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事件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路加福音 7:24-26。
当约翰的门徒离开,向他们被囚的老师报告耶稣所说之话的时候,基督开始对聚集在他周围的众人讲论约翰。这就告诉我们,约翰的门徒可能是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提出问题。这就可以解释所给出的隐晦信息,正如前一部分所描述的那样。
耶稣问所聚集的众人,你们从前出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他的问题是修辞反问句。在耶稣事工开始之前,施洗约翰在犹大的旷野吸引了到他那里的众人 (马太福音 3:1)。他的信息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马太福音 3:2)。约翰的信息在人群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以至马太写道,"[全] 耶路撒冷都出去到约翰那里" (马太福音 3:5)。他在约旦河里为许多将他信息存记在心的人施洗,甚至宗教权威也专门出到旷野,要看发生了何事 (马太福音 3:6-7)。
耶稣正在问围在自己身边的众人有关约翰的问题,而且他的问题似乎假设他们当中有些人从前确实出到旷野拜访过约翰。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可能表明耶稣是在耶路撒冷和犹太附近问的这些事情,而当时他正在以色列家迷失之羊的城乡里巡回教训和传道。耶路撒冷在以色列的南部,也就是犹太地区。
耶稣的问题主线围绕着动机和希望展开。是什么让你们离开自己忙碌的生活,不辞辛劳地奔走半天的路程,出到旷野?要看什么?希望找到什么?
耶稣幽默地用一幅画面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即你们从前出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这一修辞反问句所期待的答案是 "并非如此"。凡是去过宁静约旦河的人都有可能看见过河堤两边数不尽的芦苇。当风吹动时,芦苇也会随风而动。但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不值得付出精力。约翰并不吹捧政治或文化之风,而是顽强地抵御这些风气。这正是人们来见他的原因,他们渴望听到真理。
耶稣重复了他的主要问题: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也提出了另一幅画面: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这一修辞反问句所期待的答案依然是 "并非如此"。犹大旷野是最不可能找到穿细软衣服之人的地方。细软衣服指的是富人中最富有之人才能买得起的华丽丝绸和服装。穿这些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就是穿细软衣服的人监禁了约翰。约翰并不穿细软衣服,却有些古怪,穿的是骆驼毛的衣服,戴的是皮带 (马太福音 3:4)。约翰并不是政治或文化精英,也不随他们的文化和阴谋之风飘荡。他并不从他们的地位中获益,乃是永生神的先知。这正是人们要去见他的原因。
耶稣第三次重复他的问题,以表强调:你们出去究竟是为什么?
这一次他实事求是地回答:是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人们一整天离开自己的城镇,其真正原因是希望聆听神的先知。这先知并不屈服于人类的统治者,也不屈服于敏感性;他并不随风飘荡,也不讨好巴结,好穿上细软的衣服过活。相反,他讲述真理,这真理通常是那些使用文化或政治地位剥削他人之人的最大仇敌。
在整个以色列历史上,神通过许多先知向祂的百姓讲话,但过去的四百年间,祂一直保持沉默。玛拉基是大约四百年前记录的最后的先知预言。当外邦希腊和现在的罗马统治犹太人之后,许多人迫切希望看到律法和先知所预言的国家性拯救。先知但以理设立了弥赛亚出现的倒计时。当犹太人从巴比伦人手中被掳回归之后,宣告耶路撒冷城墙重建之时,钟表就已经启动了。但以理预言,在弥赛亚来临之前有 49 个 "七" 或周,这将是 343 年。
这很可能引起极大的期待感,因为这样的宣告在很久之前,在耶稣事工之时,就已经颁布和执行了 (但以理书 9:24-25;尼希米记 2 章)。先知的兴起可能已经激起了希望,或许这个宣讲天国的奇怪之人就是神所差遣打破神圣沉默的先知。
但是,耶稣继续说,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这句话肯定了约翰的确不仅是这样的一位先知,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先知。约翰,正如耶稣很快就会告诉众人的,他是身为弥赛亚先锋的先知,受差遣预备道路 (马太福音 11:10)。但是,即使耶稣肯定了约翰的先知性声音,但他所说的是驱动众人在旷野寻求他的真正盼望和渴望。
他们心里所燃烧着的有关约翰的真正盼望,是他们几乎不敢说出口的。他们盼望,他不只是比先知大多了;他们盼望,约翰就是前来拯救他们的弥赛亚。约翰是一位先知,但他不是他们所寻求的弥赛亚 (约翰福音 1:19-20)。这段经文中所跃出的是一种戏剧性的讽刺意味。耶稣才是他们寻求已久的弥赛亚。众人在出到旷野之时真正盼望看到的那一位就是现在对他们讲话的这一位。虽然耶稣在此刻并没有清楚地向他们陈述,自己就是弥赛亚,但他的话有意要在他们心里唤起弥赛亚的盼望。他实际上是在激将他们来相信,他就是他们的弥赛亚。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马太福音 11:7-9 含义
这一事件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路加福音 7:24-26。
当约翰的门徒离开,向他们被囚的老师报告耶稣所说之话的时候,基督开始对聚集在他周围的众人讲论约翰。这就告诉我们,约翰的门徒可能是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提出问题。这就可以解释所给出的隐晦信息,正如前一部分所描述的那样。
耶稣问所聚集的众人,你们从前出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他的问题是修辞反问句。在耶稣事工开始之前,施洗约翰在犹大的旷野吸引了到他那里的众人 (马太福音 3:1)。他的信息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马太福音 3:2)。约翰的信息在人群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以至马太写道,"[全] 耶路撒冷都出去到约翰那里" (马太福音 3:5)。他在约旦河里为许多将他信息存记在心的人施洗,甚至宗教权威也专门出到旷野,要看发生了何事 (马太福音 3:6-7)。
耶稣正在问围在自己身边的众人有关约翰的问题,而且他的问题似乎假设他们当中有些人从前确实出到旷野拜访过约翰。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可能表明耶稣是在耶路撒冷和犹太附近问的这些事情,而当时他正在以色列家迷失之羊的城乡里巡回教训和传道。耶路撒冷在以色列的南部,也就是犹太地区。
耶稣的问题主线围绕着动机和希望展开。是什么让你们离开自己忙碌的生活,不辞辛劳地奔走半天的路程,出到旷野?要看什么?希望找到什么?
耶稣幽默地用一幅画面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即你们从前出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这一修辞反问句所期待的答案是 "并非如此"。凡是去过宁静约旦河的人都有可能看见过河堤两边数不尽的芦苇。当风吹动时,芦苇也会随风而动。但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不值得付出精力。约翰并不吹捧政治或文化之风,而是顽强地抵御这些风气。这正是人们来见他的原因,他们渴望听到真理。
耶稣重复了他的主要问题: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也提出了另一幅画面: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这一修辞反问句所期待的答案依然是 "并非如此"。犹大旷野是最不可能找到穿细软衣服之人的地方。细软衣服指的是富人中最富有之人才能买得起的华丽丝绸和服装。穿这些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就是穿细软衣服的人监禁了约翰。约翰并不穿细软衣服,却有些古怪,穿的是骆驼毛的衣服,戴的是皮带 (马太福音 3:4)。约翰并不是政治或文化精英,也不随他们的文化和阴谋之风飘荡。他并不从他们的地位中获益,乃是永生神的先知。这正是人们要去见他的原因。
耶稣第三次重复他的问题,以表强调:你们出去究竟是为什么?
这一次他实事求是地回答:是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人们一整天离开自己的城镇,其真正原因是希望聆听神的先知。这先知并不屈服于人类的统治者,也不屈服于敏感性;他并不随风飘荡,也不讨好巴结,好穿上细软的衣服过活。相反,他讲述真理,这真理通常是那些使用文化或政治地位剥削他人之人的最大仇敌。
在整个以色列历史上,神通过许多先知向祂的百姓讲话,但过去的四百年间,祂一直保持沉默。玛拉基是大约四百年前记录的最后的先知预言。当外邦希腊和现在的罗马统治犹太人之后,许多人迫切希望看到律法和先知所预言的国家性拯救。先知但以理设立了弥赛亚出现的倒计时。当犹太人从巴比伦人手中被掳回归之后,宣告耶路撒冷城墙重建之时,钟表就已经启动了。但以理预言,在弥赛亚来临之前有 49 个 "七" 或周,这将是 343 年。
这很可能引起极大的期待感,因为这样的宣告在很久之前,在耶稣事工之时,就已经颁布和执行了 (但以理书 9:24-25;尼希米记 2 章)。先知的兴起可能已经激起了希望,或许这个宣讲天国的奇怪之人就是神所差遣打破神圣沉默的先知。
但是,耶稣继续说,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这句话肯定了约翰的确不仅是这样的一位先知,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先知。约翰,正如耶稣很快就会告诉众人的,他是身为弥赛亚先锋的先知,受差遣预备道路 (马太福音 11:10)。但是,即使耶稣肯定了约翰的先知性声音,但他所说的是驱动众人在旷野寻求他的真正盼望和渴望。
他们心里所燃烧着的有关约翰的真正盼望,是他们几乎不敢说出口的。他们盼望,他不只是比先知大多了;他们盼望,约翰就是前来拯救他们的弥赛亚。约翰是一位先知,但他不是他们所寻求的弥赛亚 (约翰福音 1:19-20)。这段经文中所跃出的是一种戏剧性的讽刺意味。耶稣才是他们寻求已久的弥赛亚。众人在出到旷野之时真正盼望看到的那一位就是现在对他们讲话的这一位。虽然耶稣在此刻并没有清楚地向他们陈述,自己就是弥赛亚,但他的话有意要在他们心里唤起弥赛亚的盼望。他实际上是在激将他们来相信,他就是他们的弥赛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