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教导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路加福音 6:39。
当时,众人散去之后,门徒进前来见耶稣,以一个观察为掩饰,给了耶稣一些建议。法利赛人听见这话,不服,你知道吗?他们是在担心,耶稣在暴露法利赛人假冒为善的时候,已经冒犯了他们。门徒的警告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法利赛人是不容小觑的。他们在民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犹太人眼中,他们是文化的英雄和忠心的典范。法利赛人可以是有益的盟友,也可以是强大的敌人。
人们会期待法利赛人成为盟友。他们是保守的,相信圣经的无误论主义者,他们应当是耶稣的人。这可能正是耶稣对他们如此严厉的原因;他们掌握真理,应当更明白。这就使他们的罪更大了。
耶稣通常对拥有真理的人比较直接。正如耶稣告诉老底嘉的教会说:"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 (启示录 3:19)。这话是在耶稣对这群信徒说 "…… 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之后说的 (启示录 3:17)。我们知道有一些法利赛人相信了耶稣 (使徒行传 15:5),但许多并没有。
但耶稣并不惧怕他们。他拒绝妥协他的使命,并不寻求与他们和谐一致 ("dikaiosune" —义)。
耶稣用两个描述法利赛人的比喻回答门徒,中间夹着一则劝告。
耶稣用来描述法利赛人的第一个比喻是农业方面的: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在这个比喻中,耶稣把天父比作一个栽种的人。这个栽种之人可以是园丁,也可以是农夫。这栽种之人正在彻底改造他的花园或田地,他有一个清楚的愿景。即他想要它变成什么样,以及他需要做什么来达成目标。
这位栽种之人所要采取的第一步就是将不是他所栽种的物拔出来。这些植物在他的花园里或田地里并没有任何用途或位置。栽种之人所载种的花园或田地是神的国度。法利赛人或他们的行为是不结果子的植物;法利赛人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国度,只感兴趣按自己的方式来寻求神的国度,对按神的方式寻求神的国度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是天父所栽种在神国度里的,所以会被拔出来。法利赛人可能就像麦子和稗子比喻中的稗子一样 (马太福音 13:37-43)。
如果植物指的是行为而非法利赛人本身,那它们可能是好的行为,但它们是基于人类成就和努力而产生和执行的,并非基于信心和对神恩典能力的依靠。法利赛人做了许多事情,有些可能看似是好的,但他们是凭己力在执行,为要在众人当中受尊荣。这些行为并不尊荣神。天父对这类行为并不感兴趣,祂要将这类植物拔出来。
耶稣期待他的跟随者活出在他里面与他连接的生命,正如他所告诉门徒的,可能是在路过葡萄园时所讲的: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 (约翰福音 15:4-6)
在约翰福音 15 章的这段经文中,耶稣明确指出,那些不在耶稣里面与他连接的人并不结果子,所以他们的行为只能用于烧火。这就像 "草木禾秸" 的工程,在神炼净的审判之火中被焚烧 (哥林多前书 3:12-13)。
使徒保罗说,"…… 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罗马书 14:23)。
在这个神要从祂国度拔出所栽种之物的比喻和下一个描述法利赛人的比喻之间,耶稣给了门徒一则与他们相处的劝告:任凭他们吧!
耶稣的原则通常是尽可能地忽视法利赛人。耶稣与法利赛人的多数对峙冲突,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始于他们对他的挑战和冲突无法避免的情况。基本上,耶稣会劝他们忽视法利赛人,不要担心他们的所言或所行。
在此,耶稣似乎是在解决门徒的恐惧,即如果耶稣继续侮辱犹太教的文化守护者法利赛人的话,耶稣自己——推而及之也包括他们在内——就会遭受强烈反对。但耶稣却说,就任凭他们做自己的国度吧,我们必须在乎天父的国度 (马太福音 6:33)。
就处理像法利赛人这类人的问题上,耶稣对门徒的建议与他差遣门徒向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去传讲天国时的建议相似 (马太福音 10:5-42),即 "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马太福音 10:17)。耶稣教导他们如何灵巧精明 (马太福音 10:16),也警告他们跟随他所要付出的代价 (马太福音 10:24-25)。这正是他们需要 "防备" 的原因。在马太福音 15 章的这段经文中,灵巧精明的一部分就是任凭他们。
这也符合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教导。耶稣给了 "梁木,猪,狗原则",告诉人,当他们在他人身上看到错误时,应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不应该试图纠正不明白纠正是圣洁和有价值的人 (马太福音 7:3-6)。
耶稣用另一个比喻结束了他对门徒所担心的回应:他们是瞎眼领路的。领路人是引导他人走过不熟悉的领地或境遇,帮助他人 "看到" 并引导他们到达目的地或达成目标。
在耶稣的时代,法利赛人是犹太教受人尊重的领路人。大约主前 539 年,从巴比伦被掳回归之后,他们在犹太全地重新建立了圣经和神的律法。百姓向他们寻求帮助,以他们为榜样,来明白如何忠心地生活。但是,法利赛人向神,祂的国和耶稣他们的弥赛亚是瞎眼的。他们是百姓的领袖,但他们是属灵上瞎眼百姓的属灵瞎眼领袖。
瞎眼的领路人是无用的,因为他都无法看见自己要往哪里走。他无法将跟随者领到他们的目的地,更可能将人领向伤害,而非成功。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在这个比喻中,耶稣告诉门徒,跟随法利赛人不会将人领向神的国。跟随他们将导致毁灭。正如一个明智的人不会理会瞎眼之人的指引一样,他们也应该任凭法利赛人。
路加记载说,耶稣也用一个简短的比喻来讲这一点。
"瞎子岂能领瞎子,两个人不是都要掉在坑里吗?" (路加福音 6:39)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马太福音 15:12-14 含义
这一教导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路加福音 6:39。
当时,众人散去之后,门徒进前来见耶稣,以一个观察为掩饰,给了耶稣一些建议。法利赛人听见这话,不服,你知道吗?他们是在担心,耶稣在暴露法利赛人假冒为善的时候,已经冒犯了他们。门徒的警告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法利赛人是不容小觑的。他们在民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犹太人眼中,他们是文化的英雄和忠心的典范。法利赛人可以是有益的盟友,也可以是强大的敌人。
人们会期待法利赛人成为盟友。他们是保守的,相信圣经的无误论主义者,他们应当是耶稣的人。这可能正是耶稣对他们如此严厉的原因;他们掌握真理,应当更明白。这就使他们的罪更大了。
耶稣通常对拥有真理的人比较直接。正如耶稣告诉老底嘉的教会说:"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 (启示录 3:19)。这话是在耶稣对这群信徒说 "…… 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之后说的 (启示录 3:17)。我们知道有一些法利赛人相信了耶稣 (使徒行传 15:5),但许多并没有。
但耶稣并不惧怕他们。他拒绝妥协他的使命,并不寻求与他们和谐一致 ("dikaiosune" —义)。
耶稣用两个描述法利赛人的比喻回答门徒,中间夹着一则劝告。
耶稣用来描述法利赛人的第一个比喻是农业方面的: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在这个比喻中,耶稣把天父比作一个栽种的人。这个栽种之人可以是园丁,也可以是农夫。这栽种之人正在彻底改造他的花园或田地,他有一个清楚的愿景。即他想要它变成什么样,以及他需要做什么来达成目标。
这位栽种之人所要采取的第一步就是将不是他所栽种的物拔出来。这些植物在他的花园里或田地里并没有任何用途或位置。栽种之人所载种的花园或田地是神的国度。法利赛人或他们的行为是不结果子的植物;法利赛人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国度,只感兴趣按自己的方式来寻求神的国度,对按神的方式寻求神的国度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是天父所栽种在神国度里的,所以会被拔出来。法利赛人可能就像麦子和稗子比喻中的稗子一样 (马太福音 13:37-43)。
如果植物指的是行为而非法利赛人本身,那它们可能是好的行为,但它们是基于人类成就和努力而产生和执行的,并非基于信心和对神恩典能力的依靠。法利赛人做了许多事情,有些可能看似是好的,但他们是凭己力在执行,为要在众人当中受尊荣。这些行为并不尊荣神。天父对这类行为并不感兴趣,祂要将这类植物拔出来。
耶稣期待他的跟随者活出在他里面与他连接的生命,正如他所告诉门徒的,可能是在路过葡萄园时所讲的: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 (约翰福音 15:4-6)
在约翰福音 15 章的这段经文中,耶稣明确指出,那些不在耶稣里面与他连接的人并不结果子,所以他们的行为只能用于烧火。这就像 "草木禾秸" 的工程,在神炼净的审判之火中被焚烧 (哥林多前书 3:12-13)。
使徒保罗说,"…… 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罗马书 14:23)。
在这个神要从祂国度拔出所栽种之物的比喻和下一个描述法利赛人的比喻之间,耶稣给了门徒一则与他们相处的劝告:任凭他们吧!
耶稣的原则通常是尽可能地忽视法利赛人。耶稣与法利赛人的多数对峙冲突,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始于他们对他的挑战和冲突无法避免的情况。基本上,耶稣会劝他们忽视法利赛人,不要担心他们的所言或所行。
在此,耶稣似乎是在解决门徒的恐惧,即如果耶稣继续侮辱犹太教的文化守护者法利赛人的话,耶稣自己——推而及之也包括他们在内——就会遭受强烈反对。但耶稣却说,就任凭他们做自己的国度吧,我们必须在乎天父的国度 (马太福音 6:33)。
就处理像法利赛人这类人的问题上,耶稣对门徒的建议与他差遣门徒向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去传讲天国时的建议相似 (马太福音 10:5-42),即 "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马太福音 10:17)。耶稣教导他们如何灵巧精明 (马太福音 10:16),也警告他们跟随他所要付出的代价 (马太福音 10:24-25)。这正是他们需要 "防备" 的原因。在马太福音 15 章的这段经文中,灵巧精明的一部分就是任凭他们。
这也符合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教导。耶稣给了 "梁木,猪,狗原则",告诉人,当他们在他人身上看到错误时,应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不应该试图纠正不明白纠正是圣洁和有价值的人 (马太福音 7:3-6)。
耶稣用另一个比喻结束了他对门徒所担心的回应:他们是瞎眼领路的。领路人是引导他人走过不熟悉的领地或境遇,帮助他人 "看到" 并引导他们到达目的地或达成目标。
在耶稣的时代,法利赛人是犹太教受人尊重的领路人。大约主前 539 年,从巴比伦被掳回归之后,他们在犹太全地重新建立了圣经和神的律法。百姓向他们寻求帮助,以他们为榜样,来明白如何忠心地生活。但是,法利赛人向神,祂的国和耶稣他们的弥赛亚是瞎眼的。他们是百姓的领袖,但他们是属灵上瞎眼百姓的属灵瞎眼领袖。
瞎眼的领路人是无用的,因为他都无法看见自己要往哪里走。他无法将跟随者领到他们的目的地,更可能将人领向伤害,而非成功。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在这个比喻中,耶稣告诉门徒,跟随法利赛人不会将人领向神的国。跟随他们将导致毁灭。正如一个明智的人不会理会瞎眼之人的指引一样,他们也应该任凭法利赛人。
路加记载说,耶稣也用一个简短的比喻来讲这一点。
"瞎子岂能领瞎子,两个人不是都要掉在坑里吗?" (路加福音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