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路加福音 6:32-35 平行的福音记载是马太福音 5:44-47。
在第 31 节中传达“黄金法则”之后,耶稣通过提出并回答三个反问句来强调他对门徒的教导。这些问题与他在路加福音 6:27 中的教导相呼应,并对其进行了扩展:“爱你的敌人。”
用来表示爱的词语并不属于古典文学中常用的希腊词。它不是“philos”,意思是“友谊”。它也不是“eros”,意思是“强烈的欲望”,通常用来描述性欲。它是“ agape ”(G25 - ἀγαπάω)的一种形式,发音为“ag-ah'-pay”。Agape 用来描述基督式的爱。Agape之爱基于根植于价值观的选择,与情绪,欲望或感情无关。耶稣告诫门徒要做出违背感情的选择。
爱是真诚而快乐的仆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基督追随者的特征(约翰福音 13:35)。耶稣的门徒能够对他人有爱,因为基督首先对我们有爱(约翰一书 4:19)。在每种情况下,爱的动机都是因为这种牺牲行为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因为上帝会奖励我们。使徒保罗说,对他人的爱是我们的行动产生效益的必要条件(哥林多前书 13:3)。
如果你爱那些爱你的人,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即使是罪人也会爱那些爱他们的人(第 32 节)。
耶稣提出的第一个反问是:如果你爱那些爱你的人,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显然是“没有好处”。然后耶稣回答他的问题说:因为即使是罪人也会爱那些爱他们的人。耶稣对这一练习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因此,如果我们想从上帝那里得到好处(奖励),我们就应该爱我们的敌人。”
耶稣观察到,即使是罪人也充分理解自己的利益,善待那些善待他们的人。耶稣的逻辑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只爱那些爱你的人,如果你鄙视的罪人也这样做,那么你自己就和罪人一样好。你唯一能期待的回报是你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回报。如果你想得到上帝的奖赏,你必须超越罪人的行为水平。
如果我们对爱的看法纯粹是交易性的,那么我们得到的利益就等于我们给予他人的爱。换句话说,这种爱和它的回报就像水。它们永远不会高于它的源头。我们得到的(最多)荣誉或回报,与我们给予他人的爱成正比。耶稣希望我们根据他的王国的经济来考虑爱,他的王国在供应和回报方面都比世界大得多。耶稣希望他的门徒获得巨大的回报,永恒的回报,不会生锈或腐烂(马太福音6:19-20)。爱我们的敌人是实现这一结果的途径。
马太福音在平行经文中使用了更具体的术语“税吏”,而不是路加福音中更笼统的“罪人”(马太福音 5:46)。这可能是因为马太福音的犹太读者更容易将特定的税吏群体与不义和罪恶联系起来。宗教法利赛人在路加福音中多次将税吏和罪人混为一谈(路加福音 5:30; 15:1-2)。
因此,马太的犹太读者会喜欢用“税吏”这个特定术语来代表他们的“敌人”,正如耶稣在路加福音 6:27 中所说的那样。但路加的希腊外邦读者可能更喜欢通用术语“罪人”,而不是特定文化的“税吏”。
如果你善待那些善待你的人,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即使是罪人也会这样做(第 33 节)。
耶稣提出的第二个反问与第一个问题如出一辙。他说:如果你善待那些善待你的人,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显然是“没有好处”。然后耶稣回答说:因为即使是罪人也会这样做。耶稣对这个问题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因此,如果我们想从上帝那里得到好处(奖励),我们就应该善待我们的敌人。”
在这个修辞练习中,耶稣只是将上一个问题中的“爱”一词替换为“行善”。这表明了主动选择和“行善”行动之间的联系。请记住,无私的爱是基于价值观的选择,与情绪,欲望或感情无关。它是无私地,牺牲地,无条件地爱别人。善待那些对你不好的人就是基督式的无私的爱。这种行为会得到上帝的赞扬(或奖励)。如果你只善待那些对你好的人,那么你唯一能期望的奖励就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回报。
如果你借钱给那些你期望收回的人,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即使是罪人也会借钱给罪人,以便收回等量的钱(第 34 节)。
耶稣提出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反问句与前两个反问句的模式相同。这一次,他谈到了互惠的现实,因为它与向他人提供经济帮助有关。
他说,如果你借钱给那些你期望从他们身上得到回报的人,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显然是“没有好处”。然后耶稣回答他的问题说:即使是罪人也会借钱给罪人,以便收回相同的金额。耶稣对这一练习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因此,如果我们想从上帝那里得到功劳(奖励),我们就应该在经济上不求回报地给予我们的敌人。”
如果我们要按照耶稣与门徒们交流的方式生活,那么我们必须愿意借钱给别人而不求任何回报。也就是说,耶稣的门徒应该极其慷慨。正如耶稣后来对门徒说的,“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路加福音 12:34)。
你们倒要爱敌人,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他们,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成为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忘恩负义和作恶的人(第 35 节)。
耶稣在结束这段教导时,描述了他无条件地爱别人而不期望他们回报的真正含义。爱不是有条件的,也不是期望回报的。
一个人不会指望敌人会报复。一个人不会指望“最卑微的人”会报复。但是,如果我们要追随耶稣并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就应该爱我们的敌人,服务于最卑微的人,为他们谋福利。
耶稣告诉他的门徒,做这些事时不要期望得到回报,而是要爱你的敌人,行善,借贷,不求回报。通过不求回报,我们在寻求为他人服务时,就是在效仿耶稣的无私之爱。
如果我们为了世俗的回报而行善,我们得到的最好的回报也不过是世俗的回报(马太福音 6:2b)。这些回报最终会失去价值。当我们在追求回报的过程中失去了灵魂,它们对我们毫无益处。但是,如果我们为了耶稣的缘故而牺牲地爱别人,我们就会获得生命(路加福音 9:24-25),我们会得到最好的回报。
以这种方式生活的回报是,你们将成为至高者的儿子。
至高者这个短语在路加福音中使用了五次,在旧约中也使用了很多次。它指的是父神,在旧约中用来形容他是“天地的主”(创世记 14:19-20),“全地的大君王”(诗篇 47:2)和“人类王国的统治者”(但以理书 4:17)。天使加百列也向玛利亚预言耶稣将被称为“至高者的儿子”(路加福音 1:32)。
通过按照耶稣吩咐门徒的方式生活,我们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像他一样。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像至高者的儿子,可以被认定为至高神的儿子。即使我们的行为不能在上帝面前证明我们是正义的——这是基于信仰的礼物(以弗所书 2:8-9)——我们通过效仿耶稣的榜样,甚至牺牲和受苦来继承永生的奖赏(罗马书 8:17)。耶稣的信徒被劝告要遵循耶稣的心态(腓立比书 2:5),并按照上帝设计我们的方式生活,用他的无私爱来服务他人。
当耶稣描述他自己如何善待忘恩负义和邪恶的人时,他指出了我们可以效仿他的榜样的另一种实际方法。
耶稣本人对背叛他的犹大很仁慈。他对那些钉死他的人也很仁慈。他对背叛他的彼得也很仁慈。耶稣以他的仁慈,为我们爱敌人树立了完美的榜样,就像他自己对忘恩负义的人仁慈一样。他邀请他的追随者效仿他完美的生活榜样。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路加福音 6:32-35 含义
与路加福音 6:32-35 平行的福音记载是马太福音 5:44-47。
在第 31 节中传达“黄金法则”之后,耶稣通过提出并回答三个反问句来强调他对门徒的教导。这些问题与他在路加福音 6:27 中的教导相呼应,并对其进行了扩展:“爱你的敌人。”
用来表示爱的词语并不属于古典文学中常用的希腊词。它不是“philos”,意思是“友谊”。它也不是“eros”,意思是“强烈的欲望”,通常用来描述性欲。它是“ agape ”(G25 - ἀγαπάω)的一种形式,发音为“ag-ah'-pay”。Agape 用来描述基督式的爱。Agape之爱基于根植于价值观的选择,与情绪,欲望或感情无关。耶稣告诫门徒要做出违背感情的选择。
爱是真诚而快乐的仆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基督追随者的特征(约翰福音 13:35)。耶稣的门徒能够对他人有爱,因为基督首先对我们有爱(约翰一书 4:19)。在每种情况下,爱的动机都是因为这种牺牲行为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因为上帝会奖励我们。使徒保罗说,对他人的爱是我们的行动产生效益的必要条件(哥林多前书 13:3)。
如果你爱那些爱你的人,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即使是罪人也会爱那些爱他们的人(第 32 节)。
耶稣提出的第一个反问是:如果你爱那些爱你的人,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显然是“没有好处”。然后耶稣回答他的问题说:因为即使是罪人也会爱那些爱他们的人。耶稣对这一练习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因此,如果我们想从上帝那里得到好处(奖励),我们就应该爱我们的敌人。”
耶稣观察到,即使是罪人也充分理解自己的利益,善待那些善待他们的人。耶稣的逻辑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只爱那些爱你的人,如果你鄙视的罪人也这样做,那么你自己就和罪人一样好。你唯一能期待的回报是你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回报。如果你想得到上帝的奖赏,你必须超越罪人的行为水平。
如果我们对爱的看法纯粹是交易性的,那么我们得到的利益就等于我们给予他人的爱。换句话说,这种爱和它的回报就像水。它们永远不会高于它的源头。我们得到的(最多)荣誉或回报,与我们给予他人的爱成正比。耶稣希望我们根据他的王国的经济来考虑爱,他的王国在供应和回报方面都比世界大得多。耶稣希望他的门徒获得巨大的回报,永恒的回报,不会生锈或腐烂(马太福音6:19-20)。爱我们的敌人是实现这一结果的途径。
马太福音在平行经文中使用了更具体的术语“税吏”,而不是路加福音中更笼统的“罪人”(马太福音 5:46)。这可能是因为马太福音的犹太读者更容易将特定的税吏群体与不义和罪恶联系起来。宗教法利赛人在路加福音中多次将税吏和罪人混为一谈(路加福音 5:30; 15:1-2)。
因此,马太的犹太读者会喜欢用“税吏”这个特定术语来代表他们的“敌人”,正如耶稣在路加福音 6:27 中所说的那样。但路加的希腊外邦读者可能更喜欢通用术语“罪人”,而不是特定文化的“税吏”。
如果你善待那些善待你的人,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即使是罪人也会这样做(第 33 节)。
耶稣提出的第二个反问与第一个问题如出一辙。他说:如果你善待那些善待你的人,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显然是“没有好处”。然后耶稣回答说:因为即使是罪人也会这样做。耶稣对这个问题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因此,如果我们想从上帝那里得到好处(奖励),我们就应该善待我们的敌人。”
在这个修辞练习中,耶稣只是将上一个问题中的“爱”一词替换为“行善”。这表明了主动选择和“行善”行动之间的联系。请记住,无私的爱是基于价值观的选择,与情绪,欲望或感情无关。它是无私地,牺牲地,无条件地爱别人。善待那些对你不好的人就是基督式的无私的爱。这种行为会得到上帝的赞扬(或奖励)。如果你只善待那些对你好的人,那么你唯一能期望的奖励就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回报。
如果你借钱给那些你期望收回的人,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即使是罪人也会借钱给罪人,以便收回等量的钱(第 34 节)。
耶稣提出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反问句与前两个反问句的模式相同。这一次,他谈到了互惠的现实,因为它与向他人提供经济帮助有关。
他说,如果你借钱给那些你期望从他们身上得到回报的人,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显然是“没有好处”。然后耶稣回答他的问题说:即使是罪人也会借钱给罪人,以便收回相同的金额。耶稣对这一练习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因此,如果我们想从上帝那里得到功劳(奖励),我们就应该在经济上不求回报地给予我们的敌人。”
如果我们要按照耶稣与门徒们交流的方式生活,那么我们必须愿意借钱给别人而不求任何回报。也就是说,耶稣的门徒应该极其慷慨。正如耶稣后来对门徒说的,“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路加福音 12:34)。
你们倒要爱敌人,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他们,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成为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忘恩负义和作恶的人(第 35 节)。
耶稣在结束这段教导时,描述了他无条件地爱别人而不期望他们回报的真正含义。爱不是有条件的,也不是期望回报的。
一个人不会指望敌人会报复。一个人不会指望“最卑微的人”会报复。但是,如果我们要追随耶稣并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就应该爱我们的敌人,服务于最卑微的人,为他们谋福利。
耶稣告诉他的门徒,做这些事时不要期望得到回报,而是要爱你的敌人,行善,借贷,不求回报。通过不求回报,我们在寻求为他人服务时,就是在效仿耶稣的无私之爱。
如果我们为了世俗的回报而行善,我们得到的最好的回报也不过是世俗的回报(马太福音 6:2b)。这些回报最终会失去价值。当我们在追求回报的过程中失去了灵魂,它们对我们毫无益处。但是,如果我们为了耶稣的缘故而牺牲地爱别人,我们就会获得生命(路加福音 9:24-25),我们会得到最好的回报。
以这种方式生活的回报是,你们将成为至高者的儿子。
至高者这个短语在路加福音中使用了五次,在旧约中也使用了很多次。它指的是父神,在旧约中用来形容他是“天地的主”(创世记 14:19-20),“全地的大君王”(诗篇 47:2)和“人类王国的统治者”(但以理书 4:17)。天使加百列也向玛利亚预言耶稣将被称为“至高者的儿子”(路加福音 1:32)。
通过按照耶稣吩咐门徒的方式生活,我们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像他一样。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像至高者的儿子,可以被认定为至高神的儿子。即使我们的行为不能在上帝面前证明我们是正义的——这是基于信仰的礼物(以弗所书 2:8-9)——我们通过效仿耶稣的榜样,甚至牺牲和受苦来继承永生的奖赏(罗马书 8:17)。耶稣的信徒被劝告要遵循耶稣的心态(腓立比书 2:5),并按照上帝设计我们的方式生活,用他的无私爱来服务他人。
当耶稣描述他自己如何善待忘恩负义和邪恶的人时,他指出了我们可以效仿他的榜样的另一种实际方法。
耶稣本人对背叛他的犹大很仁慈。他对那些钉死他的人也很仁慈。他对背叛他的彼得也很仁慈。耶稣以他的仁慈,为我们爱敌人树立了完美的榜样,就像他自己对忘恩负义的人仁慈一样。他邀请他的追随者效仿他完美的生活榜样。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