和 8:54a)。
正如使徒保罗所写的,耶稣不认为与上帝同等是一件可以强夺的事,所以他倒空自己,不依靠自己的神力来战胜困难,而是凭着信心信靠上帝——甚至到了死亡的地步(腓立比书 2:6-8)。
在耶稣关于葡萄树和枝子的教导中(约翰福音 15:1-11),他向门徒解释,要凭着信心,靠着他神圣的力量,而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就像他靠着他父的神圣力量,而不是靠他自己的力量一样(约翰福音 15:9)。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约翰福音 15:4-5)
马可福音中有一个例子,说明耶稣如何刻意寻求在他父的权力下行事。
耶稣精心寻找一个可以独自向上帝祈祷的时间和地点。
耶稣做这件事的时间是在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通常比较安静,注意力比较集中。在天黑和清晨时分,一天中的干扰和要求不太可能出现。
耶稣退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这意味着祂独自一人。很可能是在城外。在这里,工作中的干扰很难找到祂。
马可写道,当耶稣独自一人待在僻静的地方时,他在那里祈祷。上帝在向上帝祈祷。马可没有告诉我们耶稣独自一人时究竟祈祷了什么。但似乎他在寻求天父的旨意,与天父分享他在世上的重担,倾听,祈求力量和勇气去做上帝要求他做的事情。很可能正是在这些安静的祈祷时刻,耶稣对他建立王国的使命有了清晰的认识。
耶稣经常隐居到僻静的地方祷告。路加写道:“耶稣自己却常常隐居到旷野去祷告。”(路加福音 5:16)
花时间祈祷和隐居以寻求上帝的旨意对耶稣和他的使命的成功至关重要。这对我们使命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在耶稣关于葡萄树和枝子的教导中,他承认了这种依赖模式:
“正如父爱我,我也爱你们;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 (约翰福音 15:9)
保罗同样劝诫腓立比教会: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腓立比书 2:5)
尽管耶稣去了僻静的地方,他的门徒还是开始寻找他:西蒙和他的同伴寻找他(第 36 节)。
路加写道,群众在寻找耶稣(路加福音 4:42b)。当我们将路加的记述与马可的记述放在一起考虑时,似乎当他们找不到耶稣时,群众找到了耶稣的追随者西门和他的同伴,并开始问他们耶稣在哪里。西门和他的同伴并不确切知道耶稣在哪里,所以他们寻找祂。
最后,他们找到了他,并对他说:“大家都在找你” (第 37 节)。
代词“众人”指的是那些吵闹着要见耶稣的人群(路加福音 4:42b)。
许多人可能怀疑或希望耶稣就是应许的弥赛亚。人们想看到更多。每个人都很兴奋。他们想被治愈,或看到耶稣行更多奇迹,或听他讲道。
虽然耶稣总是对每个人都怀有非凡的同情心,但他的计划远不止医治和驱除恶魔。耶稣可能很想继续在迦百农及其周边地区做他所做的事情,因为他在那里很受人们欢迎。考虑到他知道他的使命会让他忍受痛苦和死亡,这一点可能尤其如此。但耶稣忠于上帝,也忠于上帝派他到地球上的特殊目的,
耶稣对他们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城镇去,我好在那里也传道,因为我就是为此而来的” (第 38 节)。
耶稣向他的追随者们解释说,他需要去迦百农以外的地区传道。他还要去其他城镇,在那里宣扬福音。耶稣解释说,他们应该去其他地方是因为这是上帝和他的使命要求他做的,他说——因为这就是我来的目的。
耶稣不只是来到迦百农。耶稣来是为了拯救整个以色列——以及全世界。
耶稣在加利利地区迦百农以外的犹太人聚居城镇宣扬上帝王国的福音(马可福音 1:14-15)。然而,他也前往犹大的其他城市,甚至以色列边境以外犹太人较少,外邦人占多数的城市。他也在这些城镇传道并行神迹。
耶稣在地上传道期间去过的一些非犹太人城镇包括:
马可的罗马观众很可能认同耶稣对他的使命的忠诚,而不是他个人的舒适,因为罗马最重要的美德是“虔诚”,即坚持不懈地忠于自己的职责。
在报道了这次交流之后,马可又“拉远镜头”,对耶稣在各个城镇间旅行时的公开事工进行了更广泛的概述。
他便到加利利全地,进会堂传道,赶鬼(第 39 节)。
耶稣在加利利各地的犹太会堂里传道。他的巡回传道活动发生在加利利地区,从西部海岸延伸到周围的山丘和城镇。他的传道工作包括教导和治疗。
耶稣在当地犹太人聚会场所(即犹太会堂)讲道。犹太会堂的确切起源尚不清楚,但据信是由从巴比伦流放归来的犹太人建立的。犹太会堂主要受法利赛人的影响,是犹太人文化和礼拜的中心。在古代迦百农的遗址中,以及附近的哥拉汛和抹大拉村庄的遗址中,仍可见到古代犹太会堂的遗迹。
法利赛人旨在通过遵守律法来保持充满活力的犹太身份。每个安息日,律法书卷都会由一位主教师或拉比宣读和解释。每个大城镇至少有一座犹太教堂,有些城镇有多个。根据犹太人的传统,只要有十个犹太男子居住,就应该建立一个犹太教堂。这一传统意味着人民的识字率非常高。
耶稣要去会堂讲道,需要会堂负责人的邀请。从路加福音 2:41-52 中,我们知道,即使还是个孩子,耶稣也拥有非凡的知识和对圣经的洞察力。到 30 岁时,耶稣的智慧和知识进一步增长。
马太福音进一步揭示了耶稣在驱魔时所传的信息。马太说,他“传天国的福音”(马太福音 4:23)。福音的意思是“好消息”。这个好消息既是精神上的,也是政治上的。它与天国有关。天国是一个政治术语,天堂是一个精神术语。耶稣宣布了它的到来并描述了它的性质。他所传的天国很可能被理解为弥赛亚王国。
马可可能为了简单起见并避免错误的排他感,在他的福音书里省略了此处对王国的提及。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马可福音 1:35-39 含义
与马可福音 1:35-39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4:23-25 和 路加福音 4:42-44。
次日清早,天还黑的时候,耶稣就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第 35 节)。
在经历了前一天发生的奇迹和可能令人精疲力竭的事件之后,耶稣寻求与天父上帝的交流,并通过祈祷来恢复力量。尽管耶稣是上帝,但他在世上的力量来源并非来自他自己的神性。而是来自对上帝,他的父亲的信任。耶稣依靠的是他父亲的力量,而不是他自己的力量。
耶稣曾多次向那些因为他没有遵循他们的宗教传统而感到不满的犹太人解释道,
“我不能凭着自己做什么,我怎样听见,就怎样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旨意,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旨意。”
(约翰福音 5:30)
耶稣在祂的整个尘世传道生涯中说过许多类似的话(约翰福音 5:19, 7:16 和 8:54a)。
正如使徒保罗所写的,耶稣不认为与上帝同等是一件可以强夺的事,所以他倒空自己,不依靠自己的神力来战胜困难,而是凭着信心信靠上帝——甚至到了死亡的地步(腓立比书 2:6-8)。
在耶稣关于葡萄树和枝子的教导中(约翰福音 15:1-11),他向门徒解释,要凭着信心,靠着他神圣的力量,而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就像他靠着他父的神圣力量,而不是靠他自己的力量一样(约翰福音 15:9)。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约翰福音 15:4-5)
马可福音中有一个例子,说明耶稣如何刻意寻求在他父的权力下行事。
耶稣精心寻找一个可以独自向上帝祈祷的时间和地点。
耶稣做这件事的时间是在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通常比较安静,注意力比较集中。在天黑和清晨时分,一天中的干扰和要求不太可能出现。
耶稣退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这意味着祂独自一人。很可能是在城外。在这里,工作中的干扰很难找到祂。
马可写道,当耶稣独自一人待在僻静的地方时,他在那里祈祷。上帝在向上帝祈祷。马可没有告诉我们耶稣独自一人时究竟祈祷了什么。但似乎他在寻求天父的旨意,与天父分享他在世上的重担,倾听,祈求力量和勇气去做上帝要求他做的事情。很可能正是在这些安静的祈祷时刻,耶稣对他建立王国的使命有了清晰的认识。
耶稣经常隐居到僻静的地方祷告。路加写道:“耶稣自己却常常隐居到旷野去祷告。”(路加福音 5:16)
花时间祈祷和隐居以寻求上帝的旨意对耶稣和他的使命的成功至关重要。这对我们使命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在耶稣关于葡萄树和枝子的教导中,他承认了这种依赖模式:
“正如父爱我,我也爱你们;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
(约翰福音 15:9)
保罗同样劝诫腓立比教会: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腓立比书 2:5)
尽管耶稣去了僻静的地方,他的门徒还是开始寻找他:西蒙和他的同伴寻找他(第 36 节)。
路加写道,群众在寻找耶稣(路加福音 4:42b)。当我们将路加的记述与马可的记述放在一起考虑时,似乎当他们找不到耶稣时,群众找到了耶稣的追随者西门和他的同伴,并开始问他们耶稣在哪里。西门和他的同伴并不确切知道耶稣在哪里,所以他们寻找祂。
最后,他们找到了他,并对他说:“大家都在找你” (第 37 节)。
代词“众人”指的是那些吵闹着要见耶稣的人群(路加福音 4:42b)。
许多人可能怀疑或希望耶稣就是应许的弥赛亚。人们想看到更多。每个人都很兴奋。他们想被治愈,或看到耶稣行更多奇迹,或听他讲道。
虽然耶稣总是对每个人都怀有非凡的同情心,但他的计划远不止医治和驱除恶魔。耶稣可能很想继续在迦百农及其周边地区做他所做的事情,因为他在那里很受人们欢迎。考虑到他知道他的使命会让他忍受痛苦和死亡,这一点可能尤其如此。但耶稣忠于上帝,也忠于上帝派他到地球上的特殊目的,
耶稣对他们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城镇去,我好在那里也传道,因为我就是为此而来的” (第 38 节)。
耶稣向他的追随者们解释说,他需要去迦百农以外的地区传道。他还要去其他城镇,在那里宣扬福音。耶稣解释说,他们应该去其他地方是因为这是上帝和他的使命要求他做的,他说——因为这就是我来的目的。
耶稣不只是来到迦百农。耶稣来是为了拯救整个以色列——以及全世界。
耶稣在加利利地区迦百农以外的犹太人聚居城镇宣扬上帝王国的福音(马可福音 1:14-15)。然而,他也前往犹大的其他城市,甚至以色列边境以外犹太人较少,外邦人占多数的城市。他也在这些城镇传道并行神迹。
耶稣在地上传道期间去过的一些非犹太人城镇包括:
马可的罗马观众很可能认同耶稣对他的使命的忠诚,而不是他个人的舒适,因为罗马最重要的美德是“虔诚”,即坚持不懈地忠于自己的职责。
在报道了这次交流之后,马可又“拉远镜头”,对耶稣在各个城镇间旅行时的公开事工进行了更广泛的概述。
他便到加利利全地,进会堂传道,赶鬼(第 39 节)。
耶稣在加利利各地的犹太会堂里传道。他的巡回传道活动发生在加利利地区,从西部海岸延伸到周围的山丘和城镇。他的传道工作包括教导和治疗。
耶稣在当地犹太人聚会场所(即犹太会堂)讲道。犹太会堂的确切起源尚不清楚,但据信是由从巴比伦流放归来的犹太人建立的。犹太会堂主要受法利赛人的影响,是犹太人文化和礼拜的中心。在古代迦百农的遗址中,以及附近的哥拉汛和抹大拉村庄的遗址中,仍可见到古代犹太会堂的遗迹。
法利赛人旨在通过遵守律法来保持充满活力的犹太身份。每个安息日,律法书卷都会由一位主教师或拉比宣读和解释。每个大城镇至少有一座犹太教堂,有些城镇有多个。根据犹太人的传统,只要有十个犹太男子居住,就应该建立一个犹太教堂。这一传统意味着人民的识字率非常高。
耶稣要去会堂讲道,需要会堂负责人的邀请。从路加福音 2:41-52 中,我们知道,即使还是个孩子,耶稣也拥有非凡的知识和对圣经的洞察力。到 30 岁时,耶稣的智慧和知识进一步增长。
马太福音进一步揭示了耶稣在驱魔时所传的信息。马太说,他“传天国的福音”(马太福音 4:23)。福音的意思是“好消息”。这个好消息既是精神上的,也是政治上的。它与天国有关。天国是一个政治术语,天堂是一个精神术语。耶稣宣布了它的到来并描述了它的性质。他所传的天国很可能被理解为弥赛亚王国。
马可可能为了简单起见并避免错误的排他感,在他的福音书里省略了此处对王国的提及。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