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使徒行传9章32节开始,路加(使徒行传的作者)就跟随彼得的传教工作,走遍犹大,拜访各教会,医治死人,使死人复活,第一次向外邦人传福音,最后回到耶路撒冷。彼得向耶路撒冷问询他的犹太信徒解释说,救恩已经临到外邦人,任何人都不应拒绝任何因信而接受圣灵的人。
这些旅行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以色列当时处于和平时期,当时对教会的迫害已经消退。迫害始于执事司提反被谋杀(使徒行传 7:59 - 8:1)。法利赛人扫罗带头迫害,驱散耶路撒冷的信徒,但在他成为耶稣的信徒后,迫害逐渐平息(使徒行传 9:3-6)。
扫罗(后来以他的希腊名字保罗而闻名)在大马士革和阿拉伯待了几年后返回耶路撒冷。但他搬到了家乡塔苏斯,以避免一些希腊化犹太人策划谋杀他(使徒行传 9:30)。
随后出现的和平使得彼得得以巡回视察犹大的各个教堂,
“于是犹太,加利利和撒玛利亚全地的教会都平安,被建立。凡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教会日益增多。” (使徒行传 9:31)
现在路加提醒他的读者司提反几年前的去世以及信徒从耶路撒冷分散到其他地区的情况:
因此,那些因司提反受迫害而四散的人前往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第 19 节)。
路加再次介绍了这一事件,以说明为什么信奉犹太教的人从耶路撒冷散布到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与司提反有关的迫害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信徒被监禁,有些人可能被处死——但“神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 8:28)。在这种情况下,好处包括耶稣福音的广泛传播。
迫害使信徒远离耶路撒冷,导致福音在这些宗教难民所到之处广为传播,如撒马利亚,古实,亚实突,约帕,凯撒利亚(8:5,38,40)。我们在这里了解到其他难民去了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腓尼基是以色列北部的一个沿海地区,即现在的黎巴嫩;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一个岛屿,至今仍被称为塞浦路斯;安提阿是叙利亚的一个主要港口城市(安塔基亚,位于现代土耳其)——所有这些都是古代世界的重要枢纽。
腓尼基是古代城市泰尔和西顿的所在地,这两个城市在《旧约》和《新约》中都有提及(《以斯拉记》3:7, 《列王记上》16:31,《马可福音》7:24)。
安提阿教会的建立为信徒们创造了立足点,也为教会在外邦世界的巩固提供了稳定之地。它也将成为向小亚细亚,希腊和意大利派遣传教士的战略要地。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安提阿教会将成为仅次于耶路撒冷教会的第二大教会。
第一批信徒在因迫害而流离失所后,最初只向居住在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的其他犹太人传福音。他们只向犹太人传道(第 19 节),就像耶稣几年前回到天堂以来的现状一样。
但就像彼得在凯撒利亚开始向外邦人传福音(通过圣灵的引导)一样,其中一些流亡信徒也做了同样的事情,肯定也是受到圣灵的引导,因为路加写道,主的手与他们同在(第 21 节) :
但其中有些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来到安提阿,也向希腊人宣讲主耶稣(第 20 节)。
在安提阿,外邦人开始相信主耶稣,这要归功于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今利比亚的一个城市)人的勇敢,他们满怀信心地开始在安提阿向外邦人(希腊人)传讲主耶稣。
许多希腊人信了主:主的手与这些来自塞浦路斯和古利奈的传教士同在,许多住在安提阿的人也信了主,归向了主(第 21 节)。由于迫害,信徒们四散逃离耶路撒冷,福音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大。安提阿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 300 英里处。当时,它是罗马帝国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罗马和亚历山大。在整个东地中海沿岸,从犹太到腓尼基再到叙利亚,耶稣的信徒都在传播他的好消息。
耶路撒冷教会得知安提阿有如此多的希腊人相信耶稣。安提阿新教会的建立不仅令人感兴趣,而且希腊人——异教,多神教的希腊人相信犹太弥赛亚并建立这座教堂——这一消息很可能会让耶路撒冷的犹太信徒感到震惊。
外邦人信耶稣的人遍布各地。从前文中,犹太人最初对彼得向外邦人打开福音之门持怀疑态度,我们可以推断,希腊人信耶稣的消息是意料之外的。此外,尽管耶稣多次谈到他的救恩遍及全球(约翰福音 3:16-17,, 12:3246,马可福音 16:15, 马太福音 28:18-20),但希腊人成为信徒似乎并不在门徒的心中。但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许多犹太人对外邦人的加入感到高兴,并赞美上帝。
因此,当有关安提阿的希腊信徒的消息传到耶路撒冷教会的耳中时,长老们就派巴拿巴去安提阿(第 22 节) 。耶路撒冷教会本质上是母教会,福音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耶路撒冷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所有时代都是如此。它是上帝的圣城,耶稣最终将从这里统治弥赛亚王国(以赛亚书 2:1-4, 24:21-23,马太福音 25:31)。
这里是耶稣为世人的罪而死,又复活的地方。这里是圣灵降临门徒和使徒的地方,也是第一个教会建立的地方,由彼得和耶稣的兄弟雅各领导。在扫罗迫害期间信徒四散,耶路撒冷教会逐渐衰落(使徒行传 8:1),但此后教会重建(使徒行传 9:31)。
现在,关于安提阿的消息传来,耶路撒冷的领导人想去核实一下,也许是为了看看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建立教会之间的支持关系,也可能是为了确保那里所教的内容符合耶稣的教义。耶路撒冷的长老们选择了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来承担这次旅程:巴拿巴。
巴拿巴第一次出现在《使徒行传》第 4 章中,当时许多富有的信徒正在出售财产来帮助穷人:
“约瑟是个利未人,生于居普里亚,使徒们又称他为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之子)。他有田地,他把田地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的脚前。” (使徒行传 4:36-37)
巴拿巴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牧羊人,传教士和福音传道者。他是利未人,出生在利未支派,该支派被上帝选为以色列圣殿的祭司和仆人(《申命记》第 18 章第 1-2 节)。然而,他也是塞浦路斯人,也就是说他出生在塞浦路斯岛。他显然比其他一些一生只住在以色列的犹太信徒游历更广。
安提阿教会是由一些逃往塞浦路斯的信徒建立的,现在他们住在安提阿,这可能是选择塞浦路斯本地人巴拿巴的另一个原因。他应该精通当地语言。但他被指派这项使命的主要原因是他在信徒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和爱戴。他的绰号是“鼓励之子”,他凭着信心与上帝同行:因为他是个好人,充满圣灵和信心(第 24 节) 。
巴拿巴还帮助使徒扫罗(保罗)在耶路撒冷会见彼得和雅各,“巴拿巴拉住他,领他到使徒那里”(使徒行传 9:27, 加拉太书 1:18-19),后来扫罗被送回家乡大数,因为一些说希腊语的犹太人想杀死他(使徒行传 22:17-21)。巴拿巴是一个联络人和鼓励者。
巴拿巴到了安提阿,看见神的恩典,就心里喜乐,并开始鼓励大家定下心来,继续顺服主(23-24节) 。
21世纪的信徒可能很难理解,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对非犹太人和犹太教徒组成的教会有多么陌生。这不符合他们对福音传播的理解。他们认为耶稣只是犹太人的救世主。
但巴拿巴看到神在希腊人中间的工作,并接受了它。他见证了神的恩典,这意味着他亲眼看到神对这些希腊人的恩惠,他们拥有圣灵作为神拯救他们脱离罪的惩罚的印记。这是无可否认的,就像彼得无法否认圣灵和神的恩典延伸到外邦人哥尼流和他的罗马朋友/家人身上一样(使徒行传 10:45-47) 。
恩典这个词翻译自希腊语“charis”,意思是“恩惠”。我们可以在路加福音 2:52 中看到这一点,那里说耶稣越来越受上帝和人类的喜爱(“charis”)。上帝出于自己的理由给予恩惠。上帝就是上帝。没有标准可以评判他或被评判;他就是标准。所以当巴拿巴见证上帝的恩典时,他观察到上帝选择将他的恩惠赐予外邦人,将他们收养到他的家庭中,并用他的灵来封印他们。
巴拿巴为救恩降临到外邦人而欢欣鼓舞。他欣喜地看到更多的信徒,无论他们的种族如何,都因信被接纳进入上帝的家庭。正如他的名字(巴拿巴,“鼓励之子”)一样,他开始以坚定的心鼓励他们所有人忠于主(第 23 节)。
他鼓励他们做什么?他们从圣灵重生,是信仰的新生。耶稣的信徒被教导要预料到苦难(马太福音 5:10-12),许多人已经经历过严重的迫害和考验,因为世界与上帝和他的儿子为敌(约翰福音 15:18, 雅各书 4:4)。巴拿巴鼓励安提阿信徒忠于主,要有一颗坚定的心,不要随波逐流(希伯来书 2:1),不要害怕被拒绝或死亡(启示录 2:10),要凭着信心活下去(罗马书 1:17)。这就是鼓励的目的,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并维持它。继续前进,继续奔跑,不要放弃。它的字面意思是“给予勇气”。巴拿巴鼓励这些新的外邦信徒,因为他是一个好人,充满圣灵和信心(第 24 节)。
保罗的著作详细阐述了我们需要坚定地忠于主。但总而言之,这是我们的圣化(腓立比书 1:6),这是一个通过学习走在他的道路上而符合基督形象的过程。忠于主就是通过信仰服从上帝来取悦他,当我们站在他的审判台前时,在他面前有好的声誉(罗马书 4:12;哥林多前书 3:13-14;哥林多后书 5:10;希伯来书 4:12-13)。遵循上帝的道路符合我们今生和来世的最大利益。遵循上帝的道路就是按照他对人类的设计行事。
在拜访了这座外邦人和犹太信徒的教堂后,巴拿巴想起了扫罗(后来的保罗),并找到他,想带他加入这个事工。巴拿巴知道扫罗的优点,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聪明的法利赛人,对圣经了如指掌,被召唤去为外邦人服务(使徒行传 9:15)。
路加(使徒行传的作者)最后一次报道扫罗(保罗)时,他被秘密带到塔苏斯以保全性命。我们不知道扫罗(保罗)在这段时间里做了什么。我们知道他在整个传道生涯中都热心大胆地传福音,很可能扫罗当时正在塔苏斯向那里的犹太人传福音。但就此时使徒行传的叙述而言,他似乎“在幕后”或“在替补席上”,可以这么说,等待“上场”。
于是巴拿巴离开安提阿前往大数,可能是乘船去寻找扫罗,找到之后就带他去了安提阿(第 25-26 节) 。巴拿巴预见到扫罗非常适合为安提阿的新信徒服务,因为安提阿主要由希腊外邦人组成。因此,巴拿巴这位联络人出发去接保罗,并让他与安提阿的外邦信徒取得联系。毫无疑问,圣灵在引导这一切(使徒行传 11:12)。
安提阿的传道工作成为巴拿巴和扫罗成功的驻留地:整整一年,他们与教会会面,教导了相当多的人;门徒在安提阿首次被称为基督徒(第 25-26 节)。
扫罗(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教会聚会了整整一年。没有给出具体人数,但这次聚会的规模很大:他们教导了相当多的信徒。既然这些希腊信徒因信耶稣而免于罪和死亡的惩罚,他们需要被教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这种信仰,如何以坚定的心忠于主。
信徒只需信仰耶稣,就能得救/摆脱罪的惩罚(约翰福音 3:14-15)。这让他们重生,并在基督里获得新的生命(哥林多后书 5:17)。保罗将此称为在上帝眼中称义,并坚持认为这种称义只有通过信仰才能实现(罗马书 4:1-3)。但信徒仍然有他们的旧本性,需要学会凭信心行事,跟随圣灵而不是肉体的引导(加拉太书 5:16-17)。这是被圣化的过程,或从罪的力量及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中被拯救/解脱的过程。
保罗的大部分著作都致力于引导信徒以讨神喜悦的方式行事。保罗鼓励他的门徒跟随耶稣,以逃避因犯罪而产生的负面后果(罗马书 1:24,,; 26286:16;加拉太书 6:8)。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保罗和巴拿巴在培训安提阿大量信徒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
安提阿的这项事工开启了扫罗(保罗)事工早期的传教伙伴关系。扫罗(保罗)和巴拿巴将作为一个团队在塞浦路斯,潘菲利亚和加拉太的旅程中传播福音,并在这些地区建立教堂。
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随后给读者讲了一些琐事:门徒们在安提阿首次被称为基督徒。在此之前,耶稣的信徒被称为“道路的追随者”或“属于道路的人”(使徒行传 9:1-2)。耶稣是弥赛亚,他称自己为通往天父的“道路”,是唯一的道路(约翰福音 14:6)。在使徒行传的其余部分,基督教仍多次被称为“道路”。但在安提阿,基督的门徒(追随者或学习者)首次被称为基督徒(希腊语为“ Christianos”,意为“基督的追随者”,属于基督的党派,或“小基督”)。
许多人认为“基督徒”一词最初是为了嘲笑那些追随耶稣基督之道的人,因为大多数新约作者都称彼此为“圣人”,但“基督徒”一词很少使用。当使用时,它似乎带有嘲讽意味,例如希律亚基帕二世(使徒行传 26:28),以及彼得鼓励不要以基督徒的名义受苦,而不是作为作恶者受苦是件好事(彼得前书 4:15-16)。这可能是真的,但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什么冒犯性。同样,它的意思是基督的追随者,也就是信徒被称为的“门徒”,也就是基督的“追随者”或“学习者”(马太福音 28:19-20)。
路加并没有将这个词描述为诽谤或侮辱。他特别提到这个词的起源和时间,表明他认为这是重要的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词被广泛使用。路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准确的编年史家,正如他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开篇中向他的朋友提阿非罗所说的那样,
“我从一开始就仔细调查了一切,我认为应该按顺序为你写出来,最优秀的提阿非罗;这样你就能确切地知道你所学到的东西的真相。” (路加福音 1:3-4)
“基督徒”一词显然从那时起就越来越受欢迎,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它是否被用作侮辱,取决于说话的人;但对于信徒来说,被称为“小基督”或“基督的追随者”是一件好事——这应该是我们的身份,正如彼得所写,
“但如果有人作为基督徒受苦,他不应该感到羞耻,而应该因这个名荣耀上帝。” (彼得前书 4:16)
一些犹太信徒决定向外邦人传教,而教会也积极响应,这是实现传教“万民”大使命的关键一步(马太福音 28:19-20)。这也为扫罗(保罗)后来的传教之旅奠定了基础,使基督教进一步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Ask The Bible Says
使徒行传 11:19-26 含义
从使徒行传9章32节开始,路加(使徒行传的作者)就跟随彼得的传教工作,走遍犹大,拜访各教会,医治死人,使死人复活,第一次向外邦人传福音,最后回到耶路撒冷。彼得向耶路撒冷问询他的犹太信徒解释说,救恩已经临到外邦人,任何人都不应拒绝任何因信而接受圣灵的人。
这些旅行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以色列当时处于和平时期,当时对教会的迫害已经消退。迫害始于执事司提反被谋杀(使徒行传 7:59 - 8:1)。法利赛人扫罗带头迫害,驱散耶路撒冷的信徒,但在他成为耶稣的信徒后,迫害逐渐平息(使徒行传 9:3-6)。
扫罗(后来以他的希腊名字保罗而闻名)在大马士革和阿拉伯待了几年后返回耶路撒冷。但他搬到了家乡塔苏斯,以避免一些希腊化犹太人策划谋杀他(使徒行传 9:30)。
随后出现的和平使得彼得得以巡回视察犹大的各个教堂,
“于是犹太,加利利和撒玛利亚全地的教会都平安,被建立。凡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教会日益增多。”
(使徒行传 9:31)
现在路加提醒他的读者司提反几年前的去世以及信徒从耶路撒冷分散到其他地区的情况:
因此,那些因司提反受迫害而四散的人前往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第 19 节)。
路加再次介绍了这一事件,以说明为什么信奉犹太教的人从耶路撒冷散布到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与司提反有关的迫害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信徒被监禁,有些人可能被处死——但“神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 8:28)。在这种情况下,好处包括耶稣福音的广泛传播。
迫害使信徒远离耶路撒冷,导致福音在这些宗教难民所到之处广为传播,如撒马利亚,古实,亚实突,约帕,凯撒利亚(8:5,38,40)。我们在这里了解到其他难民去了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腓尼基是以色列北部的一个沿海地区,即现在的黎巴嫩;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一个岛屿,至今仍被称为塞浦路斯;安提阿是叙利亚的一个主要港口城市(安塔基亚,位于现代土耳其)——所有这些都是古代世界的重要枢纽。
腓尼基是古代城市泰尔和西顿的所在地,这两个城市在《旧约》和《新约》中都有提及(《以斯拉记》3:7, 《列王记上》16:31,《马可福音》7:24)。
安提阿教会的建立为信徒们创造了立足点,也为教会在外邦世界的巩固提供了稳定之地。它也将成为向小亚细亚,希腊和意大利派遣传教士的战略要地。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安提阿教会将成为仅次于耶路撒冷教会的第二大教会。
第一批信徒在因迫害而流离失所后,最初只向居住在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的其他犹太人传福音。他们只向犹太人传道(第 19 节),就像耶稣几年前回到天堂以来的现状一样。
但就像彼得在凯撒利亚开始向外邦人传福音(通过圣灵的引导)一样,其中一些流亡信徒也做了同样的事情,肯定也是受到圣灵的引导,因为路加写道,主的手与他们同在(第 21 节) :
但其中有些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来到安提阿,也向希腊人宣讲主耶稣(第 20 节)。
在安提阿,外邦人开始相信主耶稣,这要归功于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今利比亚的一个城市)人的勇敢,他们满怀信心地开始在安提阿向外邦人(希腊人)传讲主耶稣。
许多希腊人信了主:主的手与这些来自塞浦路斯和古利奈的传教士同在,许多住在安提阿的人也信了主,归向了主(第 21 节)。由于迫害,信徒们四散逃离耶路撒冷,福音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大。安提阿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 300 英里处。当时,它是罗马帝国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罗马和亚历山大。在整个东地中海沿岸,从犹太到腓尼基再到叙利亚,耶稣的信徒都在传播他的好消息。
耶路撒冷教会得知安提阿有如此多的希腊人相信耶稣。安提阿新教会的建立不仅令人感兴趣,而且希腊人——异教,多神教的希腊人相信犹太弥赛亚并建立这座教堂——这一消息很可能会让耶路撒冷的犹太信徒感到震惊。
外邦人信耶稣的人遍布各地。从前文中,犹太人最初对彼得向外邦人打开福音之门持怀疑态度,我们可以推断,希腊人信耶稣的消息是意料之外的。此外,尽管耶稣多次谈到他的救恩遍及全球(约翰福音 3:16-17,, 12:3246,马可福音 16:15, 马太福音 28:18-20),但希腊人成为信徒似乎并不在门徒的心中。但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许多犹太人对外邦人的加入感到高兴,并赞美上帝。
因此,当有关安提阿的希腊信徒的消息传到耶路撒冷教会的耳中时,长老们就派巴拿巴去安提阿(第 22 节) 。耶路撒冷教会本质上是母教会,福音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耶路撒冷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所有时代都是如此。它是上帝的圣城,耶稣最终将从这里统治弥赛亚王国(以赛亚书 2:1-4, 24:21-23,马太福音 25:31)。
这里是耶稣为世人的罪而死,又复活的地方。这里是圣灵降临门徒和使徒的地方,也是第一个教会建立的地方,由彼得和耶稣的兄弟雅各领导。在扫罗迫害期间信徒四散,耶路撒冷教会逐渐衰落(使徒行传 8:1),但此后教会重建(使徒行传 9:31)。
现在,关于安提阿的消息传来,耶路撒冷的领导人想去核实一下,也许是为了看看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建立教会之间的支持关系,也可能是为了确保那里所教的内容符合耶稣的教义。耶路撒冷的长老们选择了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来承担这次旅程:巴拿巴。
巴拿巴第一次出现在《使徒行传》第 4 章中,当时许多富有的信徒正在出售财产来帮助穷人:
“约瑟是个利未人,生于居普里亚,使徒们又称他为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之子)。他有田地,他把田地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的脚前。”
(使徒行传 4:36-37)
巴拿巴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牧羊人,传教士和福音传道者。他是利未人,出生在利未支派,该支派被上帝选为以色列圣殿的祭司和仆人(《申命记》第 18 章第 1-2 节)。然而,他也是塞浦路斯人,也就是说他出生在塞浦路斯岛。他显然比其他一些一生只住在以色列的犹太信徒游历更广。
安提阿教会是由一些逃往塞浦路斯的信徒建立的,现在他们住在安提阿,这可能是选择塞浦路斯本地人巴拿巴的另一个原因。他应该精通当地语言。但他被指派这项使命的主要原因是他在信徒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和爱戴。他的绰号是“鼓励之子”,他凭着信心与上帝同行:因为他是个好人,充满圣灵和信心(第 24 节) 。
巴拿巴还帮助使徒扫罗(保罗)在耶路撒冷会见彼得和雅各,“巴拿巴拉住他,领他到使徒那里”(使徒行传 9:27, 加拉太书 1:18-19),后来扫罗被送回家乡大数,因为一些说希腊语的犹太人想杀死他(使徒行传 22:17-21)。巴拿巴是一个联络人和鼓励者。
巴拿巴到了安提阿,看见神的恩典,就心里喜乐,并开始鼓励大家定下心来,继续顺服主(23-24节) 。
21世纪的信徒可能很难理解,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对非犹太人和犹太教徒组成的教会有多么陌生。这不符合他们对福音传播的理解。他们认为耶稣只是犹太人的救世主。
但巴拿巴看到神在希腊人中间的工作,并接受了它。他见证了神的恩典,这意味着他亲眼看到神对这些希腊人的恩惠,他们拥有圣灵作为神拯救他们脱离罪的惩罚的印记。这是无可否认的,就像彼得无法否认圣灵和神的恩典延伸到外邦人哥尼流和他的罗马朋友/家人身上一样(使徒行传 10:45-47) 。
恩典这个词翻译自希腊语“charis”,意思是“恩惠”。我们可以在路加福音 2:52 中看到这一点,那里说耶稣越来越受上帝和人类的喜爱(“charis”)。上帝出于自己的理由给予恩惠。上帝就是上帝。没有标准可以评判他或被评判;他就是标准。所以当巴拿巴见证上帝的恩典时,他观察到上帝选择将他的恩惠赐予外邦人,将他们收养到他的家庭中,并用他的灵来封印他们。
巴拿巴为救恩降临到外邦人而欢欣鼓舞。他欣喜地看到更多的信徒,无论他们的种族如何,都因信被接纳进入上帝的家庭。正如他的名字(巴拿巴,“鼓励之子”)一样,他开始以坚定的心鼓励他们所有人忠于主(第 23 节)。
他鼓励他们做什么?他们从圣灵重生,是信仰的新生。耶稣的信徒被教导要预料到苦难(马太福音 5:10-12),许多人已经经历过严重的迫害和考验,因为世界与上帝和他的儿子为敌(约翰福音 15:18, 雅各书 4:4)。巴拿巴鼓励安提阿信徒忠于主,要有一颗坚定的心,不要随波逐流(希伯来书 2:1),不要害怕被拒绝或死亡(启示录 2:10),要凭着信心活下去(罗马书 1:17)。这就是鼓励的目的,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并维持它。继续前进,继续奔跑,不要放弃。它的字面意思是“给予勇气”。巴拿巴鼓励这些新的外邦信徒,因为他是一个好人,充满圣灵和信心(第 24 节)。
保罗的著作详细阐述了我们需要坚定地忠于主。但总而言之,这是我们的圣化(腓立比书 1:6),这是一个通过学习走在他的道路上而符合基督形象的过程。忠于主就是通过信仰服从上帝来取悦他,当我们站在他的审判台前时,在他面前有好的声誉(罗马书 4:12;哥林多前书 3:13-14;哥林多后书 5:10;希伯来书 4:12-13)。遵循上帝的道路符合我们今生和来世的最大利益。遵循上帝的道路就是按照他对人类的设计行事。
在拜访了这座外邦人和犹太信徒的教堂后,巴拿巴想起了扫罗(后来的保罗),并找到他,想带他加入这个事工。巴拿巴知道扫罗的优点,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聪明的法利赛人,对圣经了如指掌,被召唤去为外邦人服务(使徒行传 9:15)。
路加(使徒行传的作者)最后一次报道扫罗(保罗)时,他被秘密带到塔苏斯以保全性命。我们不知道扫罗(保罗)在这段时间里做了什么。我们知道他在整个传道生涯中都热心大胆地传福音,很可能扫罗当时正在塔苏斯向那里的犹太人传福音。但就此时使徒行传的叙述而言,他似乎“在幕后”或“在替补席上”,可以这么说,等待“上场”。
于是巴拿巴离开安提阿前往大数,可能是乘船去寻找扫罗,找到之后就带他去了安提阿(第 25-26 节) 。巴拿巴预见到扫罗非常适合为安提阿的新信徒服务,因为安提阿主要由希腊外邦人组成。因此,巴拿巴这位联络人出发去接保罗,并让他与安提阿的外邦信徒取得联系。毫无疑问,圣灵在引导这一切(使徒行传 11:12)。
安提阿的传道工作成为巴拿巴和扫罗成功的驻留地:整整一年,他们与教会会面,教导了相当多的人;门徒在安提阿首次被称为基督徒(第 25-26 节)。
扫罗(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教会聚会了整整一年。没有给出具体人数,但这次聚会的规模很大:他们教导了相当多的信徒。既然这些希腊信徒因信耶稣而免于罪和死亡的惩罚,他们需要被教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这种信仰,如何以坚定的心忠于主。
信徒只需信仰耶稣,就能得救/摆脱罪的惩罚(约翰福音 3:14-15)。这让他们重生,并在基督里获得新的生命(哥林多后书 5:17)。保罗将此称为在上帝眼中称义,并坚持认为这种称义只有通过信仰才能实现(罗马书 4:1-3)。但信徒仍然有他们的旧本性,需要学会凭信心行事,跟随圣灵而不是肉体的引导(加拉太书 5:16-17)。这是被圣化的过程,或从罪的力量及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中被拯救/解脱的过程。
保罗的大部分著作都致力于引导信徒以讨神喜悦的方式行事。保罗鼓励他的门徒跟随耶稣,以逃避因犯罪而产生的负面后果(罗马书 1:24,,; 26286:16;加拉太书 6:8)。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保罗和巴拿巴在培训安提阿大量信徒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
安提阿的这项事工开启了扫罗(保罗)事工早期的传教伙伴关系。扫罗(保罗)和巴拿巴将作为一个团队在塞浦路斯,潘菲利亚和加拉太的旅程中传播福音,并在这些地区建立教堂。
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随后给读者讲了一些琐事:门徒们在安提阿首次被称为基督徒。在此之前,耶稣的信徒被称为“道路的追随者”或“属于道路的人”(使徒行传 9:1-2)。耶稣是弥赛亚,他称自己为通往天父的“道路”,是唯一的道路(约翰福音 14:6)。在使徒行传的其余部分,基督教仍多次被称为“道路”。但在安提阿,基督的门徒(追随者或学习者)首次被称为基督徒(希腊语为“ Christianos”,意为“基督的追随者”,属于基督的党派,或“小基督”)。
许多人认为“基督徒”一词最初是为了嘲笑那些追随耶稣基督之道的人,因为大多数新约作者都称彼此为“圣人”,但“基督徒”一词很少使用。当使用时,它似乎带有嘲讽意味,例如希律亚基帕二世(使徒行传 26:28),以及彼得鼓励不要以基督徒的名义受苦,而不是作为作恶者受苦是件好事(彼得前书 4:15-16)。这可能是真的,但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什么冒犯性。同样,它的意思是基督的追随者,也就是信徒被称为的“门徒”,也就是基督的“追随者”或“学习者”(马太福音 28:19-20)。
路加并没有将这个词描述为诽谤或侮辱。他特别提到这个词的起源和时间,表明他认为这是重要的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词被广泛使用。路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准确的编年史家,正如他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开篇中向他的朋友提阿非罗所说的那样,
“我从一开始就仔细调查了一切,我认为应该按顺序为你写出来,最优秀的提阿非罗;这样你就能确切地知道你所学到的东西的真相。”
(路加福音 1:3-4)
“基督徒”一词显然从那时起就越来越受欢迎,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它是否被用作侮辱,取决于说话的人;但对于信徒来说,被称为“小基督”或“基督的追随者”是一件好事——这应该是我们的身份,正如彼得所写,
“但如果有人作为基督徒受苦,他不应该感到羞耻,而应该因这个名荣耀上帝。”
(彼得前书 4:16)
一些犹太信徒决定向外邦人传教,而教会也积极响应,这是实现传教“万民”大使命的关键一步(马太福音 28:19-20)。这也为扫罗(保罗)后来的传教之旅奠定了基础,使基督教进一步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