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22:34-36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马可福音12:28。
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就撒都该人反对复活之暗含机关的问题做出了回应,且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就聚集(34节)。在撒都该人没能陷害耶稣之后,法利赛人前来聚集的原因可能是要用自己的圈套设计耶稣。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都是以色列的宗教权威,但他们是对手。撒都该人掌控和管理圣殿,并监督献祭。法利赛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在成为会堂的当地聚会所教导他们对神律法的解释。
虽然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都想毁灭耶稣,但当法利赛人听见耶稣责备撒都该人,驳斥他们对复活的否定时,可能并不是完全地失望,因为他所解释的是真的。
首先,法利赛人相信复活(撒都该人不相信——马太福音22:23),而耶稣以戏剧化的方式强调性地维护了他们的信仰。撒都该人所描述用来设定自己问题的夸张场景(马太福音22:24-28)具有典型的“公开嘲笑之陷阱问题”的标志,也可能曾被用来为难了法利赛人一段时间。耶稣巧妙地将他们的框架撇置一边,按真理重新设定,就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马太福音22:29-33)。
耶稣击败撒都该人时,法利赛人感到满足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是与之竞争政治权力和犹太同胞敬仰之名声的对手。根据他们“自我至上”的心态,任何在竞争权力时伤害对手的事都被视为是对自己有利。
耶稣的国度信息与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罗马人和世界其它政治统治者所进行的“我先你后”的政治竞争完全相反。耶稣的国度不属于这世界(约翰福音18:36)。他教导跟从者要爱和服事每个人(马太福音20:25-28),包括当中最小的(马太福音10:42),甚至自己的仇敌(马太福音5:44-45)。在回答法利赛人有关最大诫命的问题时,他信息的核心精神特质闪耀着光芒。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
如果事实上,法利赛人因耶稣打败他们的对手而高兴,因为这使他们在百姓眼中看起来更好的话,那耶稣对他们问题的回答“爱神”(马太福音22:37)和“爱人如己”(马太福音22:39),就与法利赛人的观点形成讽刺和鲜明的对比。
马太报告说,耶稣责备撒都该人之后,法利赛人就聚集(34节),很可能是要策划他们的下一步来击败耶稣。律法师问有关最大诫命的下一个举动似乎不大可能是这群私下碰头之法利赛人所密谋的结果。相反,问这个问题的律法师可能是自我举动。事实上,在马可福音中,他们互动之后,貌似耶稣还称赞了他。
随后,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35节)。他试探的本质可能有不同的因素,我们稍后会做讨论。
这位律法师是法利赛人解释神律法上的律法专家。马可解释说,他是“一位文士”,而且这位文士听了耶稣与撒都该人的辩论,意识到耶稣回答得很好(马可福音12:28)。耶稣“回答的好”可能只表示律法师认同耶稣的回答。
这位律法师称呼耶稣为“夫子”,用的可能是希伯来文的“拉比”。马可对这一对话的记载提供了更多的细节,似乎描述的是一个温暖,或许甚至是一个友好的对话。马太的细节很少,所关注的是耶稣的回答。当阅读马可的记载时,“夫子”的头衔似乎是真诚且带有敬意地而说。在马可福音的记载中,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明显地表明它是以带有讽刺性的口吻而说,或者它充满了嘲笑或欺骗,就像法利赛人在马太福音22:16嘲笑耶稣称他为“夫子”时那样。
律法师所问的问题是:“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36节)。耶稣将回答说,最大的诫命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马太福音22:37)。(这一点会在下一部分进行解释。)
“最大诫命”的表述是“最重要诫命”的另一种说法。马可清楚地表明这一点,写到,律法师问的是“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马可福音12:28)。耶稣也强调了他的回答,告诉律法师说,“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马可福音22:38)。
律法是摩西五经的简称。摩西将神的律法传给以色列,并教导他们神的命令。他颁布了数百条法规,包括十诫在内。十诫有点像是标题或条款,其它法规在其下组织排列。显然,这位律法师正确地相信,这最大的诫命是摩西所赐,且记录在律法之中。
有趣的是,马太写到,这位律法师是在试探耶稣。马太在本节用为试探的希腊文词汇是“peirazown”。“Peirazown”是一个分词,意思是“试探”或“试验”,描述律法师如何提出问题。
在这个上下文语境中,试探至少可能暗示三种含义:
敌对性的试探
有可能这位律法师试图充满敌意地要击败耶稣。Peirazown与马太用来描述“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peirasthonai)”是同一个字根(马太福音4:1),也与马太用来描述魔鬼“那试探人的(peirazown)进前来”是完全相同的词(马太福音4:3)。马太在此对试探/“ peirazown”的用法,可能表明法利赛人(有意或无意)为魔鬼效劳的联系。魔鬼和法利赛人(作为整体)都想要毁灭耶稣。
此外,马太对“peirazown”(试探)的用法是进行性分词形式。这可能表明,这位律法师去试探耶稣的方式是一遍又一遍不断地问他这个问题——也许就像人群中的激进诘问者搅扰演讲者一样。
如果这一画面是准确的,那么该询问就不是一个逻辑性的试探,而是一个社会或情感性试探。律法师有关律法上最大诫命的问题(36节),对于一位犹太拉比而言,是非常简单的。实际上,任何一个犹太男孩被问到这个问题,都可以从律法上引用相同的经文。
如果问题的意图是敌对性试探的话,或许其意图是要试图激怒耶稣,惹怒他,好在他回答爱神(或爱人)时,试探他,看他是否会被这么小儿科的问题所侮辱。或许该试探是要看他是否会以沮丧或生气的口气来回答,以至他的举止与他的言语相矛盾,且违背了该条诫命。如果耶稣的行为与他的答案并不匹配,法利赛人就可以做好准备攻击他。
鉴于我们所获取有关这次对话的额外信息来看,这一解释似乎不太可能。
希望性的验证
另一方面,律法师可能根本没有想要羞辱耶稣。基于律法师刚刚从耶稣而来的所见所闻,他可能有一种冲动,相信耶稣可能就是弥赛亚。他被称为律法师,而不是法利赛人的描述,这可能表明他的行为与他们无关,或许是在法利赛人秘密碰头之时前来。他有关最大诫命的问题可能是验证或试验的一种方式,要看耶稣是否是弥赛亚。考虑到耶稣的神迹和教导,这可能是宗教权威有责任要调查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律法师就不是像许多其他法利赛人一样敌对性的反对耶稣,而是满怀希望,希望他是基督。我们知道,至少有些宗教领袖和法利赛人相信了耶稣(约翰福音12:42; 19:38-39)。这位律法师可能就是那些相信或至少敞开愿意相信他当中的一个。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律法师的真实性和对耶稣充满希望性的试探,在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对耶稣圣殿教导和医治期间所设下的一系列陷阱中,就是一个异常值(马太福音21:15-16;;;;; 21:23-2721:28-4622:15-2222:23-3322:41-46)。马可对这一交流的记载似乎描述了一场相互尊重的对话。它表明,即使在拒绝当中,神也总是呼召一些余民归向祂(罗马书11:4)。
检验性的象征应验,即检验耶稣为逾越节的羔羊
马太使用这个词来描述这次交流时,就律法师试探(peirazown)所考虑的第三方面可能是,这根本不关乎律法师的态度,而是与逾越节相关。
一年一度的逾越节节庆让人回想起以色列出埃及的前一夜。在那个可怕的夜晚,神击打了埃及的长子,却越过有无瑕疵羔羊之血在门楣和门框上的每一家(出埃及记12:1-32)。犹太人每年献上逾越节的羔羊,为要纪念这个立国的神圣日子。
逾越节庆祝过程中的环节之一就是检验逾越节的羔羊,以确保它是毫无瑕疵的(出埃及记12:3-5)。耶稣过去和现在都是我们毫无瑕疵的逾越节羔羊(哥林多前书5:7)。逾越节的那一周,他在圣殿与宗教权威的对峙是对耶稣毫无瑕疵品格的一种检验或试验。
在他的试验中,他被验证没有过错,而且无人能够回答他(马太福音22:46)。听完耶稣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后,律法师甚至称赞耶稣的回答(马可福音12:32-33)。
当然,这些宗教权威和这位律法师(不论对耶稣是敌对性还是希望性)都没有概念意识到,此时他们是在评估耶稣为最终的逾越节羔羊。他们一心想着要陷害他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好使他们贬低他在百姓眼中的名声,或者找出一些可以控告他或逮捕他,将他交于罗马人的把柄。
耶稣通过了他们所有的试探/试验。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马太福音 22:34-36 含义
马太福音22:34-36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马可福音12:28。
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就撒都该人反对复活之暗含机关的问题做出了回应,且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就聚集(34节)。在撒都该人没能陷害耶稣之后,法利赛人前来聚集的原因可能是要用自己的圈套设计耶稣。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都是以色列的宗教权威,但他们是对手。撒都该人掌控和管理圣殿,并监督献祭。法利赛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在成为会堂的当地聚会所教导他们对神律法的解释。
虽然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都想毁灭耶稣,但当法利赛人听见耶稣责备撒都该人,驳斥他们对复活的否定时,可能并不是完全地失望,因为他所解释的是真的。
首先,法利赛人相信复活(撒都该人不相信——马太福音22:23),而耶稣以戏剧化的方式强调性地维护了他们的信仰。撒都该人所描述用来设定自己问题的夸张场景(马太福音22:24-28)具有典型的“公开嘲笑之陷阱问题”的标志,也可能曾被用来为难了法利赛人一段时间。耶稣巧妙地将他们的框架撇置一边,按真理重新设定,就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马太福音22:29-33)。
耶稣击败撒都该人时,法利赛人感到满足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是与之竞争政治权力和犹太同胞敬仰之名声的对手。根据他们“自我至上”的心态,任何在竞争权力时伤害对手的事都被视为是对自己有利。
耶稣的国度信息与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罗马人和世界其它政治统治者所进行的“我先你后”的政治竞争完全相反。耶稣的国度不属于这世界(约翰福音18:36)。他教导跟从者要爱和服事每个人(马太福音20:25-28),包括当中最小的(马太福音10:42),甚至自己的仇敌(马太福音5:44-45)。在回答法利赛人有关最大诫命的问题时,他信息的核心精神特质闪耀着光芒。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马太福音22:37-40)
如果事实上,法利赛人因耶稣打败他们的对手而高兴,因为这使他们在百姓眼中看起来更好的话,那耶稣对他们问题的回答“爱神”(马太福音22:37)和“爱人如己”(马太福音22:39),就与法利赛人的观点形成讽刺和鲜明的对比。
马太报告说,耶稣责备撒都该人之后,法利赛人就聚集(34节),很可能是要策划他们的下一步来击败耶稣。律法师问有关最大诫命的下一个举动似乎不大可能是这群私下碰头之法利赛人所密谋的结果。相反,问这个问题的律法师可能是自我举动。事实上,在马可福音中,他们互动之后,貌似耶稣还称赞了他。
随后,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35节)。他试探的本质可能有不同的因素,我们稍后会做讨论。
这位律法师是法利赛人解释神律法上的律法专家。马可解释说,他是“一位文士”,而且这位文士听了耶稣与撒都该人的辩论,意识到耶稣回答得很好(马可福音12:28)。耶稣“回答的好”可能只表示律法师认同耶稣的回答。
这位律法师称呼耶稣为“夫子”,用的可能是希伯来文的“拉比”。马可对这一对话的记载提供了更多的细节,似乎描述的是一个温暖,或许甚至是一个友好的对话。马太的细节很少,所关注的是耶稣的回答。当阅读马可的记载时,“夫子”的头衔似乎是真诚且带有敬意地而说。在马可福音的记载中,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明显地表明它是以带有讽刺性的口吻而说,或者它充满了嘲笑或欺骗,就像法利赛人在马太福音22:16嘲笑耶稣称他为“夫子”时那样。
律法师所问的问题是:“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36节)。耶稣将回答说,最大的诫命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马太福音22:37)。(这一点会在下一部分进行解释。)
“最大诫命”的表述是“最重要诫命”的另一种说法。马可清楚地表明这一点,写到,律法师问的是“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马可福音12:28)。耶稣也强调了他的回答,告诉律法师说,“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马可福音22:38)。
律法是摩西五经的简称。摩西将神的律法传给以色列,并教导他们神的命令。他颁布了数百条法规,包括十诫在内。十诫有点像是标题或条款,其它法规在其下组织排列。显然,这位律法师正确地相信,这最大的诫命是摩西所赐,且记录在律法之中。
有趣的是,马太写到,这位律法师是在试探耶稣。马太在本节用为试探的希腊文词汇是“peirazown”。“Peirazown”是一个分词,意思是“试探”或“试验”,描述律法师如何提出问题。
在这个上下文语境中,试探至少可能暗示三种含义:
敌对性的试探
有可能这位律法师试图充满敌意地要击败耶稣。Peirazown与马太用来描述“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peirasthonai)”是同一个字根(马太福音4:1),也与马太用来描述魔鬼“那试探人的(peirazown)进前来”是完全相同的词(马太福音4:3)。马太在此对试探/“ peirazown”的用法,可能表明法利赛人(有意或无意)为魔鬼效劳的联系。魔鬼和法利赛人(作为整体)都想要毁灭耶稣。
此外,马太对“peirazown”(试探)的用法是进行性分词形式。这可能表明,这位律法师去试探耶稣的方式是一遍又一遍不断地问他这个问题——也许就像人群中的激进诘问者搅扰演讲者一样。
如果这一画面是准确的,那么该询问就不是一个逻辑性的试探,而是一个社会或情感性试探。律法师有关律法上最大诫命的问题(36节),对于一位犹太拉比而言,是非常简单的。实际上,任何一个犹太男孩被问到这个问题,都可以从律法上引用相同的经文。
如果问题的意图是敌对性试探的话,或许其意图是要试图激怒耶稣,惹怒他,好在他回答爱神(或爱人)时,试探他,看他是否会被这么小儿科的问题所侮辱。或许该试探是要看他是否会以沮丧或生气的口气来回答,以至他的举止与他的言语相矛盾,且违背了该条诫命。如果耶稣的行为与他的答案并不匹配,法利赛人就可以做好准备攻击他。
鉴于我们所获取有关这次对话的额外信息来看,这一解释似乎不太可能。
希望性的验证
另一方面,律法师可能根本没有想要羞辱耶稣。基于律法师刚刚从耶稣而来的所见所闻,他可能有一种冲动,相信耶稣可能就是弥赛亚。他被称为律法师,而不是法利赛人的描述,这可能表明他的行为与他们无关,或许是在法利赛人秘密碰头之时前来。他有关最大诫命的问题可能是验证或试验的一种方式,要看耶稣是否是弥赛亚。考虑到耶稣的神迹和教导,这可能是宗教权威有责任要调查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律法师就不是像许多其他法利赛人一样敌对性的反对耶稣,而是满怀希望,希望他是基督。我们知道,至少有些宗教领袖和法利赛人相信了耶稣(约翰福音12:42; 19:38-39)。这位律法师可能就是那些相信或至少敞开愿意相信他当中的一个。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律法师的真实性和对耶稣充满希望性的试探,在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对耶稣圣殿教导和医治期间所设下的一系列陷阱中,就是一个异常值(马太福音21:15-16;;;;; 21:23-2721:28-4622:15-2222:23-3322:41-46)。马可对这一交流的记载似乎描述了一场相互尊重的对话。它表明,即使在拒绝当中,神也总是呼召一些余民归向祂(罗马书11:4)。
检验性的象征应验,即检验耶稣为逾越节的羔羊
马太使用这个词来描述这次交流时,就律法师试探(peirazown)所考虑的第三方面可能是,这根本不关乎律法师的态度,而是与逾越节相关。
一年一度的逾越节节庆让人回想起以色列出埃及的前一夜。在那个可怕的夜晚,神击打了埃及的长子,却越过有无瑕疵羔羊之血在门楣和门框上的每一家(出埃及记12:1-32)。犹太人每年献上逾越节的羔羊,为要纪念这个立国的神圣日子。
逾越节庆祝过程中的环节之一就是检验逾越节的羔羊,以确保它是毫无瑕疵的(出埃及记12:3-5)。耶稣过去和现在都是我们毫无瑕疵的逾越节羔羊(哥林多前书5:7)。逾越节的那一周,他在圣殿与宗教权威的对峙是对耶稣毫无瑕疵品格的一种检验或试验。
在他的试验中,他被验证没有过错,而且无人能够回答他(马太福音22:46)。听完耶稣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后,律法师甚至称赞耶稣的回答(马可福音12:32-33)。
当然,这些宗教权威和这位律法师(不论对耶稣是敌对性还是希望性)都没有概念意识到,此时他们是在评估耶稣为最终的逾越节羔羊。他们一心想着要陷害他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好使他们贬低他在百姓眼中的名声,或者找出一些可以控告他或逮捕他,将他交于罗马人的把柄。
耶稣通过了他们所有的试探/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