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段经文平行的福音书的记载是马太福音 4:23-25 和 马可福音 1:35-39。
路加继续讲述耶稣前一天晚上医治身体疾病和释放被鬼附的人的故事(路加福音 4:40-41)。
天亮了,耶稣就离开那里,到旷野地方去。众人寻找他,来到他那里,要拦住他,不让他离开他们(第 42 节)。
路加对黎明到来的描述可能意味着耶稣整夜治病驱魔,或者只是说耶稣在第二天早晨做了这件事。考虑到人群在寻找他,耶稣可能大部分时间或整夜都没睡。无论如何,耶稣离开并去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马可福音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耶稣在找到一些安宁时在做什么。他“到僻静的地方去,在那里祷告”(马可福音 1:35)。在经历了前一天的奇迹和令人疲惫的事件之后,耶稣需要与天父交流,并通过祷告从圣灵那里重新获得力量。
这并没有阻止寻找他的人群(第 42b 节)。
谁能责怪他们呢?耶稣的教导,权威和治愈奇迹让他们惊叹不已。他正在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第 43 节)。人群中的许多人可能希望他就是弥赛亚。
马可福音记载,“西门和他的同伴”寻找耶稣,并在耶稣离开寻求隐居之后找到了他(马可福音 1:36-37)。马可福音 1:38 似乎表明耶稣在向其他城市宣扬上帝之国时是在对西门和“他的同伴”讲话。由此看来,西门似乎是代表群众讲话。也许路加确实将西门与当时正在寻找耶稣的人群区分开来,因为西门尚未决定跟随耶稣成为他的门徒(路加福音 5:1-11)。马可可能提到西门是因为西门彼得是马可福音的使徒来源。
看来他们找到了耶稣,因为路加描述说他们来到他面前,试图阻止他离开他们(第 42b 节)。他们不想让他离开。人群希望他继续为他们做奇妙的事(路加福音 4:36)并教导奇妙的事(路加福音 4:32)。
但耶稣对他们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神国的道” (43节上)。
耶稣所传授的信息是关于上帝王国的。福音的意思是“好消息”。好消息既是精神上的,也是政治上的。王国是一个政治词,上帝是一个精神词。耶稣宣布了王国的到来,并描述了它的模样。它是美好的,与任何人听过的任何事物都不一样。它与路加的希腊外邦听众所习惯的任何其他尘世王国都大不相同。就此而言,它也与犹太人所理解的王国大不相同。
耶稣所宣扬的神国所依据的原则与这个世界的王国完全相反。耶稣王国的原则是服务所有人,包括那些在我们之下的人,而不是统治他们。这是一个服从和依靠上帝的力量,寻求他的意志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和欲望的王国。耶稣的信息被称为登山宝训,其中最清楚地教导和集中了神国的原则(马太福音 5-7)。
神国与天国的比较
有趣的是,路加使用了“上帝之国”一词,就像马可在他的福音书中所做的那样(马可福音 1:15),当他们向希腊和罗马观众传达耶稣的信息时,马太使用了“天国”这一表达方式来向他的犹太读者传达信息(马太福音 4:17)。
因此,这两个术语在功能上是同义词。这两个表达都指先知预言的耶稣的神圣和弥赛亚权威。天国和上帝之国都拥有一个核心承诺,即主将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物质的政治政府,由他本人和/或他的弥赛亚担任国王。这个王国将在他神圣律法的管理下永远繁荣昌盛。
此外,马太记载的耶稣关于天国的许多教义和寓言,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耶稣也曾谈到上帝的国度。马太福音 4:17 和 马可福音 1:15 就是这种现象的两个例子。马太福音使用“天国”,而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使用上帝国的其他几个例子如下:
但尽管这些经文在功能上描述了相同的预言现实,有相似的用法,并具有相同的核心含义,但上帝的国度与“天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些不同的文化内涵很微妙,但很重要。相应的术语很可能是根据作者的目标受众来选择和实施的。
马太的主要读者是犹太人,他之所以选择“天国”一词,是因为它更符合犹太人的情感。马可,路加(甚至约翰)可能也使用了上帝之国一词,因为它更符合外邦人的情感,而外邦人是他们的主要读者。
每个术语通过三种方式传达相同的核心含义,但对每种文化来说都更为有效。
文化差异的第一个原因与犹太人和非犹太人谈论上帝的方式有关。犹太人崇敬上帝的名字,不倾向于直接谈论上帝。“天国”一词不如“上帝的国度”直接,因此更符合犹太人的情感。非犹太人则希望直接谈论上帝。
对于马可的罗马读者和路加的希腊读者来说,“上帝之国”可能比“天国”更有吸引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心目中, “上帝”一词比“天国”更熟悉,更具体。外邦人有许多神。“上帝之国(单数)”这个短语反映了这样一种主张:上帝是唯一的真神,因此高于所有其他神。外邦人听到的“天国”这个短语可能包括居住在希腊罗马万神殿天堂的许多异教神。
此外,在希腊罗马万神殿中,天堂是人类可以进入的。通过使用“上帝的国度”一词,向外邦听众传达的信息是,耶稣的使命和救赎从天堂延伸到地球。它超越了犹太民族,延伸到每个人!
“天国”(马太福音)和上帝之国(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这两个短语之间的第三个相关文化差异似乎在于人们看待王国统治的视角不同。
“天国”的重点是上帝对地球的统治。我们从耶稣向天父的祷告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含义,
“你的王国降临。你的旨意必成就,天上如此,地上亦如此。” (马太福音 6:10)
这句话明确地表明“天上”是神旨意得以成就的地方。这是祈求神的权威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样彰显的祷告。
顺便说一下,福音书是用希腊语写成的。耶稣很可能用某种形式的阿拉姆语向他的犹太听众讲话,阿拉姆语是公元一世纪犹太的通用语言。因此,福音书的作者可能在圣灵的启发下将耶稣的话翻译成希腊语。不过,马太福音最初是用阿拉姆语写成和传播的,后来才翻译成希腊语。
圣灵启发马太将耶稣的表达翻译为“天国”,而马可和路加则向各自的听众将耶稣的相同表达翻译为上帝的王国。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耶稣的犹大的四种语言”。
耶稣不得不离开的原因是祂需要向其他城市宣讲神的国度。这主要是指以色列周围的其他犹太城市——因为耶稣首先是一位犹太人的弥赛亚(马太福音 10:5-7, 15:24)。事实上,耶稣在迦百农以外的加利利和犹大地区的犹太人聚居城市宣扬神国度的好消息。但耶稣也去了犹太人较少,外邦人占多数的其他城市,并在他们中间传道和行神迹。耶稣在地上传道期间去过的一些其他城市包括:
(马太福音 15:21, 马可福音 7:24, 7:31)
有趣的是,写给希腊外邦人的路加福音,很少提到耶稣在外邦城镇的传教活动,而写给犹太人的马太福音,对耶稣在外邦人中传教的描述最多。
马太可能试图向他的犹太听众证明,福音(在马太写作时可能已开始在外邦人中迅速传播)并没有因“传到外邦人”而变得腐败,而是通过外邦人实现了其预言。甚至犹太人的弥赛亚耶稣在行神迹和在外邦人中宣扬王国时也暗示了这一点。
路加也写了《使徒行传》,在使徒行传中,保罗的传教活动以及他在外邦人中的多次布道成为该书后半部分的历史焦点。也许,路加试图通过没有过多描写耶稣与外邦人的互动来强调犹太人对耶稣的信仰的起源,耶稣是外邦读者心目中的理想人选。
耶稣也解释了他必须向其他城市传扬神国的原因。他向众人解释道: “因为我奉差遣原是为此目的” (第 43b 节)。
上帝不仅派遣耶稣,完美的人和弥赛亚来到迦百农。耶稣被派遣来不只是为了医治身体疾病或驱除恶魔。他被派遣来拯救整个世界(约翰福音 3:16)并使万物焕然一新(启示录 21:5)。他也被派遣来在地球上所有其他城市建立上帝的王国(路加福音 8:1, 17:21,使徒行传 1:6-7, 启示录 19:11-16)。这就是他的目的(以赛亚书 49:6, 约翰福音 18:36-37)。
于是他继续在犹太的各会堂里传道(第 44 节)。
这是路加对耶稣在迦百农那个不平凡的日子之后的传道活动的总结。
他没有停止传扬有关神国的好消息。他也不只留在迦百农。他继续在犹大的会堂里传道。路加再次强调耶稣是如何在犹太人的会堂里向犹太人传道的。这与路加福音中耶稣在会堂里教导的一般事工模式相吻合(路加福音 4:15,, 1631)。
在这个上下文中,当路加写到犹大时,他指的是罗马的犹大行省,而不是犹大地区。犹大行省是一个更笼统的术语,在功能上包括整个以色列地区。它正式包括最南端,死海以西的以土买地区,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的犹大和撒马利亚地区,以及它们以北的加利利地区。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的平行段落将犹大的地理区域缩小到“整个加利利”(马太福音 4:23;马可福音 1:39)。因此,即使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略微具体一些,路加对犹大会堂的描述在技术上仍然是准确的。下一章,路加福音 5, 从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开始,所以他仍然在加利利地区(路加福音 4:14)。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路加福音 4:42-44 含义
与这段经文平行的福音书的记载是马太福音 4:23-25 和 马可福音 1:35-39。
路加继续讲述耶稣前一天晚上医治身体疾病和释放被鬼附的人的故事(路加福音 4:40-41)。
天亮了,耶稣就离开那里,到旷野地方去。众人寻找他,来到他那里,要拦住他,不让他离开他们(第 42 节)。
路加对黎明到来的描述可能意味着耶稣整夜治病驱魔,或者只是说耶稣在第二天早晨做了这件事。考虑到人群在寻找他,耶稣可能大部分时间或整夜都没睡。无论如何,耶稣离开并去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马可福音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耶稣在找到一些安宁时在做什么。他“到僻静的地方去,在那里祷告”(马可福音 1:35)。在经历了前一天的奇迹和令人疲惫的事件之后,耶稣需要与天父交流,并通过祷告从圣灵那里重新获得力量。
这并没有阻止寻找他的人群(第 42b 节)。
谁能责怪他们呢?耶稣的教导,权威和治愈奇迹让他们惊叹不已。他正在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第 43 节)。人群中的许多人可能希望他就是弥赛亚。
马可福音记载,“西门和他的同伴”寻找耶稣,并在耶稣离开寻求隐居之后找到了他(马可福音 1:36-37)。马可福音 1:38 似乎表明耶稣在向其他城市宣扬上帝之国时是在对西门和“他的同伴”讲话。由此看来,西门似乎是代表群众讲话。也许路加确实将西门与当时正在寻找耶稣的人群区分开来,因为西门尚未决定跟随耶稣成为他的门徒(路加福音 5:1-11)。马可可能提到西门是因为西门彼得是马可福音的使徒来源。
看来他们找到了耶稣,因为路加描述说他们来到他面前,试图阻止他离开他们(第 42b 节)。他们不想让他离开。人群希望他继续为他们做奇妙的事(路加福音 4:36)并教导奇妙的事(路加福音 4:32)。
但耶稣对他们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神国的道” (43节上)。
耶稣所传授的信息是关于上帝王国的。福音的意思是“好消息”。好消息既是精神上的,也是政治上的。王国是一个政治词,上帝是一个精神词。耶稣宣布了王国的到来,并描述了它的模样。它是美好的,与任何人听过的任何事物都不一样。它与路加的希腊外邦听众所习惯的任何其他尘世王国都大不相同。就此而言,它也与犹太人所理解的王国大不相同。
耶稣所宣扬的神国所依据的原则与这个世界的王国完全相反。耶稣王国的原则是服务所有人,包括那些在我们之下的人,而不是统治他们。这是一个服从和依靠上帝的力量,寻求他的意志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和欲望的王国。耶稣的信息被称为登山宝训,其中最清楚地教导和集中了神国的原则(马太福音 5-7)。
神国与天国的比较
有趣的是,路加使用了“上帝之国”一词,就像马可在他的福音书中所做的那样(马可福音 1:15),当他们向希腊和罗马观众传达耶稣的信息时,马太使用了“天国”这一表达方式来向他的犹太读者传达信息(马太福音 4:17)。
因此,这两个术语在功能上是同义词。这两个表达都指先知预言的耶稣的神圣和弥赛亚权威。天国和上帝之国都拥有一个核心承诺,即主将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物质的政治政府,由他本人和/或他的弥赛亚担任国王。这个王国将在他神圣律法的管理下永远繁荣昌盛。
此外,马太记载的耶稣关于天国的许多教义和寓言,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耶稣也曾谈到上帝的国度。马太福音 4:17 和 马可福音 1:15 就是这种现象的两个例子。马太福音使用“天国”,而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使用上帝国的其他几个例子如下:
但尽管这些经文在功能上描述了相同的预言现实,有相似的用法,并具有相同的核心含义,但上帝的国度与“天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些不同的文化内涵很微妙,但很重要。相应的术语很可能是根据作者的目标受众来选择和实施的。
马太的主要读者是犹太人,他之所以选择“天国”一词,是因为它更符合犹太人的情感。马可,路加(甚至约翰)可能也使用了上帝之国一词,因为它更符合外邦人的情感,而外邦人是他们的主要读者。
每个术语通过三种方式传达相同的核心含义,但对每种文化来说都更为有效。
文化差异的第一个原因与犹太人和非犹太人谈论上帝的方式有关。犹太人崇敬上帝的名字,不倾向于直接谈论上帝。“天国”一词不如“上帝的国度”直接,因此更符合犹太人的情感。非犹太人则希望直接谈论上帝。
对于马可的罗马读者和路加的希腊读者来说,“上帝之国”可能比“天国”更有吸引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心目中, “上帝”一词比“天国”更熟悉,更具体。外邦人有许多神。“上帝之国(单数)”这个短语反映了这样一种主张:上帝是唯一的真神,因此高于所有其他神。外邦人听到的“天国”这个短语可能包括居住在希腊罗马万神殿天堂的许多异教神。
此外,在希腊罗马万神殿中,天堂是人类可以进入的。通过使用“上帝的国度”一词,向外邦听众传达的信息是,耶稣的使命和救赎从天堂延伸到地球。它超越了犹太民族,延伸到每个人!
“天国”(马太福音)和上帝之国(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这两个短语之间的第三个相关文化差异似乎在于人们看待王国统治的视角不同。
“天国”的重点是上帝对地球的统治。我们从耶稣向天父的祷告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含义,
“你的王国降临。
你的旨意必成就,
天上如此,地上亦如此。”
(马太福音 6:10)
这句话明确地表明“天上”是神旨意得以成就的地方。这是祈求神的权威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样彰显的祷告。
顺便说一下,福音书是用希腊语写成的。耶稣很可能用某种形式的阿拉姆语向他的犹太听众讲话,阿拉姆语是公元一世纪犹太的通用语言。因此,福音书的作者可能在圣灵的启发下将耶稣的话翻译成希腊语。不过,马太福音最初是用阿拉姆语写成和传播的,后来才翻译成希腊语。
圣灵启发马太将耶稣的表达翻译为“天国”,而马可和路加则向各自的听众将耶稣的相同表达翻译为上帝的王国。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耶稣的犹大的四种语言”。
耶稣不得不离开的原因是祂需要向其他城市宣讲神的国度。这主要是指以色列周围的其他犹太城市——因为耶稣首先是一位犹太人的弥赛亚(马太福音 10:5-7, 15:24)。事实上,耶稣在迦百农以外的加利利和犹大地区的犹太人聚居城市宣扬神国度的好消息。但耶稣也去了犹太人较少,外邦人占多数的其他城市,并在他们中间传道和行神迹。耶稣在地上传道期间去过的一些其他城市包括:
(马太福音 15:21, 马可福音 7:24, 7:31)
有趣的是,写给希腊外邦人的路加福音,很少提到耶稣在外邦城镇的传教活动,而写给犹太人的马太福音,对耶稣在外邦人中传教的描述最多。
马太可能试图向他的犹太听众证明,福音(在马太写作时可能已开始在外邦人中迅速传播)并没有因“传到外邦人”而变得腐败,而是通过外邦人实现了其预言。甚至犹太人的弥赛亚耶稣在行神迹和在外邦人中宣扬王国时也暗示了这一点。
路加也写了《使徒行传》,在使徒行传中,保罗的传教活动以及他在外邦人中的多次布道成为该书后半部分的历史焦点。也许,路加试图通过没有过多描写耶稣与外邦人的互动来强调犹太人对耶稣的信仰的起源,耶稣是外邦读者心目中的理想人选。
耶稣也解释了他必须向其他城市传扬神国的原因。他向众人解释道: “因为我奉差遣原是为此目的” (第 43b 节)。
上帝不仅派遣耶稣,完美的人和弥赛亚来到迦百农。耶稣被派遣来不只是为了医治身体疾病或驱除恶魔。他被派遣来拯救整个世界(约翰福音 3:16)并使万物焕然一新(启示录 21:5)。他也被派遣来在地球上所有其他城市建立上帝的王国(路加福音 8:1, 17:21,使徒行传 1:6-7, 启示录 19:11-16)。这就是他的目的(以赛亚书 49:6, 约翰福音 18:36-37)。
于是他继续在犹太的各会堂里传道(第 44 节)。
这是路加对耶稣在迦百农那个不平凡的日子之后的传道活动的总结。
他没有停止传扬有关神国的好消息。他也不只留在迦百农。他继续在犹大的会堂里传道。路加再次强调耶稣是如何在犹太人的会堂里向犹太人传道的。这与路加福音中耶稣在会堂里教导的一般事工模式相吻合(路加福音 4:15,, 1631)。
在这个上下文中,当路加写到犹大时,他指的是罗马的犹大行省,而不是犹大地区。犹大行省是一个更笼统的术语,在功能上包括整个以色列地区。它正式包括最南端,死海以西的以土买地区,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的犹大和撒马利亚地区,以及它们以北的加利利地区。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的平行段落将犹大的地理区域缩小到“整个加利利”(马太福音 4:23;马可福音 1:39)。因此,即使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略微具体一些,路加对犹大会堂的描述在技术上仍然是准确的。下一章,路加福音 5, 从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开始,所以他仍然在加利利地区(路加福音 4:14)。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