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路加福音 7:24-26 平行的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太福音 11:7-9 中找到。
约翰的使者离开后,耶稣开始向众人讲论约翰(第 24 节上)。
使者是施洗约翰的门徒。他们离开耶稣,向被囚禁的主人报告耶稣是否是弥赛亚,耶稣便开始向聚集的人群讲述有关约翰的事情。这表明约翰的门徒提出的问题很可能是在公开场合提出的。这也解释了耶稣和约翰之间传递的密码信息,如上一节所述(路加福音 7:18-23)。
耶稣问聚集的人群, “你们到旷野来看什么?” (第 24b 节)。
这是一个反问句,指的是耶稣开始他的公共传道之前,施洗约翰在犹大的旷野吸引他的众人(路加福音 3:7)。他向那些来到他面前的人传讲悔改,赦罪的信息(路加福音 3:3)。约翰的信息在人们中引起了共鸣,甚至连宗教权威也来到旷野观察发生的事情(马太福音 3:7)。
但现在耶稣正在吸引自己的人群。他的问题假设他所面对的一些人也曾到旷野去拜访约翰。这可能表明耶稣是在耶路撒冷和犹大附近国家南部传道时提出这些问题的——施洗约翰也曾在该地区传道。
耶稣的问题集中在那些拜访约翰的人的动机和期望上。是什么促使他们放下忙碌的生活,踏上荒野之旅?他们出去看什么?他们希望找到什么?
耶稣开玩笑地回答了自己的问题“你们到旷野去看什么?”并打了个比方: “风吹的芦苇?” (24c 节)。
这个反问句的预期答案是“不,我们到旷野去,不是为了看芦苇。 ”沿着约旦河宁静的河岸,确实可以看到许多芦苇在风中摇曳。然而,这很平常,不值得付出努力。约翰没有被政治或文化潮流所动摇;他坚定地反对它们。这就是人们来看望他的原因——他们渴望听到真相。
耶稣重复了他的主要问题, “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 (第 25 节上)。
他想象了另一个幽默的回答: “一个穿着柔软衣服的男人?” (第 25b 节)。
再次,这个反问句的隐含答案被理解为“不”。人们来到旷野不是为了看一个衣着华丽的人。在犹大的旷野,人们不会指望找到穿着奢华柔软衣服的人。这种服装是住在皇宫里最富有的人的奢侈品。囚禁约翰的人是穿着柔软衣服的人。
约翰不穿柔软的衣服。相反,他以不寻常的着装而闻名——粗骆驼毛的衣服和皮带(马太福音3:4)。约翰不是政治或文化精英,也不遵守他们的习俗或从他们的地位中获益。相反,他是永生神的先知。这就是人们寻找他的原因。
为了强调,耶稣第三次重复了他的问题, “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 (第 26 节上)。
这一次,他给出了假定的答案: “先知?是的,我告诉你们” (第 26b 节)。
人们离开城镇,长途跋涉一天的真正原因是希望遇到上帝的先知。先知不会屈服于人类统治者,也不会顺应社会期望。这样的人物不会随风而动,也不会像那些穿着柔软衣服的人一样追求奢华。相反,先知讲的是真理——这种真理常常挑战和反对那些利用其文化或政治地位剥削他人的人。
纵观以色列的历史,上帝通过众多先知与他的子民交流。然而,在过去的四百年里,一直沉默不语。在施洗约翰之前,玛拉基是记录下来的最后一个先知。当犹太人发现自己处于希腊人和后来的罗马人的统治之下时,许多人渴望律法和先知所预言的拯救。先知但以理为弥赛亚的到来提供了时间表。它将从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法令开始,这发生在犹太人从巴比伦流放归来之后。但以理预言,弥赛亚的到来将经过 49 个“七”或几周,相当于 343 年。
到了耶稣传道的时候,这种期待可能更加强烈,因为宣告的时间线已经发布并实现(但以理书 9:24-25;尼希米记 2)。先知的出现可能激发了人们的希望,相信这个宣扬天国的奇特人物是上帝派来打破神圣沉默的先知。
耶稣继续说: “先知?我告诉你们,是的,并且是比先知大一点的。” (26b 节)
这句话肯定了约翰不仅是一位先知,而且是一位意义重大的先知。正如耶稣很快向众人解释的那样,约翰是预言中在弥赛亚之前出现的先知。他是预备道路的人(路加福音 7:27)。耶稣在确认约翰的先知角色的同时,也谈到了吸引众人在旷野寻找约翰的更深层的希望和渴望。
他们心中对约翰的希望是真实的,但他们几乎不敢说出来。他们希望约翰不仅仅是一位先知——他们希望约翰是拯救他们的弥赛亚。约翰确实是一位先知,但他不是他们寻找的弥赛亚(约翰福音 1:19-20)。
这段经文的戏剧性讽刺在于,对他们说话的人正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弥赛亚。群众希望在旷野遇见的正是现在对他们说话的人。虽然耶稣此时没有明确宣布自己是弥赛亚,但他的话旨在点燃他们心中对弥赛亚的希望。他的引导性话语是鼓励他们相信他就是他们的弥赛亚。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路加福音 7:24-26 含义
与路加福音 7:24-26 平行的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太福音 11:7-9 中找到。
约翰的使者离开后,耶稣开始向众人讲论约翰(第 24 节上)。
使者是施洗约翰的门徒。他们离开耶稣,向被囚禁的主人报告耶稣是否是弥赛亚,耶稣便开始向聚集的人群讲述有关约翰的事情。这表明约翰的门徒提出的问题很可能是在公开场合提出的。这也解释了耶稣和约翰之间传递的密码信息,如上一节所述(路加福音 7:18-23)。
耶稣问聚集的人群, “你们到旷野来看什么?” (第 24b 节)。
这是一个反问句,指的是耶稣开始他的公共传道之前,施洗约翰在犹大的旷野吸引他的众人(路加福音 3:7)。他向那些来到他面前的人传讲悔改,赦罪的信息(路加福音 3:3)。约翰的信息在人们中引起了共鸣,甚至连宗教权威也来到旷野观察发生的事情(马太福音 3:7)。
但现在耶稣正在吸引自己的人群。他的问题假设他所面对的一些人也曾到旷野去拜访约翰。这可能表明耶稣是在耶路撒冷和犹大附近国家南部传道时提出这些问题的——施洗约翰也曾在该地区传道。
耶稣的问题集中在那些拜访约翰的人的动机和期望上。是什么促使他们放下忙碌的生活,踏上荒野之旅?他们出去看什么?他们希望找到什么?
耶稣开玩笑地回答了自己的问题“你们到旷野去看什么?”并打了个比方: “风吹的芦苇?” (24c 节)。
这个反问句的预期答案是“不,我们到旷野去,不是为了看芦苇。 ”沿着约旦河宁静的河岸,确实可以看到许多芦苇在风中摇曳。然而,这很平常,不值得付出努力。约翰没有被政治或文化潮流所动摇;他坚定地反对它们。这就是人们来看望他的原因——他们渴望听到真相。
耶稣重复了他的主要问题, “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 (第 25 节上)。
他想象了另一个幽默的回答: “一个穿着柔软衣服的男人?” (第 25b 节)。
再次,这个反问句的隐含答案被理解为“不”。人们来到旷野不是为了看一个衣着华丽的人。在犹大的旷野,人们不会指望找到穿着奢华柔软衣服的人。这种服装是住在皇宫里最富有的人的奢侈品。囚禁约翰的人是穿着柔软衣服的人。
约翰不穿柔软的衣服。相反,他以不寻常的着装而闻名——粗骆驼毛的衣服和皮带(马太福音3:4)。约翰不是政治或文化精英,也不遵守他们的习俗或从他们的地位中获益。相反,他是永生神的先知。这就是人们寻找他的原因。
为了强调,耶稣第三次重复了他的问题, “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 (第 26 节上)。
这一次,他给出了假定的答案: “先知?是的,我告诉你们” (第 26b 节)。
人们离开城镇,长途跋涉一天的真正原因是希望遇到上帝的先知。先知不会屈服于人类统治者,也不会顺应社会期望。这样的人物不会随风而动,也不会像那些穿着柔软衣服的人一样追求奢华。相反,先知讲的是真理——这种真理常常挑战和反对那些利用其文化或政治地位剥削他人的人。
纵观以色列的历史,上帝通过众多先知与他的子民交流。然而,在过去的四百年里,一直沉默不语。在施洗约翰之前,玛拉基是记录下来的最后一个先知。当犹太人发现自己处于希腊人和后来的罗马人的统治之下时,许多人渴望律法和先知所预言的拯救。先知但以理为弥赛亚的到来提供了时间表。它将从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法令开始,这发生在犹太人从巴比伦流放归来之后。但以理预言,弥赛亚的到来将经过 49 个“七”或几周,相当于 343 年。
到了耶稣传道的时候,这种期待可能更加强烈,因为宣告的时间线已经发布并实现(但以理书 9:24-25;尼希米记 2)。先知的出现可能激发了人们的希望,相信这个宣扬天国的奇特人物是上帝派来打破神圣沉默的先知。
耶稣继续说: “先知?我告诉你们,是的,并且是比先知大一点的。” (26b 节)
这句话肯定了约翰不仅是一位先知,而且是一位意义重大的先知。正如耶稣很快向众人解释的那样,约翰是预言中在弥赛亚之前出现的先知。他是预备道路的人(路加福音 7:27)。耶稣在确认约翰的先知角色的同时,也谈到了吸引众人在旷野寻找约翰的更深层的希望和渴望。
他们心中对约翰的希望是真实的,但他们几乎不敢说出来。他们希望约翰不仅仅是一位先知——他们希望约翰是拯救他们的弥赛亚。约翰确实是一位先知,但他不是他们寻找的弥赛亚(约翰福音 1:19-20)。
这段经文的戏剧性讽刺在于,对他们说话的人正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弥赛亚。群众希望在旷野遇见的正是现在对他们说话的人。虽然耶稣此时没有明确宣布自己是弥赛亚,但他的话旨在点燃他们心中对弥赛亚的希望。他的引导性话语是鼓励他们相信他就是他们的弥赛亚。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