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事件的平行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可福音 14:10-11 和 路加福音 22:3-6 中找到。
在耶稣于伯大尼受膏(马太福音 26:6-13;马可福音 14:3-9;约翰福音 12:2-8)期间,即逾越节前六天(约翰福音 12:1)和逾越节前夜之间,十二门徒之一的加略人犹大去见祭司长,要将耶稣出卖给他们。
这一事件通常被称为“犹大的交易”。
耶稣有许多门徒,但他从最亲密的门徒中挑选了十二人,并以特别的权威任命他们(马太福音 10:1)。犹大·伊斯卡里奥特就是这十二人中的一个(马太福音 10:4)。犹大·伊斯卡里奥特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加略的犹大”。加略是位于犹大最南端的一个城镇,距离耶路撒冷以南约 25 英里,距离死海以西 10 英里。犹大是唯一来自犹大的门徒,来自以色列南部。其他十一个人来自北部,即加利利地区(见地图) 。
约翰福音指出,耶稣在犹大度过了第一年,但收获甚微。犹大可能是耶稣在那一年努力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门徒(十二门徒中)。作为背叛他的人,这将使犹大彻底拒绝耶稣。
此外,在希伯来语中,犹大的真实姓名是“犹大”,就像撒迦利亚的真实姓名是“撒迦利亚”一样。这些犹太名字的希腊化可能会使我们错过一些预言性的联系。犹大,犹大支派(犹太人支派)的族长,预示了来自加略的犹大(加略人犹大)。在《创世纪》中,犹大背叛了他的兄弟约瑟(耶稣的类型),并密谋杀害他,将约瑟埋在地里三天,然后以银子卖了他(创世纪 37:26-28)。后来,《创世纪》中的犹大为他的背叛而忏悔(创世纪 43:8-9;44:18-34)。“加略人犹大”也是如此(马太福音 27:3)。
耶路撒冷位于犹大,这可以解释犹大为何能找到路去拜见位于耶路撒冷的祭司长。
犹大是门徒的司库。但他却挪用了他们的资金。他吝啬,因为他对马大和拉撒路的妹妹玛丽不满,因为她们用昂贵的香水擦耶稣的脚,而不是捐给主。他真正的动机是把钱放在一个可以偷偷从捐款中偷走的地方(约翰福音 12:4-6)。约翰暗示,当伯大尼的圣膏仪式进行时,犹大已经“打算背叛”耶稣了(约翰福音 12:4)。
马太和马可在他们的福音书中都提到犹大去见祭司长,就在玛利亚为耶稣涂油之后(第 26 章的第一部分也提到了这一点)。他们把这个事件放在他们的叙述中,也许是为了暗示犹大是最为愤慨的门徒,因为昂贵的香水“浪费”了(马太福音 26:8)。两位福音书作者都将伯大尼的涂油事件夹在祭司长的阴谋(马太福音 26:1-2;马可福音 14:1-2)和犹大的交易(马可福音 14:10-11)之间,显然是为了主题效果。
当犹大去见祭司长时,他对他们说:“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让我把他出卖给你们? ”他的问题表明犹大想从这次交易中得到一些东西。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一直在寻找杀死耶稣的方法(约翰福音 11:47-53)。他们最近决定等到逾越节过后再杀耶稣,以避免发生暴乱(马太福音 26:5;马可福音 14:1),但现在犹大的惊人提议似乎让他们重新考虑了他们的计划。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说,祭司长和官员们对事态的发展感到高兴(马可福音 14:11;路加福音 22:5)。他们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并答应给他钱。
只有马太福音具体说明约定的金额是三十块银子。
三十块银子的数量是对两段旧约圣经的暗示。
第一个典故是出埃及记 21:32, 其中律法规定了如果奴隶被别人意外杀死,主人应获得的赔偿金额,
“如果牛顶伤了男奴或女奴,牛主应赔偿其主人三十舍客勒银子,并用石头砸死牛。”(出埃及记 21:32)
实质上,当犹大去见祭司长并问他们: “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让我把耶稣出卖给你们? ”他们回答说:“一个奴隶的价钱。”他们愿意赔偿犹大“他的奴隶”——耶稣的死。通过说出这个价钱,他们的回答是故意侮辱。这也是一种扭曲的讽刺。耶稣是犹大的主人(和创造者),而不是他的奴隶。犹大是耶稣的门徒和追随者,而不是他的主人。祭司长们可能对交易中扭曲的条款感到愤世嫉俗的快感,他们称出三十块银子并把它给了犹大。
第二个典故是《撒迦利亚书》第 11 章中的一个奇怪场景,马太福音揭示了它是预言性的。
参考的具体经文是撒迦利亚书11:12-13:
“我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认为好,就给我工价;如果不好,就不要管!’于是他们称出三十舍客勒银子作为我的工价。耶和华对我说:‘把他们给我的那高价扔给窑匠。’于是我就把三十舍客勒银子扔给了耶和华殿里的窑匠。”
为了正确理解这个预言典故,我们需要在其原始背景中来看待它。
在这段经文中,上帝告诉先知撒迦利亚要牧养“注定要被宰杀的羊群”(撒迦利亚书 11:4)。这群羊群很可能代表以色列国。通过预言,上帝嘲讽地为羊群的两场灾难而哀叹。第一次灾难是因为“他们的牧人 [象征以色列的祭司和宗教领袖] 不怜悯他们”(撒迦利亚书 11:5)。第二次灾难是因为一场残酷的政治接管即将发生:“他们各人必落在别人和自己君王的手中;他们必攻击这地,我不搭救他们”(撒迦利亚书 11:6)。这很可能是罗马在公元 70 年摧毁以色列和圣殿的预言。耶稣在橄榄山讲道中最近告诉他的门徒耶路撒冷即将被摧毁(马太福音 24:2)。
接下来,撒迦利亚说他牧养了注定要被屠杀的羊群,并拿起两根杖,分别命名为“恩惠”和“团结”(撒迦利亚书 11:7)。撒迦利亚解释说,名为“恩惠”的杖代表上帝在西奈山与所有人民的约定,他打破了它,象征着以色列人如何违背了与上帝的约定(撒迦利亚书 11:10-11)。撒迦利亚还折断了名为“团结”的杖。他解释说,这代表了犹大和以色列部落在成为独立王国时,团结的破裂(撒迦利亚书 11:14)。
先知撒迦利亚用这两根权杖作为例证,既总结了以色列过去的历史,也预言了未来。纵观以色列的历史,以色列一再违背上帝的约定,以色列王国在公元前 975 年左右分裂。撒迦利亚在几个世纪后的公元前 520 年左右描述了这些历史事件。从预言上讲,“恩惠”权杖的分裂也象征着五百年后以色列拒绝耶稣作为上帝和弥赛亚。“联合”权杖的分裂也象征着罗马在公元 70 年对犹太人的血腥胜利以及随后的犹太人流亡。这与圣经中预言双重实现的模式一致。
关于两根权杖的分裂,还有一个弥赛亚预言的实现。“恩惠”的分裂可能代表以色列拒绝耶稣为弥赛亚。“联合”的分裂可能代表罗马将弥赛亚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种弥赛亚解释符合一般原则,即发生在以色列人身上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弥赛亚身上,反之亦然。
在撒迦利亚书 11:8 中,主说他“在一个月之内灭绝了那三个牧人,因为我心里厌烦他们,他们心里厌烦我。”这三个牧人可能代表了耶稣时代密谋毁灭他的三个宗教职位:长老(法利赛人),祭司长(撒都该人)和文士(宗教律师)(马太福音 16:21;; 21:45-4626:3-5)。这可能代表这三个职位在罗马人摧毁耶路撒冷时被摧毁。
当撒迦利亚在众人面前通过他的言行戏剧性地演绎上帝的话语时,他停下来问他们是否觉得这话不错,并要求给他工钱。人们觉得好笑,于是“称了三十舍客勒银子给我当工钱”(撒迦利亚书 11:12)。他们侮辱性地给他一个奴隶的价钱。
然后主告诉撒迦利亚“把它扔给窑匠”,并讽刺地评论说“他们给我的那个高价”是多么的便宜。然后撒迦利亚按照主的命令去做了,“于是我拿了三十舍客勒银子,在耶和华的殿里扔给了窑匠”(撒迦利亚书 11:14)。
在犹大痛苦地将三十块银子退还给祭司长(马太福音 27:3-4)之后,马太明确地重申了这个预言,祭司长用这笔钱买了一个叫“窑匠的田”的地方,作为陌生人的埋葬地(马太福音 27:7),从而实现了撒迦利亚的预言(马太福音 27:8-10)。
此外,还有第三个不太明确的旧约典故。
福音书作者描述的犹大交易的整个场景令人毛骨悚然地想起约瑟的兄弟将他卖为奴隶的情景。耶稣和约瑟一样,被他的一个“兄弟”(最亲密的门徒)以几块银子卖为奴隶(创世记 37:28)。有趣的是,第一个提出将约瑟卖给米甸商人的兄弟名叫“犹大”,与耶稣的叛徒同名——犹大是希伯来名“犹大”的希腊化版本。第一个犹大是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之一(创世记 37:26-27);犹大是去祭司那里卖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
犹大接受了三十块银子的报酬后,马太写道:从那时起,他开始寻找背叛耶稣的好机会。那个机会很快就会到来。
犹大为何背叛耶稣?
使徒约翰评论说,在伯大尼受膏之前,犹大就已经想要出卖耶稣了(约翰福音 12:4)。约翰还评论说,犹大是个偷钱罐的贼(约翰福音 12:6)。但三十块银子是用来侮辱耶稣的象征性价钱。如果贪婪是犹大的主要动机,他可能会坚持要求更多。祭司长们也可能会很乐意付钱来除掉他们如此憎恨的耶稣。福音书作者没有提供任何其他动机,除了路加解释的:
“于是撒旦进入了犹大的心,他又称为加略人犹大,属于十二门徒之一。他去和祭司长并差役商议怎样可以把耶稣交给他们。”(路加福音 22:3-4)
我们知道,撒旦的影响是让人们思考人的事情而不是上帝的事情(马太福音 16:23)。当彼得责备耶稣说他宁愿死也不愿登上王位(正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时,耶稣对彼得说了这句话(马太福音 16:21-23)。我们可以推测,犹大可能追求人的事情,他自以为强迫耶稣采取行动是在帮上帝的忙,以确定他是否真的是弥赛亚,强迫耶稣登上王位,否则就会被发现是骗子。
从福音书的记载中可以明显看出,门徒和民众最大的期望是他们的弥赛亚成为政治救世主。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先知们清楚地表明情况将会如此。然而,人们忽略了旧约中预言的两个弥赛亚,一个是受苦的仆人(约瑟——诗篇 22——以赛亚书 53),另一个是征服的国王(大卫,他们所希望的那个人),而这个预言将在一个人(耶稣)两次降临人世时实现。耶稣第一次降临是为了服务,并为世人的罪而死(马太福音 20:28)。
我们可以想象犹大会想,他通过与耶稣达成三十块银币的交易,迫使耶稣屈服,要么揭露耶稣是个骗子,要么迫使耶稣登上王位。耶稣被捕后犹大的反应似乎支持了这种猜测。犹大看到耶稣被定罪后,试图归还三十块银币,并说“我出卖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的”(马太福音 27:3-4)。
无论犹大如何辩解,他背叛耶稣时似乎已经将自己的心和思想交给了撒旦和他的诱惑。可悲的是,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但与悔改的彼得不同,犹大选择了自杀(马太福音 27:5)。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马太福音 26:14-16 含义
关于这一事件的平行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可福音 14:10-11 和 路加福音 22:3-6 中找到。
在耶稣于伯大尼受膏(马太福音 26:6-13;马可福音 14:3-9;约翰福音 12:2-8)期间,即逾越节前六天(约翰福音 12:1)和逾越节前夜之间,十二门徒之一的加略人犹大去见祭司长,要将耶稣出卖给他们。
这一事件通常被称为“犹大的交易”。
耶稣有许多门徒,但他从最亲密的门徒中挑选了十二人,并以特别的权威任命他们(马太福音 10:1)。犹大·伊斯卡里奥特就是这十二人中的一个(马太福音 10:4)。犹大·伊斯卡里奥特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加略的犹大”。加略是位于犹大最南端的一个城镇,距离耶路撒冷以南约 25 英里,距离死海以西 10 英里。犹大是唯一来自犹大的门徒,来自以色列南部。其他十一个人来自北部,即加利利地区(见地图) 。
约翰福音指出,耶稣在犹大度过了第一年,但收获甚微。犹大可能是耶稣在那一年努力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门徒(十二门徒中)。作为背叛他的人,这将使犹大彻底拒绝耶稣。
此外,在希伯来语中,犹大的真实姓名是“犹大”,就像撒迦利亚的真实姓名是“撒迦利亚”一样。这些犹太名字的希腊化可能会使我们错过一些预言性的联系。犹大,犹大支派(犹太人支派)的族长,预示了来自加略的犹大(加略人犹大)。在《创世纪》中,犹大背叛了他的兄弟约瑟(耶稣的类型),并密谋杀害他,将约瑟埋在地里三天,然后以银子卖了他(创世纪 37:26-28)。后来,《创世纪》中的犹大为他的背叛而忏悔(创世纪 43:8-9;44:18-34)。“加略人犹大”也是如此(马太福音 27:3)。
耶路撒冷位于犹大,这可以解释犹大为何能找到路去拜见位于耶路撒冷的祭司长。
犹大是门徒的司库。但他却挪用了他们的资金。他吝啬,因为他对马大和拉撒路的妹妹玛丽不满,因为她们用昂贵的香水擦耶稣的脚,而不是捐给主。他真正的动机是把钱放在一个可以偷偷从捐款中偷走的地方(约翰福音 12:4-6)。约翰暗示,当伯大尼的圣膏仪式进行时,犹大已经“打算背叛”耶稣了(约翰福音 12:4)。
马太和马可在他们的福音书中都提到犹大去见祭司长,就在玛利亚为耶稣涂油之后(第 26 章的第一部分也提到了这一点)。他们把这个事件放在他们的叙述中,也许是为了暗示犹大是最为愤慨的门徒,因为昂贵的香水“浪费”了(马太福音 26:8)。两位福音书作者都将伯大尼的涂油事件夹在祭司长的阴谋(马太福音 26:1-2;马可福音 14:1-2)和犹大的交易(马可福音 14:10-11)之间,显然是为了主题效果。
当犹大去见祭司长时,他对他们说:“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让我把他出卖给你们? ”他的问题表明犹大想从这次交易中得到一些东西。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一直在寻找杀死耶稣的方法(约翰福音 11:47-53)。他们最近决定等到逾越节过后再杀耶稣,以避免发生暴乱(马太福音 26:5;马可福音 14:1),但现在犹大的惊人提议似乎让他们重新考虑了他们的计划。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说,祭司长和官员们对事态的发展感到高兴(马可福音 14:11;路加福音 22:5)。他们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并答应给他钱。
只有马太福音具体说明约定的金额是三十块银子。
三十块银子的数量是对两段旧约圣经的暗示。
第一个典故是出埃及记 21:32, 其中律法规定了如果奴隶被别人意外杀死,主人应获得的赔偿金额,
“如果牛顶伤了男奴或女奴,牛主应赔偿其主人三十舍客勒银子,并用石头砸死牛。”
(出埃及记 21:32)
实质上,当犹大去见祭司长并问他们: “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让我把耶稣出卖给你们? ”他们回答说:“一个奴隶的价钱。”他们愿意赔偿犹大“他的奴隶”——耶稣的死。通过说出这个价钱,他们的回答是故意侮辱。这也是一种扭曲的讽刺。耶稣是犹大的主人(和创造者),而不是他的奴隶。犹大是耶稣的门徒和追随者,而不是他的主人。祭司长们可能对交易中扭曲的条款感到愤世嫉俗的快感,他们称出三十块银子并把它给了犹大。
第二个典故是《撒迦利亚书》第 11 章中的一个奇怪场景,马太福音揭示了它是预言性的。
参考的具体经文是撒迦利亚书11:12-13:
“我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认为好,就给我工价;如果不好,就不要管!’于是他们称出三十舍客勒银子作为我的工价。耶和华对我说:‘把他们给我的那高价扔给窑匠。’于是我就把三十舍客勒银子扔给了耶和华殿里的窑匠。”
为了正确理解这个预言典故,我们需要在其原始背景中来看待它。
在这段经文中,上帝告诉先知撒迦利亚要牧养“注定要被宰杀的羊群”(撒迦利亚书 11:4)。这群羊群很可能代表以色列国。通过预言,上帝嘲讽地为羊群的两场灾难而哀叹。第一次灾难是因为“他们的牧人 [象征以色列的祭司和宗教领袖] 不怜悯他们”(撒迦利亚书 11:5)。第二次灾难是因为一场残酷的政治接管即将发生:“他们各人必落在别人和自己君王的手中;他们必攻击这地,我不搭救他们”(撒迦利亚书 11:6)。这很可能是罗马在公元 70 年摧毁以色列和圣殿的预言。耶稣在橄榄山讲道中最近告诉他的门徒耶路撒冷即将被摧毁(马太福音 24:2)。
接下来,撒迦利亚说他牧养了注定要被屠杀的羊群,并拿起两根杖,分别命名为“恩惠”和“团结”(撒迦利亚书 11:7)。撒迦利亚解释说,名为“恩惠”的杖代表上帝在西奈山与所有人民的约定,他打破了它,象征着以色列人如何违背了与上帝的约定(撒迦利亚书 11:10-11)。撒迦利亚还折断了名为“团结”的杖。他解释说,这代表了犹大和以色列部落在成为独立王国时,团结的破裂(撒迦利亚书 11:14)。
先知撒迦利亚用这两根权杖作为例证,既总结了以色列过去的历史,也预言了未来。纵观以色列的历史,以色列一再违背上帝的约定,以色列王国在公元前 975 年左右分裂。撒迦利亚在几个世纪后的公元前 520 年左右描述了这些历史事件。从预言上讲,“恩惠”权杖的分裂也象征着五百年后以色列拒绝耶稣作为上帝和弥赛亚。“联合”权杖的分裂也象征着罗马在公元 70 年对犹太人的血腥胜利以及随后的犹太人流亡。这与圣经中预言双重实现的模式一致。
关于两根权杖的分裂,还有一个弥赛亚预言的实现。“恩惠”的分裂可能代表以色列拒绝耶稣为弥赛亚。“联合”的分裂可能代表罗马将弥赛亚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种弥赛亚解释符合一般原则,即发生在以色列人身上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弥赛亚身上,反之亦然。
在撒迦利亚书 11:8 中,主说他“在一个月之内灭绝了那三个牧人,因为我心里厌烦他们,他们心里厌烦我。”这三个牧人可能代表了耶稣时代密谋毁灭他的三个宗教职位:长老(法利赛人),祭司长(撒都该人)和文士(宗教律师)(马太福音 16:21;; 21:45-4626:3-5)。这可能代表这三个职位在罗马人摧毁耶路撒冷时被摧毁。
当撒迦利亚在众人面前通过他的言行戏剧性地演绎上帝的话语时,他停下来问他们是否觉得这话不错,并要求给他工钱。人们觉得好笑,于是“称了三十舍客勒银子给我当工钱”(撒迦利亚书 11:12)。他们侮辱性地给他一个奴隶的价钱。
然后主告诉撒迦利亚“把它扔给窑匠”,并讽刺地评论说“他们给我的那个高价”是多么的便宜。然后撒迦利亚按照主的命令去做了,“于是我拿了三十舍客勒银子,在耶和华的殿里扔给了窑匠”(撒迦利亚书 11:14)。
在犹大痛苦地将三十块银子退还给祭司长(马太福音 27:3-4)之后,马太明确地重申了这个预言,祭司长用这笔钱买了一个叫“窑匠的田”的地方,作为陌生人的埋葬地(马太福音 27:7),从而实现了撒迦利亚的预言(马太福音 27:8-10)。
此外,还有第三个不太明确的旧约典故。
福音书作者描述的犹大交易的整个场景令人毛骨悚然地想起约瑟的兄弟将他卖为奴隶的情景。耶稣和约瑟一样,被他的一个“兄弟”(最亲密的门徒)以几块银子卖为奴隶(创世记 37:28)。有趣的是,第一个提出将约瑟卖给米甸商人的兄弟名叫“犹大”,与耶稣的叛徒同名——犹大是希伯来名“犹大”的希腊化版本。第一个犹大是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之一(创世记 37:26-27);犹大是去祭司那里卖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
犹大接受了三十块银子的报酬后,马太写道:从那时起,他开始寻找背叛耶稣的好机会。那个机会很快就会到来。
犹大为何背叛耶稣?
使徒约翰评论说,在伯大尼受膏之前,犹大就已经想要出卖耶稣了(约翰福音 12:4)。约翰还评论说,犹大是个偷钱罐的贼(约翰福音 12:6)。但三十块银子是用来侮辱耶稣的象征性价钱。如果贪婪是犹大的主要动机,他可能会坚持要求更多。祭司长们也可能会很乐意付钱来除掉他们如此憎恨的耶稣。福音书作者没有提供任何其他动机,除了路加解释的:
“于是撒旦进入了犹大的心,他又称为加略人犹大,属于十二门徒之一。他去和祭司长并差役商议怎样可以把耶稣交给他们。”
(路加福音 22:3-4)
我们知道,撒旦的影响是让人们思考人的事情而不是上帝的事情(马太福音 16:23)。当彼得责备耶稣说他宁愿死也不愿登上王位(正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时,耶稣对彼得说了这句话(马太福音 16:21-23)。我们可以推测,犹大可能追求人的事情,他自以为强迫耶稣采取行动是在帮上帝的忙,以确定他是否真的是弥赛亚,强迫耶稣登上王位,否则就会被发现是骗子。
从福音书的记载中可以明显看出,门徒和民众最大的期望是他们的弥赛亚成为政治救世主。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先知们清楚地表明情况将会如此。然而,人们忽略了旧约中预言的两个弥赛亚,一个是受苦的仆人(约瑟——诗篇 22——以赛亚书 53),另一个是征服的国王(大卫,他们所希望的那个人),而这个预言将在一个人(耶稣)两次降临人世时实现。耶稣第一次降临是为了服务,并为世人的罪而死(马太福音 20:28)。
我们可以想象犹大会想,他通过与耶稣达成三十块银币的交易,迫使耶稣屈服,要么揭露耶稣是个骗子,要么迫使耶稣登上王位。耶稣被捕后犹大的反应似乎支持了这种猜测。犹大看到耶稣被定罪后,试图归还三十块银币,并说“我出卖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的”(马太福音 27:3-4)。
无论犹大如何辩解,他背叛耶稣时似乎已经将自己的心和思想交给了撒旦和他的诱惑。可悲的是,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但与悔改的彼得不同,犹大选择了自杀(马太福音 27:5)。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