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事件的平行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可福音 14:47, 路加福音 22:49-51 和 约翰福音 18:10-11 中找到。
马太继续讲述耶稣被钉十字架前的最后一夜。
耶稣被捕和彼得在客西马尼园遭袭击很可能发生在尼散月 15 日晚上(按照罗马计算,是星期五午夜之后的某个时间)。
请参阅“耶稣生命的最后 24 小时”来了解有关此事件的时间和顺序的更多信息。
在过去的几分钟里发生了很多事情。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独自一人向天父虔诚地祈祷了几个小时,心灵深感不安(马太福音 26:36-44),之后耶稣的时辰到了(马太福音 26:45)。那天晚上,当他第三次叫醒门徒时,犹大带领着一大群手持刀剑和棍棒的人进入了花园(马太福音 26:45-47)。
耶稣奇迹般地直面他们,告诉他们他就是他们要找的人(约翰福音 18:4-8)。然后犹大背叛了他的拉比,用一个吻作为向人群认出耶稣的标志(马太福音 26:49)。耶稣对他不忠的朋友说了最后一句话,武装人群抓住了耶稣(马太福音 26:50)。
他们一拿住耶稣,就把手放在他身上(马太福音 26:50),马太说,忽然有一个跟随耶稣的人伸手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奴仆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第 51 节)。
马太用“看哪……”这句话来评论这一鲁莽行动的突然性。
约翰福音指出了用剑砍死那名奴隶的人是哪一位门徒。他就是彼得(约翰福音 18:10-11)。约翰还说出了被彼得砍掉耳朵的大祭司仆人的名字。他的名字是“马勒古”(约翰福音 18:10)。
路加福音告诉我们,犹大背叛耶稣时,门徒们看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便问耶稣:“主啊,我们可以用刀砍吗?”(路加福音 22:49)。门徒们刚刚被惊醒,他们已经准备好为耶稣而战,为耶稣而死,就像他们在进入花园前所承诺的那样(马太福音 26:35)。他们只等待耶稣的命令。
但彼得没有等待。似乎在耶稣还没来得及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彼得就拔出剑来攻击。彼得一向是个热心的行动派,他确实准备为耶稣而死(和杀人)。
作为耶稣最忠实的追随者之一,彼得在这些事情发生时靠近他的主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是这样,彼得很可能攻击了其中一个把手放在耶稣身上的人(马太福音 26:50)。
彼得准备杀死任何伤害他主的人,即使这意味着他也会灭亡(马太福音 26:35)。他很可能是要砍那名仆人的脖子,但那名仆人要么及时躲开,要么是充满激情的彼得挥刀太猛,只砍掉了马勒古的耳朵。
彼得试图拯救耶稣,避免被捕和受到伤害。稍后会详细介绍。但彼得和门徒缺乏信心和理解,他们不相信耶稣愿意投降,并作为上帝真正的逾越节羔羊被杀。
在发生更多暴力行为之前,耶稣立即干预,以免其他门徒也效仿彼得。耶稣发出了简短而尖锐的指令:“住手!不要再这样了”(路加福音 22:51a)。然后路加告诉我们,耶稣仁慈地奇迹般地治愈了奴隶的耳朵(路加福音 22:51b)。
耶稣的举动对他的门徒和敌人来说都是一个惊人的转折点——更不用说可怜的马勒古了。耶稣爱他的敌人(马太福音 5:44)。
耶稣继续对彼得说话,命令他把剑放回原处(第 52 节) 。约翰福音记载:“收剑入鞘吧!”(约翰福音 18:11a)。
他给彼得和其他门徒的信息很明确:放下你们的剑,不要打架!
在四本福音书的记载中,耶稣给出了三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命令彼得停止战斗并放下剑。
耶稣命令彼得停止的第一个原因是,这会导致彼得的死亡。
武装群众(马太福音 26:47)和罗马军队(约翰福音 18:3, 12)来逮捕拿撒勒人耶稣(约翰福音 18:4-5)。他们不是来逮捕伯赛大的彼得的。如果没有人干扰他们的计划,他们就会抓住耶稣,留下那些与他在一起的人。但是,如果彼得用剑干扰,他就会被他们的剑杀死。这就是耶稣对命令的后续评论的意思: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第 51 节)。耶稣爱彼得。他为他制定了宏伟的计划。耶稣不想让彼得在客西马尼死于刀下。他希望他所有的门徒都能活下来,这样他们就能在他复活后实现他的雄心勃勃的计划(马太福音 28:20, 使徒行传 1:8)。
耶稣命令彼得放下剑的第二个原因是没有必要。
在斥责了鲁莽的门徒之后,耶稣问彼得:难道你想我不能求我父,他岂不立刻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第 53 节) ?
耶稣不需要彼得来拯救他。圣经说上帝如何用天使保护耶稣(诗篇 91:11)。作为上帝之子,耶稣随时可以向天父求助,天父会立即派遣超过十二个天使军团来拯救他。天使可能是凶猛而可怕的生物。胖乎乎的长着翅膀的婴儿的文化形象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而不是圣经。
圣经将天使描述为上帝的信使(马太福音 1:20,, 2:132:19,路加福音 1:11-19,, 1:26-382:9-13)。事实上,希腊语中天使的意思是“信使”。但有些天使也是天上的战士,他们参与精神战斗,他们的力量远远超过我们的肉体力量(列王纪下 6:15-18, 19:35)。
耶稣是军队的统帅。他是“万军之主”(比较以赛亚书 44:6 与启示录 22:13)。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军团由 6,000 名士兵组成。彼得最多只能召集 10 人来击退罗马大军(100 人)和人群。耶稣说他手下有超过十二个天使军团。从数学上讲,耶稣可以召集的军队数量是彼得可以召集的军队数量的 6,000 倍以上——而且——天使是比任何门徒(包括奋锐党西门)都优秀的战士。耶稣可以召集的军事力量使彼得的努力相形见绌。
事实上,耶稣在受难期间并没有召唤这些天使军团来拯救他,这显示出他极大的温柔(控制力量)和谦卑(愿意看清现实),遵循他父的意愿,面对巨大的困难,相信这确实对他最好(马太福音 5:5, 腓立比书 2:8)。
耶稣命令彼得放下剑的第三个原因是,他父的意愿是让他被逮捕,被定罪,被虐待和被处决。
耶稣刚刚在客西马尼园花了几个小时祈祷,祈求遵行父的旨意,即使这意味着受苦和死亡(马太福音 26:39, 42)。他被捕和被钉十字架是他父的旨意。
耶稣知道这是他父的旨意,他顺服了(约翰福音 18:4)。即使在被捕时,耶稣也邀请彼得分享他的观点。为此,耶稣问了他误入歧途的门徒两个问题:
耶稣在第一个问题中引用的经文是关于弥赛亚受苦和死亡的预言。其中包括创世记3:15, 诗篇22, 以赛亚书53, 撒迦利亚书13:7等。
耶稣要喝的“杯”(约翰福音 18:11)指的是上帝向罪倾倒的痛苦而致命的愤怒之杯。耶稣向他的父祈祷,“如果可能的话(我可以用其他任何方法拯救世界免于罪恶),请让我离开这杯”,但他也祈祷,“愿祢的旨意成全”(马太福音 26:39),“如果这杯必须我喝才能离开,愿祢的旨意成全”(马太福音 26:42)。
耶稣给出了彼得应该放下剑的三个理由:
耶稣告诉彼得放下剑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种暴力不适合他的王国。
人类的王国建立在胁迫和暴力之上。耶稣的王国建立在谦卑,信仰,服务,爱和祂在登山宝训中明确阐述的其他原则之上(马太福音 5-7)。例如,考虑一下耶稣在花园中的屈服以及祂在登山宝训中的教导对彼得辩护的斥责,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抵抗恶人;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马太福音 5:39)
在历史的这一时刻,耶稣以人类的身份生活在我们中间。因此,他让位给他的父亲来执行复仇,并确保正义得到伸张(罗马书 12:19)。耶稣的国度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在这个世界上,上帝选择通过他任命的人类政府当局来伸张正义(罗马书 13:1)。他的愤怒通过政府的“剑”倾泻而出(罗马书 13:4)。然而,在未来的时代,耶稣将把他的王国带到地球上,亲手执行正义(启示录 19:11-16)。似乎这里发生的事情的一部分是耶稣正在为他的追随者树立榜样。耶稣将自己托付给他的父亲,知道他的父亲会在适当的时候执行正义(彼得前书 5:6)。因此,我们应该效法基督的榜样,把我们的灵魂托付给忠实的造物主,做正确的事(彼得前书 4:19)。
耶稣没有抵抗前来抓捕他的大批人群。他服从了他们的命令。
他这样做,并不是想拯救自己的生命免于肉体的死亡,而是愿意失去生命,以便让世界能够生存(马太福音 16:24-25):
为了上帝和世人的生命,耶稣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却找到了生命(马太福音 16:24-25)。他战胜了考验,获得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号,他将因自己的顺服谦卑而受到极大的尊崇(以赛亚书 53:10-12, 腓立比书 2:9-10, 希伯来书 12:2, 启示录 3:21, 5:6-9)。
在客西马尼园祈祷之后,耶稣愿意完全顺服天父的意愿,忍受逮捕,羞辱和痛苦的死亡。
彼得和门徒们对这种结果毫无准备。这不符合他们的思维模式。结果他们完全迷失了方向。
他们对耶稣忠心耿耿。他们不是彻头彻尾的懦夫。他们愿意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为耶稣而死。门徒的质问(路加福音 22:49)和彼得对大祭司的奴隶的攻击表明了他们的忠诚和勇气。彼得的意图是拯救耶稣免于被捕和伤害。
但彼得没有想到耶稣居然会不战而退,任由他们逮捕自己——尽管耶稣曾多次告诉他们,自己会被逮捕和杀害。事实上,耶稣曾明确地告诉过他,彼得无法相信这是可能的。
尽管耶稣警告过彼得,但他并没有真正听从耶稣的警告。彼得没有接受这一点。因此,彼得没有准备好让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此刻服从他的父,走向十字架,就像耶稣第一次告诉他他将遭受许多苦难,并被祭司和文士杀死时,他无法接受这个想法一样(马太福音 16:21)。当耶稣第一次告诉彼得:
“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千万不要这样!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耶稣却转身对彼得说:‘撒旦,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事,只体贴人的事。’” (马太福音 16:22-23)
彼得和门徒们愿意跟随耶稣至死不渝——只要这符合他们所选择的观点,范式或世界观。如果这意味着耶稣会向他的敌人投降,他们就不愿意跟随耶稣(在他们生命的这个阶段)。他们缺乏信仰。他们的力量和身份在于他们能为耶稣做些什么。他们的信仰缺乏知识——他们还不够了解耶稣,无法相信他本来的样子。
在客西马尼,他们作为门徒的力量并不在于耶稣能通过他们做什么。他们似乎并没有依靠基督而生活。他们的信仰被错误地放在了自己身上。他们没有运用耶稣在几个小时前教给他们的关于葡萄树和枝子的知识: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约翰福音 15:5)
讽刺的是,他们的师父和拉比耶稣完全有能力独立生活,但他却选择完全依赖他的父亲(约翰福音 5:30, 腓立比书 2:8)。这是因为他相信他的父亲最了解他,并且最关心他的利益(腓立比书 2:5-11)。
门徒们显然依靠自己软弱,不完整和不正确的理解,无法想象耶稣,弥赛亚,会让自己被敌人俘虏,被诬告,被公开羞辱,并被折磨致死,正如圣经和耶稣所预言的那样。当他让这些事情发生时,他们的范式被打破了,他们逃跑了(马太福音 26:56)。
我们与门徒很相似,只要耶稣带领我们走上舒适的道路,我们就会坚定地跟随他,但我们不愿意在困难的事情上信任他。但跟随耶稣总是会把我们带到十字架上,这是耶稣要求我们做的一件困难的事情(马可福音 8:34)。我们是否有信心“拿起信心”跟随他,直到我们被世界羞辱和死亡/拒绝?还是我们会像门徒一样,迷茫地逃跑?
耶稣反复警告他们这些事情会发生,
“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使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约翰福音 16:32-33)
耶稣也警告我们。但如果我们要在苦难的“时刻”跟随他,就必须考虑代价。我们必须鼓起勇气,选择在一切事情上都信任他;寻求他的观点;分担他的苦难。我们每个人都被指定要管理我们控制的三件事:我们信任的人,我们选择的观点和我们采取的行动。随着我们逐渐成熟,我们应始终追求真正的知识,以便我们能够看到上帝的真面目,并完全信任他。信任上帝,通过他的眼睛寻求现实,我们便有能力拥有“他的思想”,并采取行动取悦他,并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成就感(腓立比书 2:5-10, 启示录 3:21)。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马太福音 26:51-54 含义
关于这一事件的平行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可福音 14:47, 路加福音 22:49-51 和 约翰福音 18:10-11 中找到。
马太继续讲述耶稣被钉十字架前的最后一夜。
耶稣被捕和彼得在客西马尼园遭袭击很可能发生在尼散月 15 日晚上(按照罗马计算,是星期五午夜之后的某个时间)。
请参阅“耶稣生命的最后 24 小时”来了解有关此事件的时间和顺序的更多信息。
在过去的几分钟里发生了很多事情。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独自一人向天父虔诚地祈祷了几个小时,心灵深感不安(马太福音 26:36-44),之后耶稣的时辰到了(马太福音 26:45)。那天晚上,当他第三次叫醒门徒时,犹大带领着一大群手持刀剑和棍棒的人进入了花园(马太福音 26:45-47)。
耶稣奇迹般地直面他们,告诉他们他就是他们要找的人(约翰福音 18:4-8)。然后犹大背叛了他的拉比,用一个吻作为向人群认出耶稣的标志(马太福音 26:49)。耶稣对他不忠的朋友说了最后一句话,武装人群抓住了耶稣(马太福音 26:50)。
他们一拿住耶稣,就把手放在他身上(马太福音 26:50),马太说,忽然有一个跟随耶稣的人伸手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奴仆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第 51 节)。
马太用“看哪……”这句话来评论这一鲁莽行动的突然性。
约翰福音指出了用剑砍死那名奴隶的人是哪一位门徒。他就是彼得(约翰福音 18:10-11)。约翰还说出了被彼得砍掉耳朵的大祭司仆人的名字。他的名字是“马勒古”(约翰福音 18:10)。
路加福音告诉我们,犹大背叛耶稣时,门徒们看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便问耶稣:“主啊,我们可以用刀砍吗?”(路加福音 22:49)。门徒们刚刚被惊醒,他们已经准备好为耶稣而战,为耶稣而死,就像他们在进入花园前所承诺的那样(马太福音 26:35)。他们只等待耶稣的命令。
但彼得没有等待。似乎在耶稣还没来得及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彼得就拔出剑来攻击。彼得一向是个热心的行动派,他确实准备为耶稣而死(和杀人)。
作为耶稣最忠实的追随者之一,彼得在这些事情发生时靠近他的主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是这样,彼得很可能攻击了其中一个把手放在耶稣身上的人(马太福音 26:50)。
彼得准备杀死任何伤害他主的人,即使这意味着他也会灭亡(马太福音 26:35)。他很可能是要砍那名仆人的脖子,但那名仆人要么及时躲开,要么是充满激情的彼得挥刀太猛,只砍掉了马勒古的耳朵。
彼得试图拯救耶稣,避免被捕和受到伤害。稍后会详细介绍。但彼得和门徒缺乏信心和理解,他们不相信耶稣愿意投降,并作为上帝真正的逾越节羔羊被杀。
在发生更多暴力行为之前,耶稣立即干预,以免其他门徒也效仿彼得。耶稣发出了简短而尖锐的指令:“住手!不要再这样了”(路加福音 22:51a)。然后路加告诉我们,耶稣仁慈地奇迹般地治愈了奴隶的耳朵(路加福音 22:51b)。
耶稣的举动对他的门徒和敌人来说都是一个惊人的转折点——更不用说可怜的马勒古了。耶稣爱他的敌人(马太福音 5:44)。
耶稣继续对彼得说话,命令他把剑放回原处(第 52 节) 。约翰福音记载:“收剑入鞘吧!”(约翰福音 18:11a)。
他给彼得和其他门徒的信息很明确:放下你们的剑,不要打架!
在四本福音书的记载中,耶稣给出了三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命令彼得停止战斗并放下剑。
耶稣命令彼得停止的第一个原因是,这会导致彼得的死亡。
武装群众(马太福音 26:47)和罗马军队(约翰福音 18:3, 12)来逮捕拿撒勒人耶稣(约翰福音 18:4-5)。他们不是来逮捕伯赛大的彼得的。如果没有人干扰他们的计划,他们就会抓住耶稣,留下那些与他在一起的人。但是,如果彼得用剑干扰,他就会被他们的剑杀死。这就是耶稣对命令的后续评论的意思: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第 51 节)。耶稣爱彼得。他为他制定了宏伟的计划。耶稣不想让彼得在客西马尼死于刀下。他希望他所有的门徒都能活下来,这样他们就能在他复活后实现他的雄心勃勃的计划(马太福音 28:20, 使徒行传 1:8)。
耶稣命令彼得放下剑的第二个原因是没有必要。
在斥责了鲁莽的门徒之后,耶稣问彼得:难道你想我不能求我父,他岂不立刻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第 53 节) ?
耶稣不需要彼得来拯救他。圣经说上帝如何用天使保护耶稣(诗篇 91:11)。作为上帝之子,耶稣随时可以向天父求助,天父会立即派遣超过十二个天使军团来拯救他。天使可能是凶猛而可怕的生物。胖乎乎的长着翅膀的婴儿的文化形象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而不是圣经。
圣经将天使描述为上帝的信使(马太福音 1:20,, 2:132:19,路加福音 1:11-19,, 1:26-382:9-13)。事实上,希腊语中天使的意思是“信使”。但有些天使也是天上的战士,他们参与精神战斗,他们的力量远远超过我们的肉体力量(列王纪下 6:15-18, 19:35)。
耶稣是军队的统帅。他是“万军之主”(比较以赛亚书 44:6 与启示录 22:13)。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军团由 6,000 名士兵组成。彼得最多只能召集 10 人来击退罗马大军(100 人)和人群。耶稣说他手下有超过十二个天使军团。从数学上讲,耶稣可以召集的军队数量是彼得可以召集的军队数量的 6,000 倍以上——而且——天使是比任何门徒(包括奋锐党西门)都优秀的战士。耶稣可以召集的军事力量使彼得的努力相形见绌。
事实上,耶稣在受难期间并没有召唤这些天使军团来拯救他,这显示出他极大的温柔(控制力量)和谦卑(愿意看清现实),遵循他父的意愿,面对巨大的困难,相信这确实对他最好(马太福音 5:5, 腓立比书 2:8)。
耶稣命令彼得放下剑的第三个原因是,他父的意愿是让他被逮捕,被定罪,被虐待和被处决。
耶稣刚刚在客西马尼园花了几个小时祈祷,祈求遵行父的旨意,即使这意味着受苦和死亡(马太福音 26:39, 42)。他被捕和被钉十字架是他父的旨意。
耶稣知道这是他父的旨意,他顺服了(约翰福音 18:4)。即使在被捕时,耶稣也邀请彼得分享他的观点。为此,耶稣问了他误入歧途的门徒两个问题:
耶稣在第一个问题中引用的经文是关于弥赛亚受苦和死亡的预言。其中包括创世记3:15, 诗篇22, 以赛亚书53, 撒迦利亚书13:7等。
耶稣要喝的“杯”(约翰福音 18:11)指的是上帝向罪倾倒的痛苦而致命的愤怒之杯。耶稣向他的父祈祷,“如果可能的话(我可以用其他任何方法拯救世界免于罪恶),请让我离开这杯”,但他也祈祷,“愿祢的旨意成全”(马太福音 26:39),“如果这杯必须我喝才能离开,愿祢的旨意成全”(马太福音 26:42)。
耶稣给出了彼得应该放下剑的三个理由:
耶稣告诉彼得放下剑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种暴力不适合他的王国。
人类的王国建立在胁迫和暴力之上。耶稣的王国建立在谦卑,信仰,服务,爱和祂在登山宝训中明确阐述的其他原则之上(马太福音 5-7)。例如,考虑一下耶稣在花园中的屈服以及祂在登山宝训中的教导对彼得辩护的斥责,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抵抗恶人;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马太福音 5:39)
在历史的这一时刻,耶稣以人类的身份生活在我们中间。因此,他让位给他的父亲来执行复仇,并确保正义得到伸张(罗马书 12:19)。耶稣的国度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在这个世界上,上帝选择通过他任命的人类政府当局来伸张正义(罗马书 13:1)。他的愤怒通过政府的“剑”倾泻而出(罗马书 13:4)。然而,在未来的时代,耶稣将把他的王国带到地球上,亲手执行正义(启示录 19:11-16)。似乎这里发生的事情的一部分是耶稣正在为他的追随者树立榜样。耶稣将自己托付给他的父亲,知道他的父亲会在适当的时候执行正义(彼得前书 5:6)。因此,我们应该效法基督的榜样,把我们的灵魂托付给忠实的造物主,做正确的事(彼得前书 4:19)。
耶稣没有抵抗前来抓捕他的大批人群。他服从了他们的命令。
他这样做,并不是想拯救自己的生命免于肉体的死亡,而是愿意失去生命,以便让世界能够生存(马太福音 16:24-25):
为了上帝和世人的生命,耶稣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却找到了生命(马太福音 16:24-25)。他战胜了考验,获得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号,他将因自己的顺服谦卑而受到极大的尊崇(以赛亚书 53:10-12, 腓立比书 2:9-10, 希伯来书 12:2, 启示录 3:21, 5:6-9)。
在客西马尼园祈祷之后,耶稣愿意完全顺服天父的意愿,忍受逮捕,羞辱和痛苦的死亡。
彼得和门徒们对这种结果毫无准备。这不符合他们的思维模式。结果他们完全迷失了方向。
他们对耶稣忠心耿耿。他们不是彻头彻尾的懦夫。他们愿意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为耶稣而死。门徒的质问(路加福音 22:49)和彼得对大祭司的奴隶的攻击表明了他们的忠诚和勇气。彼得的意图是拯救耶稣免于被捕和伤害。
但彼得没有想到耶稣居然会不战而退,任由他们逮捕自己——尽管耶稣曾多次告诉他们,自己会被逮捕和杀害。事实上,耶稣曾明确地告诉过他,彼得无法相信这是可能的。
尽管耶稣警告过彼得,但他并没有真正听从耶稣的警告。彼得没有接受这一点。因此,彼得没有准备好让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此刻服从他的父,走向十字架,就像耶稣第一次告诉他他将遭受许多苦难,并被祭司和文士杀死时,他无法接受这个想法一样(马太福音 16:21)。当耶稣第一次告诉彼得:
“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千万不要这样!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耶稣却转身对彼得说:‘撒旦,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事,只体贴人的事。’”
(马太福音 16:22-23)
彼得和门徒们愿意跟随耶稣至死不渝——只要这符合他们所选择的观点,范式或世界观。如果这意味着耶稣会向他的敌人投降,他们就不愿意跟随耶稣(在他们生命的这个阶段)。他们缺乏信仰。他们的力量和身份在于他们能为耶稣做些什么。他们的信仰缺乏知识——他们还不够了解耶稣,无法相信他本来的样子。
在客西马尼,他们作为门徒的力量并不在于耶稣能通过他们做什么。他们似乎并没有依靠基督而生活。他们的信仰被错误地放在了自己身上。他们没有运用耶稣在几个小时前教给他们的关于葡萄树和枝子的知识: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约翰福音 15:5)
讽刺的是,他们的师父和拉比耶稣完全有能力独立生活,但他却选择完全依赖他的父亲(约翰福音 5:30, 腓立比书 2:8)。这是因为他相信他的父亲最了解他,并且最关心他的利益(腓立比书 2:5-11)。
门徒们显然依靠自己软弱,不完整和不正确的理解,无法想象耶稣,弥赛亚,会让自己被敌人俘虏,被诬告,被公开羞辱,并被折磨致死,正如圣经和耶稣所预言的那样。当他让这些事情发生时,他们的范式被打破了,他们逃跑了(马太福音 26:56)。
我们与门徒很相似,只要耶稣带领我们走上舒适的道路,我们就会坚定地跟随他,但我们不愿意在困难的事情上信任他。但跟随耶稣总是会把我们带到十字架上,这是耶稣要求我们做的一件困难的事情(马可福音 8:34)。我们是否有信心“拿起信心”跟随他,直到我们被世界羞辱和死亡/拒绝?还是我们会像门徒一样,迷茫地逃跑?
耶稣反复警告他们这些事情会发生,
“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使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约翰福音 16:32-33)
耶稣也警告我们。但如果我们要在苦难的“时刻”跟随他,就必须考虑代价。我们必须鼓起勇气,选择在一切事情上都信任他;寻求他的观点;分担他的苦难。我们每个人都被指定要管理我们控制的三件事:我们信任的人,我们选择的观点和我们采取的行动。随着我们逐渐成熟,我们应始终追求真正的知识,以便我们能够看到上帝的真面目,并完全信任他。信任上帝,通过他的眼睛寻求现实,我们便有能力拥有“他的思想”,并采取行动取悦他,并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成就感(腓立比书 2:5-10, 启示录 3:21)。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