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路加福音 6:20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5:3。
路加通过医治,驱魔和与法利赛人就安息日权威的冲突等奇迹证明了耶稣是上帝之子,现在路加让读者有机会亲自体验耶稣的教义(路加福音 6:20-49)。这是路加福音中耶稣的第一段延伸教导。
这一延伸教导的平行经文(路加福音 6:20-49)可以在马太福音 5-7 中找到。马太福音 5-7 中对耶稣教导的记述通常被称为耶稣的“登山宝训”。路加福音 6:20-49 中对耶稣教导的记述有时被称为耶稣的“平原宝训”,因为就在耶稣开始教导之前,路加报道说“耶稣……站在平地上”(路加福音 6:17)
马太福音 5-7 章和路加福音 6:20-49 章可能是对同一场合的不同记述,或者马太和路加描述的可能是耶稣传道时相似但不同的时刻。
耶稣在马太福音5-7章和路加福音6章20-49节中的教导有以下相似之处:
但是,马太记载的“登山宝训”与路加记载的“平原宝训”有着实质性的差异。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每位福音书作者在布道记录中所包含的教导数量。马太福音所记录的耶稣教导的总体内容比路加福音中记录的耶稣教导的总体内容要长得多。马太福音中记录的耶稣布道有 107 节教导,而路加福音中记录的只有 30 节教导。
但每篇布道的主题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马太福音 5-7 章记载的耶稣的布道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比路加福音 6:20-49 章记载的布道更加犹太化。
通过省略许多犹太人的兴趣和表达,路加福音将耶稣呈现给他的主要非犹太人读者,就像一位教授通往“美好生活”的道德原则的希腊哲学家一样。
如果马太和路加描述的是同一个场景,那么马太福音表明耶稣在行了神迹之后就离开了人群(马太福音 5:1)。如果是这样,耶稣似乎已经和他的门徒一起离开了,以便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益处。在上一章中,耶稣在会堂里教导人们,在人群中医治。现在耶稣开始在外面教导他的门徒,要么在山上,要么在平地上。
路加所描绘的画面表明,耶稣首先通过医治展示了他的神圣力量,然后坐下来向门徒解释更伟大的力量。身体上的医治有暂时的好处。但治愈灵魂的内在力量却有持久的好处。
他转过头看着门徒,开始说(第 20 节上)。
耶稣的布道似乎只针对他的门徒。他的门徒一词并不一定限于耶稣在路加福音 6:13-16 中选择的“十二门徒”。上下文决定了所指的门徒。耶稣有相当多的门徒。这可以在约翰福音 6:66 中看到,当时许多门徒不再与耶稣同行,只有十二门徒留下。
在路加福音 6:20 的上下文中,他的门徒显然是指那些一直跟随耶稣的人,或比一般人群更忠于耶稣的人。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路加刚刚报道说“有一大群门徒”(路加福音 6:17)和他在一起。
因此,“平原宝训”就像其对应的“登山宝训”一样,主要是一种内部信息,其接收者已经属于耶稣创立和领导的运动。
虽然路加表示这则信息是向门徒传达的,但也是公开的。路加以“他的话语传到了百姓的耳中” (路加福音 7:1) 结束了这一部分。
耶稣的教导为他的门徒提供了更深刻的启蒙,向他们揭示了他所提供的人生愿景。耶稣提出的道德原则包括:
路加分享了耶稣向其追随者传达的信息的记录,向听众介绍了耶稣对美好生活的看法。
然后,他将目光转向门徒,说道:“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第 20 节)。
耶稣开始用一系列的陈述对他的门徒讲话,描述了在他的王国里所理解的美好生活(幸福生活)。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太福音中,马太福音 5:3-10 中的“有福”陈述被组织成“对偶结构”。对偶结构是一种诗意的陈述或思想模式,其排列类似于希腊字母“Chi”的左半部分,而“Chi”看起来像英文字母“X”。对偶结构是一种镜像模式,遵循 ABC...C'-B'-A' 格式。对偶结构的主要思想位于其中心,因此,当对偶结构变窄时,对偶结构在接近性和重要性上会越来越接近其最重要的陈述,然后再展开。对偶结构在整个经文中随处可见。它们是犹太人用来表达思想的一种常见思维形式。
路加福音中对受祝福者的陈述有所不同,并且名单比马太福音中的要短。
马太福音中关于祝福的陈述清单更为广泛,可能更能引起犹太听众的共鸣,因为他们会注意到这与上帝在西奈山颁布的摩西律法有相似之处。耶稣和他的登山宝训实现了摩西在申命记 18:15-19 中的预言。耶稣鼓励门徒按照他的话语生活的目的是让他们得到祝福或实现。同样,摩西劝告申命记中的立约之民通过顺服而“选择生命”。
路加福音的希腊读者可能不像马太福音的读者那样,欣赏犹太人与预言中的弥赛亚的历史相似之处。路加福音也没有像马太福音那样使用对偶句格式来表达祝福。这可能是因为马太福音是写给犹太人的,对他们来说对偶句格式更有意义。
尽管路加的记述没有采用对句法格式,但他确实以特定的结构呈现了耶稣的这一部分教导。路加福音 6:20-22 中的每个祝福陈述,在路加福音 6:24-26 中都有相应的祸灾陈述。祸灾陈述及其含义将在路加福音 6:24-26 注释中进一步详细讨论。
在英语中,以下每个句子都以Blessed开头。翻译为Blessed 的希腊词是 μακάριος (G3107—发音为“mak-ar'-ee-os”)。 Makarios描述了生活中完全而彻底的满足。它不是指转瞬即逝的幸福或好运。它是一种持久的状态或状况,不容置疑。
“马卡里奥斯”是一个有趣的词语,用来描述耶稣对王国和美好生活的愿景。
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是希腊世界观中的重要人物。路加的希腊非犹太人读者一定非常清楚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好生活”的教义和哲学。亚里士多德在他最著名的著作之一《伦理学》的开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德 [良好习惯] 能让人幸福吗?”换句话说,“过上有道德的生活和品行端正会带来美好生活吗?”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美德确实能让人幸福(希腊语:“Eudaimonia”),但不能让人幸福( Makarios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只有将一个人的美德与环境幸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Makarios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认为Makarios至少有部分是外在的。
但在路加福音中,耶稣说,它完全是内在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耶稣教导说,马卡里奥斯是由内而外的。它无法从世俗环境中提取出来。这对路加的听众来说将是革命性的。
耶稣拒绝了亚里士多德和许多其他人所认为的虚假,世俗和难以捉摸的马卡里奥斯。耶稣教导的马卡里奥斯是真实的,天上的,可获得的。地上的王国在统治或推翻的过程中错过了美好生活。那些居住在天国的人会通过谦卑地以爱心互相服务来找到美好生活。
耶稣说,你们这些贫穷的人是幸福和满足的。贫穷意味着缺少某些东西。如果我们贫穷,那么我们就有需要。我们经常用贫穷这个词来形容那些需要更多钱才能过上足够生活的人。虽然耶稣确实行了许多治愈身体的奇迹,但他更关心的是解决精神上的需求,而不是身体上的需求(路加福音 5:30-32)。
马太福音进一步定义了这一思想,加入了“心灵贫乏”一词(马太福音 5:3)。路加福音中耶稣的陈述只是简单地说“你们这些贫穷的人是马卡里奥斯”而不是说“心灵贫乏”,直接挑战了亚里士多德“贫穷的人不可能是马卡里奥斯”的观点。
心灵贫穷就是意识到精神上的贫穷,因此意识到我们巨大的精神需求。心灵贫穷意味着拒绝对自给自足的错误看法。意识到精神需求与自给自足相反。它导致精神依赖。要充满上帝的灵,我们必须首先清空“自我”。
耶稣教导说,穷人是马卡里奥斯,因为他们拥有上帝的王国。
神的国度指的是耶稣带来的新的精神和政治秩序。如果我们不认识到我们的精神需要,我们就不会寻求神国的益处。神国的益处来自精神依赖。当我们生活在精神依赖中时,我们彼此服务,从而导致神的原则在地球上统治。
路加使用“神国”一词,而不是马太的“天国”一词,原因之一是“神国”反映了这样一种主张:神是唯一的真神,因此高于所有其他神。外邦人听到的“天国”一词可能包括居住在希腊罗马万神殿天堂的许多异教神。对于路加的希腊外邦听众来说,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有关这一区别的进一步讨论,请参阅我们的“棘手话题解析”文章:“天国与上帝之国”。
神的国度与地上的王国不同,地上的王国由那些富人和自满的人统治。那些为自己谋取权力的人争吵不休,互相争斗,争夺统治地上王国的地位。在路加的平行“祸哉”陈述中,耶稣说:
“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已经饱尝安慰。”(路加福音 6:24)。
一旦达到这一境界,世俗统治者就会耗尽精力,执掌权力或自私地以牺牲下属为代价来行使权力。虽然这些世俗统治者可能会体验到物质财富带来的肤浅但可见的好处,但他们缺乏精神上的安慰和平安。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戴上这样的王冠,头上就会感到不安。”这与那些在神的国度里统治的人将体验到的安慰截然相反。
最被认定为贫穷的人可能是奴隶或仆人。他们被认为既是物质上的贫穷,也是精神上的贫穷。仆人只拥有被赋予的权力。仆人应该安静,简单地做他们被要求做的事,不要大惊小怪。耶稣在许多寓言中都使用仆人来描述如何践行王国原则。耶稣自相矛盾地教导说,在神的国度里,仆人是统治者。
耶稣说,那些为他人服务而不是索取他人的人,那些为了爱邻居而放弃自己的要求的人,那些精神贫乏的人,在神的国度里拥有完全的统治权。心怀仆人之心的人是神国的统治者。这些仆人国王是快乐和满足的( Makarios ),因为神创造了人类,让他们与他和他人和谐相处。撒旦体现了暴政的精神。
有趣的是,耶稣用的是现在时态。当信徒服事时,他们是从神国的立场来统治的。信仰之眼在于看到真正的伟大在于服事。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路加福音 6:20 含义
与路加福音 6:20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5:3。
路加通过医治,驱魔和与法利赛人就安息日权威的冲突等奇迹证明了耶稣是上帝之子,现在路加让读者有机会亲自体验耶稣的教义(路加福音 6:20-49)。这是路加福音中耶稣的第一段延伸教导。
这一延伸教导的平行经文(路加福音 6:20-49)可以在马太福音 5-7 中找到。马太福音 5-7 中对耶稣教导的记述通常被称为耶稣的“登山宝训”。路加福音 6:20-49 中对耶稣教导的记述有时被称为耶稣的“平原宝训”,因为就在耶稣开始教导之前,路加报道说“耶稣……站在平地上”(路加福音 6:17)
马太福音 5-7 章和路加福音 6:20-49 章可能是对同一场合的不同记述,或者马太和路加描述的可能是耶稣传道时相似但不同的时刻。
耶稣在马太福音5-7章和路加福音6章20-49节中的教导有以下相似之处:
(马太福音 5:1, 路加福音 6:20)
(马太福音 7:28, 路加福音 7:1)
(马太福音 4:23, 路加福音 7:1)
(马太福音 5:1, 路加福音 6:12, 6:17)
但是,马太记载的“登山宝训”与路加记载的“平原宝训”有着实质性的差异。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每位福音书作者在布道记录中所包含的教导数量。马太福音所记录的耶稣教导的总体内容比路加福音中记录的耶稣教导的总体内容要长得多。马太福音中记录的耶稣布道有 107 节教导,而路加福音中记录的只有 30 节教导。
但每篇布道的主题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马太福音 5-7 章记载的耶稣的布道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比路加福音 6:20-49 章记载的布道更加犹太化。
通过省略许多犹太人的兴趣和表达,路加福音将耶稣呈现给他的主要非犹太人读者,就像一位教授通往“美好生活”的道德原则的希腊哲学家一样。
如果马太和路加描述的是同一个场景,那么马太福音表明耶稣在行了神迹之后就离开了人群(马太福音 5:1)。如果是这样,耶稣似乎已经和他的门徒一起离开了,以便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益处。在上一章中,耶稣在会堂里教导人们,在人群中医治。现在耶稣开始在外面教导他的门徒,要么在山上,要么在平地上。
路加所描绘的画面表明,耶稣首先通过医治展示了他的神圣力量,然后坐下来向门徒解释更伟大的力量。身体上的医治有暂时的好处。但治愈灵魂的内在力量却有持久的好处。
他转过头看着门徒,开始说(第 20 节上)。
耶稣的布道似乎只针对他的门徒。他的门徒一词并不一定限于耶稣在路加福音 6:13-16 中选择的“十二门徒”。上下文决定了所指的门徒。耶稣有相当多的门徒。这可以在约翰福音 6:66 中看到,当时许多门徒不再与耶稣同行,只有十二门徒留下。
在路加福音 6:20 的上下文中,他的门徒显然是指那些一直跟随耶稣的人,或比一般人群更忠于耶稣的人。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路加刚刚报道说“有一大群门徒”(路加福音 6:17)和他在一起。
因此,“平原宝训”就像其对应的“登山宝训”一样,主要是一种内部信息,其接收者已经属于耶稣创立和领导的运动。
虽然路加表示这则信息是向门徒传达的,但也是公开的。路加以“他的话语传到了百姓的耳中” (路加福音 7:1) 结束了这一部分。
耶稣的教导为他的门徒提供了更深刻的启蒙,向他们揭示了他所提供的人生愿景。耶稣提出的道德原则包括:
(路加福音 6:27)
(路加福音 6:31)
(路加福音 6:37)
路加分享了耶稣向其追随者传达的信息的记录,向听众介绍了耶稣对美好生活的看法。
然后,他将目光转向门徒,说道:“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第 20 节)。
耶稣开始用一系列的陈述对他的门徒讲话,描述了在他的王国里所理解的美好生活(幸福生活)。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太福音中,马太福音 5:3-10 中的“有福”陈述被组织成“对偶结构”。对偶结构是一种诗意的陈述或思想模式,其排列类似于希腊字母“Chi”的左半部分,而“Chi”看起来像英文字母“X”。对偶结构是一种镜像模式,遵循 ABC...C'-B'-A' 格式。对偶结构的主要思想位于其中心,因此,当对偶结构变窄时,对偶结构在接近性和重要性上会越来越接近其最重要的陈述,然后再展开。对偶结构在整个经文中随处可见。它们是犹太人用来表达思想的一种常见思维形式。
路加福音中对受祝福者的陈述有所不同,并且名单比马太福音中的要短。
马太福音中关于祝福的陈述清单更为广泛,可能更能引起犹太听众的共鸣,因为他们会注意到这与上帝在西奈山颁布的摩西律法有相似之处。耶稣和他的登山宝训实现了摩西在申命记 18:15-19 中的预言。耶稣鼓励门徒按照他的话语生活的目的是让他们得到祝福或实现。同样,摩西劝告申命记中的立约之民通过顺服而“选择生命”。
路加福音的希腊读者可能不像马太福音的读者那样,欣赏犹太人与预言中的弥赛亚的历史相似之处。路加福音也没有像马太福音那样使用对偶句格式来表达祝福。这可能是因为马太福音是写给犹太人的,对他们来说对偶句格式更有意义。
尽管路加的记述没有采用对句法格式,但他确实以特定的结构呈现了耶稣的这一部分教导。路加福音 6:20-22 中的每个祝福陈述,在路加福音 6:24-26 中都有相应的祸灾陈述。祸灾陈述及其含义将在路加福音 6:24-26 注释中进一步详细讨论。
在英语中,以下每个句子都以Blessed开头。翻译为Blessed 的希腊词是 μακάριος (G3107—发音为“mak-ar'-ee-os”)。 Makarios描述了生活中完全而彻底的满足。它不是指转瞬即逝的幸福或好运。它是一种持久的状态或状况,不容置疑。
“马卡里奥斯”是一个有趣的词语,用来描述耶稣对王国和美好生活的愿景。
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是希腊世界观中的重要人物。路加的希腊非犹太人读者一定非常清楚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好生活”的教义和哲学。亚里士多德在他最著名的著作之一《伦理学》的开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德 [良好习惯] 能让人幸福吗?”换句话说,“过上有道德的生活和品行端正会带来美好生活吗?”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美德确实能让人幸福(希腊语:“Eudaimonia”),但不能让人幸福( Makarios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只有将一个人的美德与环境幸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Makarios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认为Makarios至少有部分是外在的。
但在路加福音中,耶稣说,它完全是内在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耶稣教导说,马卡里奥斯是由内而外的。它无法从世俗环境中提取出来。这对路加的听众来说将是革命性的。
耶稣拒绝了亚里士多德和许多其他人所认为的虚假,世俗和难以捉摸的马卡里奥斯。耶稣教导的马卡里奥斯是真实的,天上的,可获得的。地上的王国在统治或推翻的过程中错过了美好生活。那些居住在天国的人会通过谦卑地以爱心互相服务来找到美好生活。
耶稣说,你们这些贫穷的人是幸福和满足的。贫穷意味着缺少某些东西。如果我们贫穷,那么我们就有需要。我们经常用贫穷这个词来形容那些需要更多钱才能过上足够生活的人。虽然耶稣确实行了许多治愈身体的奇迹,但他更关心的是解决精神上的需求,而不是身体上的需求(路加福音 5:30-32)。
马太福音进一步定义了这一思想,加入了“心灵贫乏”一词(马太福音 5:3)。路加福音中耶稣的陈述只是简单地说“你们这些贫穷的人是马卡里奥斯”而不是说“心灵贫乏”,直接挑战了亚里士多德“贫穷的人不可能是马卡里奥斯”的观点。
心灵贫穷就是意识到精神上的贫穷,因此意识到我们巨大的精神需求。心灵贫穷意味着拒绝对自给自足的错误看法。意识到精神需求与自给自足相反。它导致精神依赖。要充满上帝的灵,我们必须首先清空“自我”。
耶稣教导说,穷人是马卡里奥斯,因为他们拥有上帝的王国。
神的国度指的是耶稣带来的新的精神和政治秩序。如果我们不认识到我们的精神需要,我们就不会寻求神国的益处。神国的益处来自精神依赖。当我们生活在精神依赖中时,我们彼此服务,从而导致神的原则在地球上统治。
路加使用“神国”一词,而不是马太的“天国”一词,原因之一是“神国”反映了这样一种主张:神是唯一的真神,因此高于所有其他神。外邦人听到的“天国”一词可能包括居住在希腊罗马万神殿天堂的许多异教神。对于路加的希腊外邦听众来说,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有关这一区别的进一步讨论,请参阅我们的“棘手话题解析”文章:“天国与上帝之国”。
神的国度与地上的王国不同,地上的王国由那些富人和自满的人统治。那些为自己谋取权力的人争吵不休,互相争斗,争夺统治地上王国的地位。在路加的平行“祸哉”陈述中,耶稣说:
“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已经饱尝安慰。”
(路加福音 6:24)。
一旦达到这一境界,世俗统治者就会耗尽精力,执掌权力或自私地以牺牲下属为代价来行使权力。虽然这些世俗统治者可能会体验到物质财富带来的肤浅但可见的好处,但他们缺乏精神上的安慰和平安。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戴上这样的王冠,头上就会感到不安。”这与那些在神的国度里统治的人将体验到的安慰截然相反。
最被认定为贫穷的人可能是奴隶或仆人。他们被认为既是物质上的贫穷,也是精神上的贫穷。仆人只拥有被赋予的权力。仆人应该安静,简单地做他们被要求做的事,不要大惊小怪。耶稣在许多寓言中都使用仆人来描述如何践行王国原则。耶稣自相矛盾地教导说,在神的国度里,仆人是统治者。
耶稣说,那些为他人服务而不是索取他人的人,那些为了爱邻居而放弃自己的要求的人,那些精神贫乏的人,在神的国度里拥有完全的统治权。心怀仆人之心的人是神国的统治者。这些仆人国王是快乐和满足的( Makarios ),因为神创造了人类,让他们与他和他人和谐相处。撒旦体现了暴政的精神。
有趣的是,耶稣用的是现在时态。当信徒服事时,他们是从神国的立场来统治的。信仰之眼在于看到真正的伟大在于服事。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