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段经文平行的福音书的记载是马太福音 4:12-17;路加福音 4:14-15。
马克首先告诉我们(几乎是旁注)约翰已被拘留。这让我们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但没有关于约翰被捕背景的信息。
施洗约翰似乎被捕过两次。我们不知道指的是哪一次被捕。马太和马可说约翰在耶稣在旷野的四十天里被捕,而福音书作者约翰说施洗约翰是在耶稣的传道工作全面展开后不久被捕的,当时是在耶稣与尼哥底母秘密会面之后。当时耶稣开始在犹大为人施洗,而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为人施洗(约翰福音 3:22-23)。(哀嫩和撒冷位于约旦河边,距死海以北约五十英里,距加利利以南四十英里。)
约翰第一次被捕很可能是被宗教领袖逮捕,因为他们不喜欢被约翰称为“毒蛇的种类”(马太福音 3:7)。这些宗教领袖可能将约翰拘留,审问他,然后释放他,这是其他圣经故事中观察到的模式。约翰则进一步向北离开犹大(更接近希律安提帕在加利利的管辖范围),在那里他继续宣扬悔改和上帝即将到来的王国。施洗约翰后来第二次被捕,这次是希律安提帕不情愿地将他处死。鉴于马可描述了耶稣最初选择他的传道总部,他似乎更有可能指的是约翰第一次被捕。我们在马太福音 14:3-12 和 马可福音 6:17-29 中了解了第二次被捕的细节。
马可和马太(马太福音 4:12)都没有告诉我们是谁逮捕了约翰,只说由于约翰被监禁,耶稣撤退到加利利开展他的早期传道工作,远离犹大的撒都该人的狮子坑。
马可用“现在”来表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发生在耶稣在旷野受魔鬼诱惑和天使服侍之后的某个时间(马可福音 1:12-13)。这与马太使用“现在”(马太福音 4:12)来表示叙事中断的情况类似。福音书作者约翰在约翰福音 2:13 - 4:45 中记录的事件表明,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的叙事中断期间,耶稣在犹大传道。似乎他在犹大传道期间的成果不多。耶稣从他早期的犹大传道中挑选的十二门徒中唯一的一个可能是犹大·伊斯卡里奥特。伊斯卡里奥特的意思是“来自基略”。基略是位于犹大最南端的一个小镇,距离耶路撒冷以南约 25 英里,距离死海以西 10 英里。(见地图)。
根据马太福音,耶稣来到迦百农并定居下来,迦百农是加利利海北岸的一个小渔村(马太福音 4:12-3)。该地区位于以色列北部边界的西布伦和拿弗他利古代部落土地上。
马太引用了旧约圣经并解释了它是如何直接实现弥赛亚预言的(马太福音 4:14-16),从而提供了马可福音未包括的额外见解。
马太引用了先知以赛亚的话,
“但是那位痛苦不堪的女子将不再阴郁;过去,他蔑视西布伦地和拿弗他利地,但后来,他要使那地在沿海,约旦河对岸,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变得光荣。
行走在黑暗中的人们会看到巨大的光芒;那些生活在黑暗之地的人,光芒将照耀他们。”(以赛亚书 9:1-2)
以赛亚的预言是针对犹大王国的,预言亚述人将从北方入侵以色列和犹大。西布伦和拿弗他利边境地区将首当其冲地遭受入侵。这次入侵带来的“阴郁”,“痛苦”,“蔑视”和“黑暗”在先知的一生中应验了。但“后来”出现的荣耀和伟大的光明是弥赛亚未来的存在,他将在这些地区开始并建立他的事工。
马太的引文略微修改了以赛亚书的文本,“西布伦地和拿弗他利地”(马太福音 4:15a)指的是加利利周围的领土。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两个,在约书亚时代有特定的边界(约书亚记 19:10-16; 32-39)。“沿着海边的路,约旦河外,加利利”(马太福音 4:15b)呼应了这一说法。这里的“约旦河外”更多地意味着约旦河的“上方”或“北部”,而不是我们更常见的用法,意思是“横过”。添加“外邦人”一词是为了表示占领的侵略者。“坐在黑暗里的人”(马太福音 4:16a)指的是生活在入侵地区或来自入侵地区的人们。弥赛亚在这个地区的公共事工可以用“他们看见一道大光”这一事实来概括(马太福音 4:16a)。这个主题被重复:“那些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一道光照亮了他们”(马太福音 4:16b)。“有一道光照亮了他们”增加了额外的细微差别。“黎明”一词的使用暗示了弥赛亚的公共事工将从这里开始。马太告诉我们耶稣开始公共事工的城镇是迦百农。这是一个犹太渔村,位于以赛亚七个世纪前预言的加利利地区。
马可继续报道耶稣返回加利利(远离不信的耶路撒冷)并开始在加利利公开传道,这将持续大约一年半。耶稣在传讲上帝的福音。希腊词εὐαγγέλιον (g2098 - 发音:“yoo-ang-ghel'-ee-on”)被翻译为福音。它的意思是“好消息”。在耶稣时代,对于当时的犹太听众来说,好消息是上帝统治的到来。对于马可后来的非犹太人听众来说,好消息是耶稣的死亡,复活,升天和承诺的回归(马可福音 15:1 - 16:8)。要掌握的重要思想是,所有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都需要通过信仰耶稣得到上帝的宽恕。
马可的简洁声明“耶稣来了”实际上是一份一世纪的新闻稿,包含以下三点:
时机已到
耶稣宣告时机已到。他宣告约翰所说的那位将要来的人(马可福音 1:7)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是历史上决定性的关键时刻。
这个时间指的是先知预言的弥赛亚出现并建立神国的那一刻。以下是许多预言中的两个例子:
“到那时,必有人说,“看哪,这是我们的上帝,我们一直等候他来拯救我们。这是我们等候的耶和华;让我们因他的救赎而欢喜快乐。”(以赛亚书 25:9)
“有一位像人子的要来,他来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并被引到他面前。并赐给他权柄,荣耀和国度,愿所有民族,国家和所有语言的人可以侍奉他。他的统治是永远的不会消失;他的国度只有一个不会被毁坏。”(但以理书 7:13-14)
“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他的名也是独一无二的。”(撒迦利亚书 14:9)
这就是使徒保罗在写给加拉太人的书信中提到的“日期满足”:
“及至日期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拉太书 4:4-5)
耶稣第一次降临时,他来是为了将这个王国提供给犹太人。这就是他说“上帝的王国近了”的意思。如果他们接受他作为他们的弥赛亚,他似乎会这样做。但他们拒绝了他(马太福音 27:22;约翰福音 1:11)和他的王国(约翰福音 19:14-15)。
耶稣将会再次降临,那时他将建立他的王国。
上帝的王国近了
耶稣用下一句话来解释他所说的“日期满了”是什么意思:“神的国近了。”日期满了是因为神的国近了。神的国近了是因为君王(耶稣)已经到来。
耶稣第一次以人的身份来到世上,是为了将这个早已预言的神国带给犹太人。看来,如果犹太人接受他为弥赛亚,他就会开创神的国度。门徒们就是这样理解耶稣的信息的。在耶稣的整个传道生涯中,直到他升天,他们都相信神的国度即将来临(路加福音 19:11;使徒行传 1:6)。
甚至在耶稣升天和圣灵在五旬节降临之后,彼得仍呼吁犹太人悔改拒绝耶稣,“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必从主面前来到,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使徒行传 3:19-20)。换句话说,彼得宣称,如果耶稣那一代的犹太人悔改拒绝耶稣为弥赛亚,上帝就会接受这一点,然后立即建立上帝的王国。
但他们拒绝了祂(约翰福音 1:11)和祂的国度(约翰福音 19:14-15)。他们在祂复活之前和之后都拒绝了祂。因此,祂升天,等待“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罗马书 11:25),那时祂将重返人间。
耶稣将再次回到地球,这次他将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启示录 19:11-17)。届时,他将在地球上建立上帝的王国(马太福音 25:31, 34)。
神国与天国的比较
细心阅读这段经文及其马太福音平行经文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马可福音(在圣灵的引导下)记录了耶稣使用“上帝之国”这个短语,而马太福音(在圣灵的引导下)使用了“天国”这个短语(马太福音 4:17)。
因此,这两个术语在功能上是同义词。这两个表达都指先知预言的耶稣的神圣和弥赛亚权威。天国和上帝之国都拥有一个核心承诺,即主将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物质的政治政府,由他本人和/或他的弥赛亚担任国王。这个王国将在他神圣律法的管理下永远繁荣昌盛。
此外,马太记载的耶稣关于天国的许多教义和寓言,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耶稣也曾谈到上帝的国度。这节经文就是一个例子(马太福音 4:17 和 马可福音 1:15)。以下是马太福音中使用“天国”而马可福音使用上帝国度的其他几个例子:
但尽管这些经文在功能上描述了相同的预言现实,有相似的用法,并具有相同的核心含义,但上帝的国度与“天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些不同的文化内涵很微妙,但很重要。相应的术语很可能是根据作者的目标受众来选择和实施的。
马太的主要读者是犹太人,他之所以选择“天国”一词,是因为它更符合犹太人的情感。马可,路加(甚至约翰)可能也使用了上帝之国一词,因为它更符合外邦人的情感,而外邦人是他们的主要读者。
每个术语通过三种方式传达相同的核心含义,但对每种文化来说都更为有效。
文化差异的第一个原因与犹太人和非犹太人谈论上帝的方式有关。犹太人崇敬上帝的名字,不倾向于直接谈论上帝。“天国”一词不如“上帝的王国”那么直接,因此更符合犹太人的情感。非犹太人则希望直接谈论上帝。
对于马可的罗马读者和路加的希腊读者来说,上帝之国比“天国”更有吸引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希腊和罗马人的心目中, “上帝”一词比“天”更熟悉,更具体。外邦人有许多神。 “上帝之国(单数)”这个短语反映了这样一种主张:上帝是唯一的真神,因此高于所有其他神。外邦人听到的“天国”这个短语可能包括居住在希腊罗马万神殿天堂的许多异教神。
此外,在希腊罗马万神殿中,天堂是人类可以进入的。通过使用“上帝的国度”一词,向外邦听众传达的信息是,耶稣的使命和救赎从天堂延伸到人间。它超越了犹太民族,延伸到每个人!
“天国”(马太福音)和上帝之国(马可福音)这两个短语之间的第三个相关文化差异似乎在于人们看待王国统治的视角不同。
“天国”的焦点是上帝对地球的统治。我们从耶稣向天父的祷告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含义:
“你的王国降临。你的旨意必成就,天上如此,地上亦如此。”(马太福音 6:10)
这句话明确地表明“天上”是神旨意得以成就的地方。这是祈求神的权威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样彰显的祷告。
顺便说一下,福音书是用希腊语写成的。耶稣很可能用某种形式的阿拉姆语向他的犹太听众讲话,阿拉姆语是公元一世纪犹太的通用语言。因此,福音书的作者可能在圣灵的启发下将耶稣的话翻译成希腊语。不过,马太福音最初是用阿拉姆语写成和传播的,后来才翻译成希腊语。
圣灵启发马太将耶稣的表达翻译为“天国”,而马可和路加则向各自的受众将耶稣的相同表达翻译为上帝的王国。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耶稣的犹大的四种语言”。
悔改并相信
日期满足,神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相信福音。
马可记载的耶稣所说的信息与马太福音中记载的耶稣和施洗约翰所传讲的信息非常相似(马太福音 3:2;马太福音 4:17)。
这两段记载的主要区别在于马太福音省略了相信福音的命令,而两段记载都包含了悔改的命令。在评论这一区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悔改和相信福音的含义。
悔改的字面意思是改变你的思想。它来自希腊语 μετανοέω (G3340 - 发音为:“met-an-o-eh'-o”)。在《新约》中,思想的改变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它意味着将你对现实的旧观点(错误)转变为上帝对现实的正确观点。
思想的改变通过行为的改变表现出来。
相信意味着接受某事为真;或信任它,和/或对它充满信心。这个词来自希腊语 πιστεύω (G4102 — 发音为:“pist-yoo'-o”)。希伯来书的作者将 πίστις (G4102 — 发音为“pis'-tis”)(信仰/信念的名词)定义为“对所盼望之事的保证,对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 11:1)。
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这在《圣经》中经常被引用为接受永生礼物的唯一要求(约翰福音 1:12, 3:14-16;以弗所书 2:8-9)。相信耶稣使我们从罪的惩罚中得到救赎(罗马书 5:9)。当我们相信时,我们就是从圣灵而生,并被置于神的家庭中(约翰福音 3:5-8)。当我们相信时,我们就会得到永生的礼物,这是一份既不能赚得也不能失去的礼物(罗马书 11:29)。
但圣经也不断告诉信徒,无论情况如何,都要始终信靠上帝,并相信他的承诺(罗马书 1:17;哥林多后书 5:7;希伯来书 11:1 - 12:3;彼得前书 1:6-7)。虽然我们一劳永逸地从罪的惩罚中被拯救出来,但当我们相信时,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凭信心行事,以摆脱罪的力量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拉太书 6:8)。
当我们相信时,耶稣宣告我们在神眼中是义人;我们因信称义,在神面前就完全是因信称义(罗马书 4:2-4)。但要行在义的经历中,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凭信心行事(罗马书 1:16-17)。
既然我们已经解释了悔改和相信分别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回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马太福音只记录了耶稣发出了悔改的指示,而马可福音却记录了耶稣发出了两个指示,都是:1.)悔改和 2.)相信福音?
相信福音这个表达既可以看作是邀请人们相信耶稣是神这个好消息,接受永生的免费礼物,也可以看作是邀请人们接受王国已经到来这个好消息,然后按照它赋予生命的原则生活。那么为什么马太福音只包括这两个邀请中的一个呢?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马太福音主要是写给犹太人的。同样,耶稣的信息也主要是写给犹太人的。马太和耶稣的听众犹太人已经相信上帝,接受他的话语为真理,相信上帝会派遣弥赛亚来建立上帝的王国。他们已经相信了。但他们的思维方式或观点与上帝的并不一致。
因为犹太人已经相信上帝和弥赛亚,他们只需要悔改自己的行为,开始按照弥赛亚耶稣教导他们的王国原则生活(马太福音 5:1 - 7:29),就可以参与弥赛亚王国。他们已经相信了,现在他们需要看到真相,并使自己的思想与真理保持一致(约翰福音 8:31-32)。
洗礼是犹太人表明他们已经悔改并成为弥赛亚耶稣的追随者的主要方式(使徒行传 2:38)。马太福音没有包括耶稣要人们相信福音的指示,因为对于已经相信福音的犹太听众来说,这是不必要的。
另一方面,马可写信给外邦人,他们首先需要相信福音,相信神以耶稣的名义降临人间,救赎和拯救世界。这将赋予他们新的生命,使他们成为基督里的新造物(哥林多后书 5:17)。然后,为了体验他们被赋予的生命,他们还需要悔改异教徒的剥削方式,并开始按照耶稣对他人爱的教导生活。爱和服务他人就是进入天国。
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测马太福音中没有包括相信,而马可福音中有相信,因为马太的听众群体(犹太人)已经相信上帝会派遣弥赛亚的福音,而马可的听众群体(外邦人)尚未相信福音。
但这两群人都需要悔改。悔改就是采取与耶稣相同的心态,并获得与他相同的回报(腓立比书2:5-11)。
以色列人需要紧急忏悔的原因在于一个全新的政治秩序,即上帝的王国,即将建立。上帝的王国近在眼前。国王已经到来。这个王国的价值观将与地上的王国(如罗马或犹太派系政治)的价值观截然不同。罗马的方式是获得权力和权威,以便对他人实施强制统治。耶稣的王国提升了对他人的爱和服务。
当被问及他是否是犹太人的王时,耶稣回答彼拉多:“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如果我的国属于这个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神的国超越了人类的所有王国。当神的子民按照他的戒律生活时,神的属灵王国就会在黑暗的地球上发出光芒。
外邦人并不是耶稣在世传道的主要对象(马太福音 15:24)。然而,福音的目的始终是传播并祝福地球上的所有人民(创世记 12:3)。对耶稣的信仰赋予了他们永生的礼物,这使他们成为上帝永恒家庭的一部分(约翰福音 1:12;约翰福音 3:16)。悔改——改变他们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上帝的教义——使他们有机会体验上帝王国的生活(马太福音 7:21; 8:5-12)。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马可福音 1:14-15 含义
与这段经文平行的福音书的记载是马太福音 4:12-17;路加福音 4:14-15。
马克首先告诉我们(几乎是旁注)约翰已被拘留。这让我们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但没有关于约翰被捕背景的信息。
施洗约翰似乎被捕过两次。我们不知道指的是哪一次被捕。马太和马可说约翰在耶稣在旷野的四十天里被捕,而福音书作者约翰说施洗约翰是在耶稣的传道工作全面展开后不久被捕的,当时是在耶稣与尼哥底母秘密会面之后。当时耶稣开始在犹大为人施洗,而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为人施洗(约翰福音 3:22-23)。(哀嫩和撒冷位于约旦河边,距死海以北约五十英里,距加利利以南四十英里。)
约翰第一次被捕很可能是被宗教领袖逮捕,因为他们不喜欢被约翰称为“毒蛇的种类”(马太福音 3:7)。这些宗教领袖可能将约翰拘留,审问他,然后释放他,这是其他圣经故事中观察到的模式。约翰则进一步向北离开犹大(更接近希律安提帕在加利利的管辖范围),在那里他继续宣扬悔改和上帝即将到来的王国。施洗约翰后来第二次被捕,这次是希律安提帕不情愿地将他处死。鉴于马可描述了耶稣最初选择他的传道总部,他似乎更有可能指的是约翰第一次被捕。我们在马太福音 14:3-12 和 马可福音 6:17-29 中了解了第二次被捕的细节。
马可和马太(马太福音 4:12)都没有告诉我们是谁逮捕了约翰,只说由于约翰被监禁,耶稣撤退到加利利开展他的早期传道工作,远离犹大的撒都该人的狮子坑。
马可用“现在”来表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发生在耶稣在旷野受魔鬼诱惑和天使服侍之后的某个时间(马可福音 1:12-13)。这与马太使用“现在”(马太福音 4:12)来表示叙事中断的情况类似。福音书作者约翰在约翰福音 2:13 - 4:45 中记录的事件表明,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的叙事中断期间,耶稣在犹大传道。似乎他在犹大传道期间的成果不多。耶稣从他早期的犹大传道中挑选的十二门徒中唯一的一个可能是犹大·伊斯卡里奥特。伊斯卡里奥特的意思是“来自基略”。基略是位于犹大最南端的一个小镇,距离耶路撒冷以南约 25 英里,距离死海以西 10 英里。(见地图)。
根据马太福音,耶稣来到迦百农并定居下来,迦百农是加利利海北岸的一个小渔村(马太福音 4:12-3)。该地区位于以色列北部边界的西布伦和拿弗他利古代部落土地上。
马太引用了旧约圣经并解释了它是如何直接实现弥赛亚预言的(马太福音 4:14-16),从而提供了马可福音未包括的额外见解。
马太引用了先知以赛亚的话,
“但是那位痛苦不堪的女子将不再阴郁;过去,他蔑视西布伦地和拿弗他利地,但后来,他要使那地在沿海,约旦河对岸,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变得光荣。
行走在黑暗中的人们
会看到巨大的光芒;
那些生活在黑暗之地的人,
光芒将照耀他们。”
(以赛亚书 9:1-2)
以赛亚的预言是针对犹大王国的,预言亚述人将从北方入侵以色列和犹大。西布伦和拿弗他利边境地区将首当其冲地遭受入侵。这次入侵带来的“阴郁”,“痛苦”,“蔑视”和“黑暗”在先知的一生中应验了。但“后来”出现的荣耀和伟大的光明是弥赛亚未来的存在,他将在这些地区开始并建立他的事工。
马太的引文略微修改了以赛亚书的文本,“西布伦地和拿弗他利地”(马太福音 4:15a)指的是加利利周围的领土。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两个,在约书亚时代有特定的边界(约书亚记 19:10-16; 32-39)。“沿着海边的路,约旦河外,加利利”(马太福音 4:15b)呼应了这一说法。这里的“约旦河外”更多地意味着约旦河的“上方”或“北部”,而不是我们更常见的用法,意思是“横过”。添加“外邦人”一词是为了表示占领的侵略者。“坐在黑暗里的人”(马太福音 4:16a)指的是生活在入侵地区或来自入侵地区的人们。弥赛亚在这个地区的公共事工可以用“他们看见一道大光”这一事实来概括(马太福音 4:16a)。这个主题被重复:“那些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一道光照亮了他们”(马太福音 4:16b)。“有一道光照亮了他们”增加了额外的细微差别。“黎明”一词的使用暗示了弥赛亚的公共事工将从这里开始。马太告诉我们耶稣开始公共事工的城镇是迦百农。这是一个犹太渔村,位于以赛亚七个世纪前预言的加利利地区。
马可继续报道耶稣返回加利利(远离不信的耶路撒冷)并开始在加利利公开传道,这将持续大约一年半。耶稣在传讲上帝的福音。希腊词εὐαγγέλιον (g2098 - 发音:“yoo-ang-ghel'-ee-on”)被翻译为福音。它的意思是“好消息”。在耶稣时代,对于当时的犹太听众来说,好消息是上帝统治的到来。对于马可后来的非犹太人听众来说,好消息是耶稣的死亡,复活,升天和承诺的回归(马可福音 15:1 - 16:8)。要掌握的重要思想是,所有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都需要通过信仰耶稣得到上帝的宽恕。
马可的简洁声明“耶稣来了”实际上是一份一世纪的新闻稿,包含以下三点:
时机已到
耶稣宣告时机已到。他宣告约翰所说的那位将要来的人(马可福音 1:7)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是历史上决定性的关键时刻。
这个时间指的是先知预言的弥赛亚出现并建立神国的那一刻。以下是许多预言中的两个例子:
“到那时,必有人说,
“看哪,这是我们的上帝,我们一直等候他来拯救我们。
这是我们等候的耶和华;
让我们因他的救赎而欢喜快乐。”
(以赛亚书 25:9)
“有一位像人子的要来,
他来到亘古常在者面前
并被引到他面前。
并赐给他权柄,
荣耀和国度,
愿所有民族,国家和所有语言的人
可以侍奉他。
他的统治是永远的
不会消失;
他的国度只有一个
不会被毁坏。”
(但以理书 7:13-14)
“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他的名也是独一无二的。”
(撒迦利亚书 14:9)
这就是使徒保罗在写给加拉太人的书信中提到的“日期满足”:
“及至日期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
(加拉太书 4:4-5)
耶稣第一次降临时,他来是为了将这个王国提供给犹太人。这就是他说“上帝的王国近了”的意思。如果他们接受他作为他们的弥赛亚,他似乎会这样做。但他们拒绝了他(马太福音 27:22;约翰福音 1:11)和他的王国(约翰福音 19:14-15)。
耶稣将会再次降临,那时他将建立他的王国。
上帝的王国近了
耶稣用下一句话来解释他所说的“日期满了”是什么意思:“神的国近了。”日期满了是因为神的国近了。神的国近了是因为君王(耶稣)已经到来。
耶稣第一次以人的身份来到世上,是为了将这个早已预言的神国带给犹太人。看来,如果犹太人接受他为弥赛亚,他就会开创神的国度。门徒们就是这样理解耶稣的信息的。在耶稣的整个传道生涯中,直到他升天,他们都相信神的国度即将来临(路加福音 19:11;使徒行传 1:6)。
甚至在耶稣升天和圣灵在五旬节降临之后,彼得仍呼吁犹太人悔改拒绝耶稣,“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必从主面前来到,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使徒行传 3:19-20)。换句话说,彼得宣称,如果耶稣那一代的犹太人悔改拒绝耶稣为弥赛亚,上帝就会接受这一点,然后立即建立上帝的王国。
但他们拒绝了祂(约翰福音 1:11)和祂的国度(约翰福音 19:14-15)。他们在祂复活之前和之后都拒绝了祂。因此,祂升天,等待“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罗马书 11:25),那时祂将重返人间。
耶稣将再次回到地球,这次他将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启示录 19:11-17)。届时,他将在地球上建立上帝的王国(马太福音 25:31, 34)。
神国与天国的比较
细心阅读这段经文及其马太福音平行经文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马可福音(在圣灵的引导下)记录了耶稣使用“上帝之国”这个短语,而马太福音(在圣灵的引导下)使用了“天国”这个短语(马太福音 4:17)。
因此,这两个术语在功能上是同义词。这两个表达都指先知预言的耶稣的神圣和弥赛亚权威。天国和上帝之国都拥有一个核心承诺,即主将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物质的政治政府,由他本人和/或他的弥赛亚担任国王。这个王国将在他神圣律法的管理下永远繁荣昌盛。
此外,马太记载的耶稣关于天国的许多教义和寓言,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耶稣也曾谈到上帝的国度。这节经文就是一个例子(马太福音 4:17 和 马可福音 1:15)。以下是马太福音中使用“天国”而马可福音使用上帝国度的其他几个例子:
但尽管这些经文在功能上描述了相同的预言现实,有相似的用法,并具有相同的核心含义,但上帝的国度与“天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些不同的文化内涵很微妙,但很重要。相应的术语很可能是根据作者的目标受众来选择和实施的。
马太的主要读者是犹太人,他之所以选择“天国”一词,是因为它更符合犹太人的情感。马可,路加(甚至约翰)可能也使用了上帝之国一词,因为它更符合外邦人的情感,而外邦人是他们的主要读者。
每个术语通过三种方式传达相同的核心含义,但对每种文化来说都更为有效。
文化差异的第一个原因与犹太人和非犹太人谈论上帝的方式有关。犹太人崇敬上帝的名字,不倾向于直接谈论上帝。“天国”一词不如“上帝的王国”那么直接,因此更符合犹太人的情感。非犹太人则希望直接谈论上帝。
对于马可的罗马读者和路加的希腊读者来说,上帝之国比“天国”更有吸引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希腊和罗马人的心目中, “上帝”一词比“天”更熟悉,更具体。外邦人有许多神。 “上帝之国(单数)”这个短语反映了这样一种主张:上帝是唯一的真神,因此高于所有其他神。外邦人听到的“天国”这个短语可能包括居住在希腊罗马万神殿天堂的许多异教神。
此外,在希腊罗马万神殿中,天堂是人类可以进入的。通过使用“上帝的国度”一词,向外邦听众传达的信息是,耶稣的使命和救赎从天堂延伸到人间。它超越了犹太民族,延伸到每个人!
“天国”(马太福音)和上帝之国(马可福音)这两个短语之间的第三个相关文化差异似乎在于人们看待王国统治的视角不同。
“天国”的焦点是上帝对地球的统治。我们从耶稣向天父的祷告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含义:
“你的王国降临。
你的旨意必成就,
天上如此,地上亦如此。”
(马太福音 6:10)
这句话明确地表明“天上”是神旨意得以成就的地方。这是祈求神的权威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样彰显的祷告。
顺便说一下,福音书是用希腊语写成的。耶稣很可能用某种形式的阿拉姆语向他的犹太听众讲话,阿拉姆语是公元一世纪犹太的通用语言。因此,福音书的作者可能在圣灵的启发下将耶稣的话翻译成希腊语。不过,马太福音最初是用阿拉姆语写成和传播的,后来才翻译成希腊语。
圣灵启发马太将耶稣的表达翻译为“天国”,而马可和路加则向各自的受众将耶稣的相同表达翻译为上帝的王国。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耶稣的犹大的四种语言”。
悔改并相信
日期满足,神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相信福音。
马可记载的耶稣所说的信息与马太福音中记载的耶稣和施洗约翰所传讲的信息非常相似(马太福音 3:2;马太福音 4:17)。
这两段记载的主要区别在于马太福音省略了相信福音的命令,而两段记载都包含了悔改的命令。在评论这一区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悔改和相信福音的含义。
悔改的字面意思是改变你的思想。它来自希腊语 μετανοέω (G3340 - 发音为:“met-an-o-eh'-o”)。在《新约》中,思想的改变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它意味着将你对现实的旧观点(错误)转变为上帝对现实的正确观点。
思想的改变通过行为的改变表现出来。
相信意味着接受某事为真;或信任它,和/或对它充满信心。这个词来自希腊语 πιστεύω (G4102 — 发音为:“pist-yoo'-o”)。希伯来书的作者将 πίστις (G4102 — 发音为“pis'-tis”)(信仰/信念的名词)定义为“对所盼望之事的保证,对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 11:1)。
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这在《圣经》中经常被引用为接受永生礼物的唯一要求(约翰福音 1:12, 3:14-16;以弗所书 2:8-9)。相信耶稣使我们从罪的惩罚中得到救赎(罗马书 5:9)。当我们相信时,我们就是从圣灵而生,并被置于神的家庭中(约翰福音 3:5-8)。当我们相信时,我们就会得到永生的礼物,这是一份既不能赚得也不能失去的礼物(罗马书 11:29)。
但圣经也不断告诉信徒,无论情况如何,都要始终信靠上帝,并相信他的承诺(罗马书 1:17;哥林多后书 5:7;希伯来书 11:1 - 12:3;彼得前书 1:6-7)。虽然我们一劳永逸地从罪的惩罚中被拯救出来,但当我们相信时,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凭信心行事,以摆脱罪的力量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拉太书 6:8)。
当我们相信时,耶稣宣告我们在神眼中是义人;我们因信称义,在神面前就完全是因信称义(罗马书 4:2-4)。但要行在义的经历中,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凭信心行事(罗马书 1:16-17)。
既然我们已经解释了悔改和相信分别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回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马太福音只记录了耶稣发出了悔改的指示,而马可福音却记录了耶稣发出了两个指示,都是:1.)悔改和 2.)相信福音?
相信福音这个表达既可以看作是邀请人们相信耶稣是神这个好消息,接受永生的免费礼物,也可以看作是邀请人们接受王国已经到来这个好消息,然后按照它赋予生命的原则生活。那么为什么马太福音只包括这两个邀请中的一个呢?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马太福音主要是写给犹太人的。同样,耶稣的信息也主要是写给犹太人的。马太和耶稣的听众犹太人已经相信上帝,接受他的话语为真理,相信上帝会派遣弥赛亚来建立上帝的王国。他们已经相信了。但他们的思维方式或观点与上帝的并不一致。
因为犹太人已经相信上帝和弥赛亚,他们只需要悔改自己的行为,开始按照弥赛亚耶稣教导他们的王国原则生活(马太福音 5:1 - 7:29),就可以参与弥赛亚王国。他们已经相信了,现在他们需要看到真相,并使自己的思想与真理保持一致(约翰福音 8:31-32)。
洗礼是犹太人表明他们已经悔改并成为弥赛亚耶稣的追随者的主要方式(使徒行传 2:38)。马太福音没有包括耶稣要人们相信福音的指示,因为对于已经相信福音的犹太听众来说,这是不必要的。
另一方面,马可写信给外邦人,他们首先需要相信福音,相信神以耶稣的名义降临人间,救赎和拯救世界。这将赋予他们新的生命,使他们成为基督里的新造物(哥林多后书 5:17)。然后,为了体验他们被赋予的生命,他们还需要悔改异教徒的剥削方式,并开始按照耶稣对他人爱的教导生活。爱和服务他人就是进入天国。
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测马太福音中没有包括相信,而马可福音中有相信,因为马太的听众群体(犹太人)已经相信上帝会派遣弥赛亚的福音,而马可的听众群体(外邦人)尚未相信福音。
但这两群人都需要悔改。悔改就是采取与耶稣相同的心态,并获得与他相同的回报(腓立比书2:5-11)。
以色列人需要紧急忏悔的原因在于一个全新的政治秩序,即上帝的王国,即将建立。上帝的王国近在眼前。国王已经到来。这个王国的价值观将与地上的王国(如罗马或犹太派系政治)的价值观截然不同。罗马的方式是获得权力和权威,以便对他人实施强制统治。耶稣的王国提升了对他人的爱和服务。
当被问及他是否是犹太人的王时,耶稣回答彼拉多:“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如果我的国属于这个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神的国超越了人类的所有王国。当神的子民按照他的戒律生活时,神的属灵王国就会在黑暗的地球上发出光芒。
外邦人并不是耶稣在世传道的主要对象(马太福音 15:24)。然而,福音的目的始终是传播并祝福地球上的所有人民(创世记 12:3)。对耶稣的信仰赋予了他们永生的礼物,这使他们成为上帝永恒家庭的一部分(约翰福音 1:12;约翰福音 3:16)。悔改——改变他们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上帝的教义——使他们有机会体验上帝王国的生活(马太福音 7:21; 8:5-12)。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