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27:31-32 的平行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可福音 15:20-21, 路加福音 23:26-32 和 约翰福音 19:16-17 中找到。
马太福音记载了罗马军团士兵鞭打,虐待和嘲笑耶稣的经过(马太福音 27:27-30),福音书作者接着讲述了耶稣民事审判结束后发生的事情。罗马士兵执行了彼拉多的命令,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马太福音 27:26)。
要了解更多有关罗马十字架刑罚的内容,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背负十字架:探索难以想象的十字架刑罚之痛苦”。
他们戏弄完耶稣之后,就脱下他的朱红色袍子,又给他穿上他自己的衣服,然后带他去钉十字架(第 31 节)。
耶稣的民事审判结束后,罗马士兵很可能在脱下耶稣的朱红色长袍之前再次嘲笑他。他们第一次嘲笑他是在民事审判第三阶段中期耶稣被鞭打之后(约翰福音 19:1-4)。这是在彼拉多把耶稣带到众人面前——说“看这个人”(约翰福音 19:5)之前。这件朱红色长袍被用作道具,他们把“荆棘冠冕”戴在他头上,把“芦苇”放在他手中当作假权杖,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可笑的国王(马太福音 27:29)。
在他们带祂去钉十字架之前,他们脱下祂的朱红色长袍,把祂自己的衣服穿在祂身上。脱下长袍对耶稣来说会非常痛苦。
约翰告诉我们,耶稣被鞭打后不久,就穿上了这件长袍(约翰福音 19:1-3)。这意味着耶稣已经穿了它一段时间了。鞭打把耶稣的背部磨得粉碎,皮肤和肉都脱落了,他血流不止。当他们第一次穿上这件长袍时,很可能是用作粗糙的绷带和覆盖物,有助于止血。耶稣在其余的民事审判中都穿着这件长袍(约翰福音 19:4-16),其中包括彼拉多:
“他们强逼一个从乡下来的路人,古利奈人西门(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背着耶稣的十字架。”(马可福音 15:21)
西蒙是希伯来名字西缅的希腊化版本。西缅是以色列十二个儿子之一(创世记 29:33;出埃及记 1:1-4),也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的名字(民数记 1:22-23)。西蒙是耶稣两个门徒的名字:一个是被称为“彼得”的渔夫;另一个是狂热分子(马太福音 10:2-4)。
古利奈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即现在的利比亚。西门显然是一位虔诚的犹太人,他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他带着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鲁弗斯(马可福音 15:21)。他的一个儿子与著名的马其顿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同名。另一个儿子鲁弗斯的名字是西缅的哥哥鲁本(创世记 29:32;出埃及记 1:2)的罗马化版本。鲁本也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民数记 1:20-21)。
有趣的是,马可福音是为罗马的外邦人写的,而马可福音是唯一一本提到西门的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福音书。鲁孚也是保罗在罗马写信的主要信徒之一的名字(罗马书 16:13)。教会传统告诉我们,保罗在写给罗马的书信中高度尊重和问候的鲁孚就是他父亲被迫背负耶稣十字架的鲁孚。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这次不愉快的遭遇促使西门成为耶稣的信徒,并带领他的家人相信耶稣(罗马书 16:13)。
士兵强迫西蒙背起耶稣的十字架后,队伍继续前往钉死耶稣的地方。
路加记述了耶稣与“耶路撒冷女子”之间的故事。
在耶稣从彼拉多前往他被钉十字架的地方各各他的途中(马太福音 27:33),耶稣对一群似乎是专业的哭号者讲话,他称他们为“耶路撒冷的女儿”(路加福音 23:28)。
路加福音记载了耶稣的预言性斥责:
“有一大群百姓跟随他,还有为他哀恸悲哀的妇女。耶稣转过身来对他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日子将到,人必说:不怀孕的和未曾怀胎的,和未曾乳养孩子的有福了!那时人必对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吧!’又对小山说:‘遮盖我们吧!’树尚有青翠的时候,他们尚且这样行,那枯干的时候,将来怎么样呢?’”(路加福音 23:27-31)
在那个时代,职业哭丧人通常会跟在被罗马押去处决的犹太人身后,据说是为了哀悼死于非犹太人之手的以色列人。但他们是靠哭丧赚钱的。因此,他们的哭丧往往是假装悲伤的表现。
喧嚣声一片。考虑到人们先前对彼拉多的声明:“他的血要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马太福音 27:25),这场闹剧是耶路撒冷在弥赛亚被处决前拒绝弥赛亚的最后一次伪善行为。
耶稣称呼这些哀悼者为“耶路撒冷的女子”(路加福音 23:28)。他命令她们停止为他哭泣。他不需要她们的虚伪。耶稣被定罪不是因为罗马总督想要将他钉在十字架上。相反,他的处决是宗教领袖和民众要求的结果。假装不是这样是荒谬的。因此,耶稣呼吁哀悼者停止这种伪装,恳求耶路撒冷正视自己的自欺欺人。
耶稣不仅敦促他们从妄想中醒悟过来,还敦促他们意识到自己即将遭受毁灭。耶路撒冷拒绝了上帝派来做他们的君王和救赎主的那一位,这导致耶路撒冷即将遭受毁灭。耶稣是上帝派来的弥赛亚。因此,耶稣指示他们“为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哭泣”,因为他们错过了上帝探访他们的时候(路加福音 23:28b)。
他对耶路撒冷女子的告诫并非是对那些不公正地谴责他的人的愤怒的强烈报复。相反,这是出于爱和悲伤而发出的预言性警告,因为罗马将在公元 70 年摧毁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将毁灭,耶路撒冷的毁灭发生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大约 40 年。
耶稣对耶路撒冷女儿的预言预见了罗马围攻的恐怖,并直接引用了何西阿书 10:8(路加福音 23:29-30)。
耶稣在对耶路撒冷女子的预言性警告的最后,用一个隐喻性的问题让她们自问:
“如果他们在树还青的时候做这些事,那么当树枯萎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路加福音 23:31)
他的比喻源于《以西结书》20:47, 围绕着青木和枯木的象征。青树活着,不适合燃烧;枯木死了很久,很容易被火烧死。
在这个寓言中,耶稣化身为绿树,象征正义和生命。相反,耶路撒冷内心精神死亡,象征着枯树。
尽管罗马总督承认耶稣无罪(路加福音 23:4,, 1522),罗马还是判处他死刑。这个比喻暗示罗马正在处决一个不该死的人,就像一棵青翠的活树不该被烧毁一样。如果他们要烧毁青树,他们会怎样对待死去的树呢?
耶路撒冷拒绝了耶稣,也就拒绝了他们的救世主和他们的上帝。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他们将反抗罗马的权威,招致罗马的愤怒,就像熊熊烈火烧毁了枯树的枯枝一样。
更清楚地说,耶稣对耶路撒冷的预言性质询是这样的:如果罗马愿意把一个他们自己的统治者宣布为无辜的人钉在十字架上,那么耶路撒冷的反叛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同样,最终的苦难和审判也遵循这样的模式:如果无辜的弥赛亚忍受了惩罚,那么在上帝的烈火审判中,不义之人受到的惩罚会有多大呢?
耶稣的比喻是对以西结书 20:45-49 中主的警告的暗示。
“看哪,我要在你中间点火,烧毁你中间的一切青树和枯树;烈火必不熄灭,从南到北,全地都要被它烧毁。”(以西结书 20:47)
要进一步了解耶稣这句话的含义,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走向十字架途中的预言性警告”。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马太福音 27:31-32 含义
马太福音 27:31-32 的平行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可福音 15:20-21, 路加福音 23:26-32 和 约翰福音 19:16-17 中找到。
马太福音记载了罗马军团士兵鞭打,虐待和嘲笑耶稣的经过(马太福音 27:27-30),福音书作者接着讲述了耶稣民事审判结束后发生的事情。罗马士兵执行了彼拉多的命令,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马太福音 27:26)。
要了解更多有关罗马十字架刑罚的内容,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背负十字架:探索难以想象的十字架刑罚之痛苦”。
他们戏弄完耶稣之后,就脱下他的朱红色袍子,又给他穿上他自己的衣服,然后带他去钉十字架(第 31 节)。
耶稣的民事审判结束后,罗马士兵很可能在脱下耶稣的朱红色长袍之前再次嘲笑他。他们第一次嘲笑他是在民事审判第三阶段中期耶稣被鞭打之后(约翰福音 19:1-4)。这是在彼拉多把耶稣带到众人面前——说“看这个人”(约翰福音 19:5)之前。这件朱红色长袍被用作道具,他们把“荆棘冠冕”戴在他头上,把“芦苇”放在他手中当作假权杖,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可笑的国王(马太福音 27:29)。
在他们带祂去钉十字架之前,他们脱下祂的朱红色长袍,把祂自己的衣服穿在祂身上。脱下长袍对耶稣来说会非常痛苦。
约翰告诉我们,耶稣被鞭打后不久,就穿上了这件长袍(约翰福音 19:1-3)。这意味着耶稣已经穿了它一段时间了。鞭打把耶稣的背部磨得粉碎,皮肤和肉都脱落了,他血流不止。当他们第一次穿上这件长袍时,很可能是用作粗糙的绷带和覆盖物,有助于止血。耶稣在其余的民事审判中都穿着这件长袍(约翰福音 19:4-16),其中包括彼拉多:
“他们强逼一个从乡下来的路人,古利奈人西门(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马可福音 15:21)
西蒙是希伯来名字西缅的希腊化版本。西缅是以色列十二个儿子之一(创世记 29:33;出埃及记 1:1-4),也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的名字(民数记 1:22-23)。西蒙是耶稣两个门徒的名字:一个是被称为“彼得”的渔夫;另一个是狂热分子(马太福音 10:2-4)。
古利奈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即现在的利比亚。西门显然是一位虔诚的犹太人,他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他带着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鲁弗斯(马可福音 15:21)。他的一个儿子与著名的马其顿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同名。另一个儿子鲁弗斯的名字是西缅的哥哥鲁本(创世记 29:32;出埃及记 1:2)的罗马化版本。鲁本也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民数记 1:20-21)。
有趣的是,马可福音是为罗马的外邦人写的,而马可福音是唯一一本提到西门的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福音书。鲁孚也是保罗在罗马写信的主要信徒之一的名字(罗马书 16:13)。教会传统告诉我们,保罗在写给罗马的书信中高度尊重和问候的鲁孚就是他父亲被迫背负耶稣十字架的鲁孚。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这次不愉快的遭遇促使西门成为耶稣的信徒,并带领他的家人相信耶稣(罗马书 16:13)。
士兵强迫西蒙背起耶稣的十字架后,队伍继续前往钉死耶稣的地方。
路加记述了耶稣与“耶路撒冷女子”之间的故事。
在耶稣从彼拉多前往他被钉十字架的地方各各他的途中(马太福音 27:33),耶稣对一群似乎是专业的哭号者讲话,他称他们为“耶路撒冷的女儿”(路加福音 23:28)。
路加福音记载了耶稣的预言性斥责:
“有一大群百姓跟随他,还有为他哀恸悲哀的妇女。耶稣转过身来对他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日子将到,人必说:不怀孕的和未曾怀胎的,和未曾乳养孩子的有福了!那时人必对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吧!’又对小山说:‘遮盖我们吧!’树尚有青翠的时候,他们尚且这样行,那枯干的时候,将来怎么样呢?’”
(路加福音 23:27-31)
在那个时代,职业哭丧人通常会跟在被罗马押去处决的犹太人身后,据说是为了哀悼死于非犹太人之手的以色列人。但他们是靠哭丧赚钱的。因此,他们的哭丧往往是假装悲伤的表现。
喧嚣声一片。考虑到人们先前对彼拉多的声明:“他的血要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马太福音 27:25),这场闹剧是耶路撒冷在弥赛亚被处决前拒绝弥赛亚的最后一次伪善行为。
耶稣称呼这些哀悼者为“耶路撒冷的女子”(路加福音 23:28)。他命令她们停止为他哭泣。他不需要她们的虚伪。耶稣被定罪不是因为罗马总督想要将他钉在十字架上。相反,他的处决是宗教领袖和民众要求的结果。假装不是这样是荒谬的。因此,耶稣呼吁哀悼者停止这种伪装,恳求耶路撒冷正视自己的自欺欺人。
耶稣不仅敦促他们从妄想中醒悟过来,还敦促他们意识到自己即将遭受毁灭。耶路撒冷拒绝了上帝派来做他们的君王和救赎主的那一位,这导致耶路撒冷即将遭受毁灭。耶稣是上帝派来的弥赛亚。因此,耶稣指示他们“为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哭泣”,因为他们错过了上帝探访他们的时候(路加福音 23:28b)。
他对耶路撒冷女子的告诫并非是对那些不公正地谴责他的人的愤怒的强烈报复。相反,这是出于爱和悲伤而发出的预言性警告,因为罗马将在公元 70 年摧毁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将毁灭,耶路撒冷的毁灭发生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大约 40 年。
耶稣对耶路撒冷女儿的预言预见了罗马围攻的恐怖,并直接引用了何西阿书 10:8(路加福音 23:29-30)。
耶稣在对耶路撒冷女子的预言性警告的最后,用一个隐喻性的问题让她们自问:
“如果他们在树还青的时候做这些事,那么当树枯萎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路加福音 23:31)
他的比喻源于《以西结书》20:47, 围绕着青木和枯木的象征。青树活着,不适合燃烧;枯木死了很久,很容易被火烧死。
在这个寓言中,耶稣化身为绿树,象征正义和生命。相反,耶路撒冷内心精神死亡,象征着枯树。
尽管罗马总督承认耶稣无罪(路加福音 23:4,, 1522),罗马还是判处他死刑。这个比喻暗示罗马正在处决一个不该死的人,就像一棵青翠的活树不该被烧毁一样。如果他们要烧毁青树,他们会怎样对待死去的树呢?
耶路撒冷拒绝了耶稣,也就拒绝了他们的救世主和他们的上帝。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他们将反抗罗马的权威,招致罗马的愤怒,就像熊熊烈火烧毁了枯树的枯枝一样。
更清楚地说,耶稣对耶路撒冷的预言性质询是这样的:如果罗马愿意把一个他们自己的统治者宣布为无辜的人钉在十字架上,那么耶路撒冷的反叛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同样,最终的苦难和审判也遵循这样的模式:如果无辜的弥赛亚忍受了惩罚,那么在上帝的烈火审判中,不义之人受到的惩罚会有多大呢?
耶稣的比喻是对以西结书 20:45-49 中主的警告的暗示。
“看哪,我要在你中间点火,烧毁你中间的一切青树和枯树;烈火必不熄灭,从南到北,全地都要被它烧毁。”
(以西结书 20:47)
要进一步了解耶稣这句话的含义,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走向十字架途中的预言性警告”。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